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動物語言

初級動物語言

Campbell猴是生活在西非茂密雨林中的一種猴子。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這種猴子似乎可以運用語義學方法,將相同叫聲以不同方式組合,以表達不同的意思。不過,它們的這種初級句法是否與人類祖先的句法相似,是否是與人類語言相關的語言萌芽,目前還不清楚。Campbell猴運用語言的複雜程度可能遠遠超過了我們的想像。無獨有偶,經過人類訓練後的海豚具有驚人的語言學習能力。在夏威夷的海豚學院,路易斯·赫曼和他的小組運用姿勢和符號讓海豚掌握了數百個單詞。他們發現海豚能區分陳述和疑問,並能理解諸如“沒有”、“缺席”等概念,它們甚至能理解,單詞位置的改變會導致整個句子意思出現變化。總之,它們似乎理解語法的概念。研究人員嘗試與地球上的動物進行語言交流,最終目的則是為與外星人溝通做準備。

基本信息

研究的結果

雄猴發出“boomboom”叫聲,就是召喚別的猴子過來,發出“boomboomkrak-ookrak-oo”的叫聲,是表達一棵樹或樹枝將要倒下或掉下來的意思。

法國雷恩大學動物學家阿爾邦-勒馬森(AlbanLemasson)說:“這是我們掌握的首個動物間按照語義學方法組合不同叫聲表達新信息的證據。我不敢保證這是否與人類語言的語法結構相似,但是Campbell猴是能夠把有意義的單元按照它們自己的規則組合成有意義的序列的。”
勒馬森的研究團隊之前曾於2009年11月發表論文,描述了Campbell猴各種不同含義的叫聲,並詳細介紹了這些猴子的基本語言結構及運用,比如這種猴子可以發出六種警戒叫聲:“Hok”代表老鷹來了,“Krak”代表豹來了,“krak-oo”代表一般性的騷擾,“hok-oo”和“wak-oo”代表樹林中的任何騷擾,“boom”代表非食肉動物產生的騷擾。該研究團隊本周一在《國家科學院學報》發表最新研究成果認為,Campbell猴具備更為複雜的語言能力,它們甚至懂句法,或者說詞序和句子結構的規則。此前,雖然有些研究人員稱動物懂句法,但是一直沒有明確的證據。

Campbell猴Campbell猴

勒馬森表示:“人們對此一直持批評態度,認為動物的叫聲不能用‘句法’來描述,因為它們只是發出連續的聲音,每個叫聲並不代表任何意義,也沒有任何規則可言。但是現在,我們找到了Campbell猴對叫聲進行組合的規則。比如,雄猴發出“boomboom”叫聲,就是召喚別的猴子過來,發出“boomboomkrak-ookrak-oo”的叫聲,是表達一棵樹或樹枝將要倒下或掉下來的意思,如果再加上一個“hak-oo”,意思就是警告其他猴群不要侵犯它們的領地,在“krak”後連續叫“krak-oo”表示,附近有豹子,而且很快就會構成威脅。”
這一研究引出了一個問題,即人類祖先是否也以類似的方式組合叫聲,並逐漸發展成豐富的語言。勒馬森和克萊頓州立大學黑猩猩交流研究專家賈里-塔利亞拉泰拉(JaredTaglialatela)都認為,現在說Campbell猴的交流方式就是人類最初語言還為時尚早。賈里沒有參與這一研究,不過他表示:“Campbell猴掌握了句法,這一點毫無疑問。”賈里還認為,人類祖先是否也具有類似語言能力並不重要,有意思的是動物王國的許多動物或許具有語言潛能。
勒馬森團隊花費了整整兩年的時間在Campbell猴生活的非洲熱帶雨林對10個猴群進行了觀察研究,並對猴子叫聲的大量錄音進行了分析,得出了這項研究成果。

