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淮河

初入淮河

初入淮河是南宋詩人楊萬里 所作詩詞之一。

作品原文

初入淮河
船離洪澤岸頭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遠①,中流以北即天涯②。
中原父老莫空談,逢著王人訴不堪。卻是歸鴻不能語,一年一度到江南。

作品注釋

①桑乾,永定河上游。桑乾河流域已淪入金人之手。
②中流,指淮河的中流線,為宋、金的分界線。
③王人,皇帝的使者。

作品簡析

這組詩共四首,這裡是其一、四兩首。前一首以“意不佳”點題,化用劉皂“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并州是故鄉”以說明“意不佳”的原因。桑乾河原是北宋邊境河,而今邊境河卻南移到淮河,詩人心中憂國之情就在這一感嘆中含蓄地傳達了出來。
後一首的感慨更為深沉。前兩句直中含曲意,身為“王人”的作者,意想不到地勸說中原父老不要“空談”“王師北定中原日”,而弦外之音卻是對南宋小朝廷的強烈譴責,以率直的方式表現了曲折的心思,讀來宛轉有致。後兩句以鴻雁和中原父老作強烈的對比,“不能語”的鴻雁還一年一度到江南,而望穿雙眼並“能語”的中原父老幾十年也到不了一次。作者對中原父老的同情從側面宛轉曲達。

作者簡介

楊萬里像
楊萬里
(1127—1206)南宋詩人。字廷秀,學者稱誠齋先生。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紹興(宋高宗年號,公元1131—1162年)進士,曾任秘書監。主張抗金。詩與陸游范成大尤袤齊名,稱“中興四大詩人”或“南宋四家”。初學江西詩派,後轉以王安石及晚唐詩為宗,終則脫卻江西、晚唐窠臼,以構思精巧,語言通俗明暢而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獨具的詩風,號為“誠齋體”。他學問淵博,才思健舉。亦能文,對理學亦頗注意。相傳有詩二萬餘首,現存詩四千二百餘首,詩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誠齋集》,今存。 淮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