剌人

剌人

剌人是流行於學校間的一種娛樂活動。

杠人

剌人之示範性動作
剌人
也稱剌人、蹭柱,本世紀流行於學校的一種活動,始於台灣,大多在初高中,風靡至今,仍然是學生校園生活的重要一部分,為學習增添了樂趣,適當杠人可以緩解疲勞,強身健體。
用具:
掃帚、拖把、柱子、樹、電線桿、門、球門柱、銼子、鋸條(慎用)等一切長條狀物體
目標對象:
任何不順眼的人(主要指男生)
具體方法:
最少兩人,選定目標,將其逮住,而後兩人抬起其兩腿並分開,使條狀物置於褲襠處,可以撞擊條狀物,亦可以旋轉、上下移動
大多為多人一組,分工明確,有人拿掃帚,有人抬腿,有人抬上身
分類:
單槓、雙槓、衝刺槓、攔截槓、萬里長征槓、4*100接力槓、倒槓(頭朝下)、重力槓(置於門頂上)、合力槓(置於門頂上再用手向下拉被剌人的腳)、單槓(僅限強壯之人一人完成,難度係數較大)、樓梯扶手迴旋槓等
注意事項:
1、樹的選擇要儘量光滑,否則會使褲子剌
2、不能在旗桿上剌,否則侮辱國家主權
3、禁止前後撞擊,否則後果自負
4、目標的選擇應選欠槓的人
5、注意!女生切勿參與
口號:
小槓逸情,大槓傷身
剌人的發展:
1、隨著剌人技術的不斷改進,先後出現了正剌、倒剌(面朝下),
按照剌人時場面不同分為120式(兩腿120°夾角)、90式、0式(又稱螳螂式)
2、隨著這項運動的興起,女生中出現了剌人萌芽,剌人隊伍進一步擴大
3、剌人時有了“剌人號子”(加把勁啊........嘿呦,往前走啊........嘿呦!),或剌人歌(如《團結就是力量》、《國際歌》《向前向前向前》等)
4、在接觸高中數學必修三統計一章之後,可以根據隨機數表以及班級學號,自定規則,隨機抽取幸運男同學感受剌人。自此,剌人活動已有科學的理論指導!
6、充分利用分力夾角與合力大小之關係、衝量與作用時間之關係等力學知識,用科學知識武裝杠人隊伍。
6、剌人並不是對恩有害的危險活動,而是有助於促進同學之間友誼,在考試後發泄情緒之上佳選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