聰明的海豚

初級動物語言——聰明的海豚初級動物語言——聰明的海豚
行為生物學家丹尼斯·赫岑行為生物學家丹尼斯·赫岑
行為生物學家丹尼斯·赫岑從大約20年前便開始在巴哈馬群島研究野生自然條件下的海豚。在這么多年的研究過程中,她注意到有些海豚會主動靠近人類,這看上去似乎是一種好奇心。
“我們認為這很有趣,讓我們看看能不能更進一步呢?”赫岑說。“有許多研究和海豚交流的項目,尤其是在飼養情況下,用魚作為獎勵。但我們很少讓海豚來主動和我們溝通。”
海豚擁有體積較大、結構複雜的大腦,其與高級思維相關的部位尤其發達。它們擁有複雜的社交結構,組成聯盟,分擔責任並且顯示出不同的個性。如果你在它們的水池裡放進一面鏡子,它們能認出自己,這說明它們具備了自我意識。
經過訓練後的海豚具有驚人的語言學習能力。在夏威夷的海豚學院,路易斯·赫曼和他的小組運用姿勢和符號讓海豚掌握了數百個單詞。他們發現海豚能區分陳述和疑問,並能理解諸如“沒有”、“缺席”等概念,它們甚至能理解,單詞位置的改變會導致整個句子意思出現變化。總之,它們似乎理解語法的概念。
有研究甚至顯示,海豚之間似乎擁有它們自己的語言。所有這些都和我們想像中的外星人非常相像。那么何不藉此機會進行交流的練習呢?然而對於海豚的訓練而言,我們所做的,卻只是一味的試圖讓它們理解掌握我們所使用的語言,而不是尋找我們和海豚兩個物種之間的中間點。
而赫岑建立了一個開放式的交流框架,採用聲音、符號和道具來和海豚互動。訓練的目的是試圖建立起一種能被人類和海豚共享的初級語言,以便讓海豚和人類實現基本的相互交流,如向對方索要一個球或一條圍巾等。
在試驗中,潛水員潛入水中,並用一個水下大鍵盤發出聲音。其他在岸上的工作人員則會根據不同的按鍵音將不同的道具投入水中。除此之外,為了更好地讓海豚理解,這些按鍵音都採用了海豚能模仿的“口哨聲”。如果海豚想要索要一個玩具,它只要按下某個按鍵,或者吹出相應的口哨聲就可以。
赫岑的實驗是獨一無二的。在她之前從未有人嘗試過和野生海豚建立雙向的溝通關係。
“這是一種很好的方法,整個過程中她都沒有將自己強加給海豚們,”羅莉·馬里諾說。她是埃默里大學的生物學家,她和亨特學院的心理學家黛安娜·瑞斯一起開創了海豚自我認知研究的領域。“她在長期的工作中開創了一種與海豚的獨特關係,這些海豚完全是自由的。我想這將是未來海豚研究的方向。”
對於每一個步驟,研究人員都會和海豚一起練習大約半小時,整個課程一共約40小時。一直進行約3年的時間。她們已經將她們研究的情況寫成論文,發表在了2010年12月份的《宇航學報》。
赫岑團隊發現有6條海豚,都是年輕的雌性,對這一遊戲非常感興趣。每次遊戲一開始她們就會游過來參加。而相比之下,年輕的雄性海豚則顯得對社交不那么感興趣,對人類的好奇心也沒有那么強烈。對此,赫岑開玩笑地說:“這是在她們做媽媽之前難得的可以盡情玩耍的時間。”
不過,讓赫岑大吃一驚的是,來參加她遊戲的母海豚竟然還帶來了幾頭寬吻海豚一起參加,要知道這是另一個海豚品種,這顯示了她們天生的好奇心。在自然界,海豚們會和其他種類的同伴進行交往,一起協調捕魚,甚至一起照顧幼兒。

真正的意義

赫岑認為實驗最成功的一部分就在於,每當實驗即將開始之前,你就會看到工作人員和海豚一起慢慢在一起遊動著,相互之間模仿對方,並做著眼神交流,這一切顯得非常和睦。這是海豚表達對人類好感的一種方式。當對某人感興趣時,人類有時候也會有意無意和他人有眼神交流,甚至模仿對方的一舉一動。這或許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甚至全宇宙通行的表達好感的方式。

在我們夢想著有一天能和外星智慧型生物交流之前,我們應當首先嘗試和地球上最聰明的生物進行交流。在最近的一次會議中,來自“尋找地外智慧生命”(SETI)機構的天文學家勞倫斯·多伊被這一研究的想法深深打動。
“從演講者的表達方式來看,我甚至覺得他想要宣布自己剛發現了一個地外文明的信號,”多伊說。“我們等待這一時刻已有多年,但我認為我們還沒準備好!你看,我們連和地球上的另外一種智慧文明都還無法交流。”

美國宇航局所屬克卜勒空間望遠鏡通過行星普查又發現了諸多遙遠的行星系統,再次提醒任們,像太陽系這樣足以孕育生命的搖籃,在宇宙中應當是普遍存在的。
那么,如果有一天我們真的遇見了外星人,我們該如何和他們交談?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研究人員正在進行一項名為“野生海豚項目”的計畫,其目的旨在嘗試實現和海豚交流,進而探索與外星人進行語言交流的可能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