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式天線系統

分散式天線系統

《分散式天線系統》是一部出版於2009年的書籍。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分散式天線系統:未來無線通信的開放式架構》主要圍繞分散式天線系統中

分散式天線系統 分散式天線系統
的一些重要問題展開,如系統結構、容量、互連性、可測性、訪問控制、時序安排、動態信道分配和跨層最佳化等。《分散式天線系統:未來無線通信的開放式架構》重點在於,結合分散式天線系統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紹分散式天線系統的概念、實現方案、系統集成、性能分析,給出仿真、實驗的結果,指出本領域的發展方向。《分散式天線系統:未來無線通信的開放式架構》既有系統性,又不失重點性,概念清晰,理論分析嚴謹,邏輯性強,例證豐富,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分散式天線通信系統中的主要問題,而且,書中還提供了大量的參考文獻供讀者閱讀,加深理解。因此,它是一本可供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的很好的教科書,同時也可供無線通信領域的研究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信道分析和理論研究
第1章分散式天線系統中的分集和復用:信道模型分析1.1引言
1.2系統非相關和系統相關信道模型的比較
1.3系統相關的信道特性
1.3.1多徑信道的一般描述
1.3.2天線方向和系統工作頻率對於信道特性的影響1.4分散式天線系統拓撲機構和信道模型
1.5退化的單簇單跳(SCSB)信道的分集和自由度
1.5.1分集增益計算
1.5.2自由度計算
1.6完整模型:接收機非理想情況下的多簇多跳(MCMB)信道1.6.1分集增益計算
1.6.2自由度計算
1.7示例
1.7.1接收機理想情況下的SCSB信道
1.7.2接收機非理想情況下的SCSB信道
1.7.3接收機非理想情況下的MCMB信道
1.8小結及開放性問題
參考文獻
第2章蜂窩系統中分散式天線處理的資訊理論分析
2.1引言
2.2系統模型
2.2.1Wyner模型
2.2.2傳送/接收方法
2.3上行信道
2.3.1單單元處理
2.3.2多單元處理
2.4下行信道
2.4.1單單元處理
2.4.2多單元處理
2.4.3分散式的迫零波束成型
2.5終端間的協作
2.5.1終端協作的Wyner模型
2.5.2單單元處理和終端間的前向解碼協作
2.5.3多單元處理和終端間的前向解碼協作
2.6觀點和討論
2.7文獻筆記
參考文獻
第3章分散式天線蜂窩系統中的理論限
3.1引言
3.2分散式天線系統的結構優點
3.2.1分散式天線蜂窩結構
3.2.2傳輸策略和多接入
3.2.3分散式天線系統的功率效率
3.2.4信乾噪比(SINR)
3.2.5損耗機率
3.3多單元分散式天線系統中的發射分集性能
3.4多單元分散式天線系統中的容量
3.4.1CSIT情況下的各態歷經容量
3.4.2CSIR情況下的各態歷經容量
3.5多單元分散式MIMO系統
3.5.1系統模型
3.5.2CSIT情況下的各態歷經容量
3.5.3CSIR情況下的各態歷經容量
3.6結論
參考文獻
第4章移動AdHoc網路中的協作通信:抽象連結概念的重思考4.1引言
4.1.1協作通信:由上而下的動力
4.1.2網路模型
4.2協作通信的要素
4.2.1協作無線電的物理層模型
4.2.2性能增益
4.3現有網路結構中的協作鏈路
4.3.1基礎網路的中心分割
4.3.2含有協作網關的分組網路的連線
4.4新AdHoc網路結構協作
4.4.1隨機協作編碼
4.4.2物理層協作的隨機分組
4.4.3隨機協作的連線
4.5結論
參考文獻
第5章分散式天線系統和虧秩MIMO系統的線性中繼
5.1引言
5.2前向放大中繼的協定
5.2.1信號和信道模型
5.2.2可達速率
5.2.3帶分散式中繼陣列的系統(DRA)
5.2.4帶AdHoc中繼的系統
5.2.5例子
5.3一種中繼輔助虧秩MIMO信道的各項性能
5.3.1系統模型
5.3.2可達速率
5.3.3結果
5.4總結和展望
參考文獻
第二部分MAC和協定
第6章無線感測器網路中的分散式信號處理
6.1分散式檢測和數據融合問題
6.2融合架構
6.3資源受限無線感測器網路中分散式檢測/估計的近期進展6.3.1大規模系統中的檢測
6.3.2衰落信道下的檢測性能
6.3.3利用分散式感測器進行參數估計
6.4無線感測器網路中模擬數據融合的近期研究成果6.4.1功率和頻寬受限系統中確定性信號的分散式檢測6.4.2功率和頻寬受限系統中高斯隨機信號的分散式檢測6.5未來研究方向
6.6小結
參考文獻
第7章分散式天線系統的資源最優分配
7.1無線系統的資源分配
7.1.1資源分配的最優架構
7.1.2自適應技術
