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龍兵

分龍兵即隔轍雨。夏季所降對流雨,有時一轍之隔,晴雨各異。古人以為由於龍分管不同區域的降雨使然,故謂之“分龍雨”。此種情況始出之時日,宋時吳越之俗謂在夏曆五月二十日,清時燕地之俗謂在五月二十三日,即稱此日為“分龍日”,亦稱“分龍兵”、“分龍”。

基本信息:

拼音:fēn lóng bīng
注音: ㄈㄣ ㄌㄨㄙˊ ㄅㄧㄥ

釋義:

即隔轍雨。夏季所降對流雨,有時一轍之隔,晴雨各異。古人以為由於龍分管不同區域的降雨使然,故謂之“分龍雨”。此種情況始出之時日, 宋 時 吳越 之俗謂在夏曆五月二十日, 清 時 燕 地之俗謂在五月二十三日,即稱此日為“分龍日”,亦稱“ 分龍兵 ”、“ 分龍 ”。 宋 陸佃 《埤雅·釋天》:“今俗五月謂之分龍雨,曰隔轍,言夏雨多暴至,龍各有分域,雨暘往往隔一轍而異也。” 宋 葉夢得 《避暑錄話》卷下:“ 吳 越 之俗,以五月二十日為分龍日。” 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中:“﹝二 浙 ﹞以五月二十日為分龍,自此雨不周徧,猶北人呼隔轍也。” 清 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分龍兵》:“京師謂五月二十三日為分龍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