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嘜

刷嘜專指在貨物的外包裝上註明收貨人和貨物內容的信息標誌. 外貿中的“嘜頭”是運輸標誌的一種稱呼,是為了便於識別貨物而設定。

詞義

專指在貨物的外包裝上註明收貨人和貨物內容的信息標誌。使發貨人、承運人、監管人和收貨人都能夠很快地辨明貨物的歸屬、去向、和包裝內部貨物的情況,避免混亂出錯。把這些信息製作在外包裝上的工作叫做:刷嘜。

嘜頭

mà tóu(行業內或稱mò tóu、mài tóu等)
英文:shipping mark就是運輸標誌, 最早出現在廣東的出口貿易中,廣東人將運輸標誌mark俗稱做:嘜頭,後被廣泛沿用至今。
外貿中的“嘜頭”是運輸標誌的一種稱呼,是為了便於識別貨物而設定。通常是由一個簡單的幾何圖形和一些字母、數字及簡單的文字組成,其作用在於使貨物在裝卸、運輸、保管過程中容易被有關人員識別,以防錯發、錯運、錯收。其主要內容包括-(1)收貨人或買方名稱縮寫或標誌(2)參照號碼;(3)目的港(地)名稱;(4)件數、批號。(5)製造國別、產地等。這些內容刷在正面和對應的一面的稱作:正嘜。
此外,運輸標誌還包括:契約號、許可證號、款號與毛淨重、體積、裝箱搭配、箱子的順序號等等內容。具體由買賣雙方根據商品特點和具體要求商定,一般這些內容刷在兩側,稱為:側嘜。
國內貿易也沿用了出口貿易的規則,常常也使用刷嘜這樣的做法,只是內容不盡相同,目的也是為了便於貨物的儲運和流通。

作用

對於發貨人及製造者來說這樣便於管理、方便統計、合理地計算重量和體積,安排好運輸防止出錯。
對於監管人比如商檢海關等等也可以一目了然,便於監管貨物,查驗放行。
對於承運人從進倉到發貨及運輸中轉,海空聯運,直至目的港照嘜清點交貨,都方便快捷。
對於收貨人一看外箱就知道內容,不用開箱就可以很快進入流通環節。

具體操作

早期的刷嘜一般是用毛筆或粗筆寫在貨物的外包裝上,數量多時就採用製作一塊模板,用毛筆或排筆或刷子刷在外包裝上,這就是正宗的刷嘜。由於嘜頭都有專一性,所以每塊模板都不能反覆使用,浪費極大。後來改用蠟板紙製作模板,固定的數字或英文字母都做在一塊板上,局部變數可以交替使用。而隨著印刷業的發展及製版成本的下降,很多紙箱外包裝就不再專門去刷嘜了,而是把這些信息直接印製在外包裝上,有些個別變化較大的字數就用手寫或局部刷一下或加蓋數字章,比如箱子順序號,數量搭配等,現在的刷嘜已經被印刷技術基本取代了。
但是還有很多無法代替的地方,比如數量太少專門印製不划算,木質包裝或布包裝等等不適合印刷的包裝,還是要進行刷嘜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