7.2分散式信道的資源分配
7.2.1系統和信道模型
7.2.2注水和等功率分配
7.2.3發射機完全信道狀態信息(CSI)
7.2.4發射機長期信道統計
7.2.5小結
7.3分散式天線系統中多用戶資源分配
7.3.1基於CDMA的資源分配
7.3.2機會傳輸
7.3.3小結
7.4結論
參考文獻
第8章移動AdHoc網路中協同基於競爭的MAC協定和智慧型天線8.1簡介
8.2智慧型天線使用條件
8.2.1輸入
8.2.2自適應結果
8.2.3天線自適應模型
8.2.4智慧型天線的使用條件
8.3競爭MAC
8.3.1機制
8.3.2競爭MAC層協定
8.3.3MANET競爭MAC協定的失敗模式
8.3.4使用智慧型天線與流行的競爭MAC協定
8.4同步衝突分解MAC層協定
8.4.1概述
8.4.2採用單時隙Phase設計衝突分解信令
8.4.3回聲
8.4.4天線使用策略
8.4.5開發條件
8.5MANET仿真中具有SCR的智慧型天線建模
8.5.1智慧型天線建模過程
8.5.2智慧型天線效果的建模
8.6SCR的評估
8.6.1仿真情況
8.6.2實驗
8.7開放的問題和研究機會
8.7.1使用智慧型天線建立MANET節點
8.7.2使用SCR的高級概念
8.7.3新的技術
8.8結論
參考文獻
第9章具有虛擬MIMO的無線感測器網路跨層設計
9.1引言
9.2相關工作
9.2.1無線感測器網路中關於虛擬MIMO設計的相關工作9.2.2無線感測器網路中關於可靠數據傳輸的相關工作9.2.3無線感測器網路中關於QoS保障的相關工作
9.3基於虛擬MIMO方案的跨層設計
9.3.1系統架構
9.3.2單跳傳輸方案設計
9.3.3端到端傳輸方案設計
9.4跨層設計的理論分析
9.4.1能耗及端到端QoS性能分析
9.4.2參數最佳化
9.5仿真分析
9.5.1跨層設計的節能性能
9.5.2跨層設計的QoS保障性能
9.6結論及開放性的問題
參考文獻
第10章協作天線系統的分散式組織
10.1引言
10.2協作天線引入的動因
10.2.1理論性能限及算法
10.2.2室外測量
10.3分散式系統概念
10.3.1下行
10.3.2上行
10.3.3挑戰與最佳化
10.4開放性的問題
10.5結論
參考文獻
第三部分案例及套用
第11章室內分散式天線系統的實驗研究
11.1引言
11.1.1動因
11.1.2方法及目的
11.1.3概述
11.2實驗描述
11.2.1測量實驗
11.2.2測量環境及所採用的天線
11.2.3X-dB窗及數據完整性
11.3發射分集的後處理
11.3.1下行分集
11.3.2選擇性分集
11.3.3多徑天線分集
11.3.4同相發射分集
11.4實驗結果與問題
11.4.1分集性能
11.4.2覆蓋
11.4.3非平衡鏈路SNR及最優功率分配
11.5結論及將來的工作
11.5.1結論
11.5.2將來的工作
參考文獻
第12章分散式天線系統案例
12.1引言
12.2案例:室內環境中的DAS
12.2.1室內傳播特性
12.2.2用戶配置方案
12.3無線資源分配
12.3.1功率分配與連線埠配置
12.3.2動態信道分配
12.4系統仿真
12.4.1仿真假定
12.4.2系統容量
12.5結論及一些開放性問題
12.6總結
參考文獻
第13章CDMA分散式天線系統的RF系統工程
13.1引言
13.2DAS小區特徵
13.3DAS小區室外傳播及鏈路預算
13.3.1DAS小區室外傳播
13.3.2DAS小區鏈路預算
13.4DAS小區反向鏈路容量
13.5DAS扇區分簇和基站分簇
13.5.1CMI扇區分簇規則
13.5.2BTS分簇
13.6CMI小區重疊考慮
13.6.1增量法
13.6.2一致性方法
13.7天線安裝配置
13.7.1CMI天線電纜規格
13.7.2電纜絞合線的CMI天線安裝配置
13.7.3空間分集
13.7.4天線隔離
13.7.5天線靈敏度降低
13.8DAS/CMI現場性能測量設計過程及效果
13.8.1理論限
13.8.2關於容量的現實因素
13.8.3整體基站扇區容量
13.9結論及將來的研究方向
13.9.1結論
13.9.2將來的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第14章多跳虛擬蜂窩網
14.1引言
14.2多跳VCN概念
14.3無線多跳路由
14.3.1路由構建過程
14.3.2MHMRC分集
14.3.3計算機仿真
14.4無線多跳信道分配
14.4.1CS-DCA在上行多跳通信中的套用
14.4.2計算機仿真
14.5結論
參考文獻
第15章DVB-H網路的DAS
15.1DAS和DVB-H
15.1.1DVB-H介紹
15.1.2DVB-H中DAS的套用
15.2DVB-H網路中有源中繼器的套用
15.2.1DVB-H中的軟切換
15.2.2使用中繼器形成DVB-H中的虛擬小區
15.2.3中繼器輔助的軟切換算法
15.2.4仿真分析
15.3DVB-H網路中有源中繼器的套用
15.3.1目前的研究狀況
15.3.2開放性問題
15.4結論
參考文獻

