鋸腹脂鯉

鋸腹脂鯉

鋸腹脂鯉(Pacu fish),屬於食人魚的一種,這種魚類喜歡咬人的睪丸,俗稱“切蛋魚”(The Ball Cutter)。該種魚主要生活在亞馬遜盆地流域,它們的飲食主要是乾果、樹葉、水生植被和蝸牛,但有時也會享受人肉的味道。

基本信息

特徵

鋸腹脂鯉鋸腹脂鯉

鋸腹脂鯉屬淡水魚類,最大能長到90厘米長,25公斤, 體呈卵圓形,側扁,尾鰭呈又形。體呈灰綠色,背部為墨綠色,腹部為鮮紅色。牙齒銳利,下顎發達有刺,以兇猛聞名。

雌雄鑑別較困難。一般雄魚顏色較艷麗,個體較小,雌魚個體較大,顏色較淺,性成熟時腹部較膨脹成熟的食人魚雌雄外觀相似,具鮮綠色的背部和鮮紅色的腹部,體側有斑紋。有高度發展的聽覺。兩顎短而有力,下顎突出,牙齒為三角形,尖銳,上下互相交錯排列。

咬住獵物後緊咬著不放,以身體的扭動將肉撕裂下來,一口可咬下16立方公分的肉。牙齒的輪流替換使其能持續覓食,而強有力的齒列可引致嚴重的咬傷。

生活習性

鋸腹脂鯉的嘴巴不是很大,所以它通常吃果核、水果、小魚、水生植被和蝸牛,但也會享受人肉的味道,人的睪丸大小適合它的嘴巴,自然成為其攻擊的目標。

分布

鋸腹脂鯉鋸腹脂鯉

鋸腹脂鯉別名起源於巴西印度,主要生活在亞馬遜盆地流域和奧里諾科河盆地。而在巴布亞紐幾內亞(PapuaNewGuinea)和美國的幾個州,也都發現過這種魚的蹤跡。

在異國水域發現

據英國媒體報導,2013年8月丹麥瑞典間的厄勒海峽南部海域發現了一條21厘米長的鋸腹脂。因此,當地政府已警告瑞典男性禁止在此流域裸泳 。 2013年8月30日法國巴黎塞納河中發現了因專咬男性生殖器而出名的“切蛋魚”這次發現的這條“切蛋魚”重達25公斤,是巴黎一位漁夫捕獲到並將照片發給了警察,警方當機立斷這就是非常危險的“切蛋魚” 。

魚類生物學家彼得·莫伊爾(PeterMoyle)表示,大多數的“切蛋魚”都是在水族館餵養的,因為它們生性溫和,容易馴服。可是它們的體型生長迅猛,不像金魚永遠都能在魚缸內餵養,所以人們會把它們倒入當地的水域。因此,在異國水域發現“切蛋魚”,也許就是別人倒掉後,它們順水游過來的 。

爭議

丹麥的男性游泳愛好者近日可以重返江河之中了。此前有傳言稱,在丹麥水域出現了專咬男性睪丸的怪魚鋸腹脂鯉,專家甚至建議男性不要裸泳以防萬一。不過科學家日前收回了此前的言論,稱其先前的言辭純屬無稽之談,而且人類遭遇切蛋魚(鋸腹脂鯉的俗稱)的可能性也很小。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魚類專家PeterRaskMøller在回復記者的郵件中表示,之前他之所以發出男性不要在波羅的海裸泳的警告是為了防止可能出現更多的鋸腹脂鯉。鋸腹脂鯉的牙齒異常鋒利,但是在波羅的海遭遇鋸腹脂鯉並被咬傷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傷人事件

2011年在南太平洋巴布亞紐幾內亞兩名男性漁民在湖中被其咬傷睪丸,流血過多致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