概念

分散式天線系統(DAS:DistributedAntennaSystem)是一個由分布於某個建築物內、專門用於提供無線室內覆蓋的多個天線組成的網路。這種系統既可以是有源系統,也可以是無源系統。
有源DAS與無源DAS
一個無源DAS系統是一個由同軸電纜、耦合器和功分器(用於將RF信號分配給建築物內的各個天線)組成的網路。無源DAS系統使用的是漏泄同軸電纜,而不是離散天線。使用漏泄同軸電纜還是使用離散天線通常取決於建築結構和安裝條件。
有源DAS系統通常採用光信號分配技術,由一個本地接口單元將RBS的RF信號轉換為光信號。這些光信號然後通過光纜分配給多個遠端單元,遠端單元再將它們轉換回RF信號。天線或同軸電纜小型分配網路與每一個遠端單元相連,用於覆蓋每一個樓層。
無源DAS系統與其它的系統相比擁有很多優勢。例如,無源DAS系統的初期投入較低,可靠性更高。尤其是3G到來的時候,作為一種寬頻系統,無源DAS解決方案還非常適合多運營商和多業務系統使用,其中包括所有類型的無線業務,如集群移動通信系統、蜂窩系統和速率高達2.5GHz的無線區域網路(WLAN)。由於對於不同的建築物,每個區域對於無線寬頻的覆蓋要求有所不同,無源的方案能夠根據不同建築的覆蓋要求,分別對不同的系統進行分區域的覆蓋,避免了大規模無選擇性覆蓋對於系統和功率的損耗。正因為如此現有大多數複雜的室內覆蓋系統都是無源DAS解決方案。
DAS系統的諸多優勢
DAS系統為運營商提供了一個比小型、分散式室內基站(微微RBS)更為有效的室內覆蓋解決方案。例如,它能夠增加無線接口和傳輸鏈路上的中繼數量,因此,每一條無線鏈路在建築物中的任何一處都隨時可用。這反過來又能提高頻譜效率,讓運營商能夠應對話務高峰。RBS只需要一條傳輸線路就能覆蓋整個建築。這不僅極大提高了傳輸中繼效率,而且減少了每個RBS的傳輸開銷。此外,DAS解決方案也便於運營商控制和限制建築物內的覆蓋範圍,以減少與宏蜂窩網路的相互干擾,從而增加網路的總容量.
另外DAS是一種為WCDMA提供室內覆蓋的高效解決方案。在這種解決方案中,多個建築物或室內區域共享同一個RBS。這個RBS與一個光信號分配系統相連,後者負責將RF信號轉換為光信號,然後通過光纖將這些信號分配給各個建築物。每個建築物內的大功率光遠端單元負責將光信號轉換回RF信號,然後通過一個同軸電纜天線網路將信號分配到建築物中的每一處。部署DRS解決方案的好處包括:通過增加中繼數量增加容量,降低傳輸成本,降低無線接入網的投資成本。
另外DAS解決方案可為無線接口和傳輸鏈路增加中繼數量,從而提高頻譜效率,因為每一條無線信道在每一個相關建築物中均隨時可用。不僅如此,還能將RBS的全部容量用於任何一個建築物或場所,讓運營商更加從容地應對本地話務高峰(例如,用戶在餐廳吃午飯時,或避雨時)。
降低傳輸成本也是DAS解決方案的一大特點,運營商可以採用統計復用降低傳輸成本。很多用戶共用同一條傳輸路徑,並匯聚於同一個站點,因為在很多地方,暗光纖的租用費相對比較低廉.由於宏站點與專用的室內覆蓋站點共享宏RBS,因此與其它同類解決方案相比,DRS解決方案的總體成本低於其它解決方案.將使運營商在無線接入網方面的投資成本更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