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肚門樓

所謂“凹肚門樓”,閩南一帶稱為“塌壽”或“凹秀”、“行閣”。 凡有門樓肚的大宅,前部兩端都應有房間,二、四不等,屬“四合院”。 “凹肚門樓”的門,既可立正門,也可立“歪門”,視“風水”環境而定,不一而足。

上海世博會以一座象徵性的“下山虎”作為潮汕民居的代表作。而且門口還安置了一對石鼓,讓人感到不倫不類。因為,真正從“標準性”而論,潮汕民居的代表性格局是“四點金”,而非“下山虎”,“下山虎”只是所謂“厝 ”罷了。
不像北京四合院採用旁開“垂花門”,潮汕宅院“四點金”的宅門必開正中,而且“凹肚”。這是受到等級制度、氣候環境與審美觀念等因素制約而成的範式。
所謂“凹肚門樓”,閩南一帶稱為“塌壽”或“凹秀”、“行閣”。其實就是把前廳斫為兩截,內截叫前廳或前庭,外截就是凹肚門樓了。一般情況下,前廳占總進深的百分之六十幾,“凹肚門樓”一至三個步架,占百分之三十幾,也就是按黃金分割的比例來處理,附加點“魯班尺”吉利數字,但從外觀看,勻稱協調;而心理感受上,有著安慰與憧憬的元素存在,而在古代,則是品估的象徵。
在潮汕與閩南地區,“凹肚”都有“孤凹”和“雙凹”兩種方式。所謂“孤凹”,就是在前廳明間入口處內凹一次。至於“雙凹”,閩南和潮汕不同,閩南是在孤凹的基礎上再向內凹一次,形成一個“凸”字狀空間。潮汕的雙凹,則是以整個建築前壁兩側房間後牆內縮為第一凹,正廳的凹肚為第二凹。在潮汕,最多的是將三間的前廳凹入一步架,兩山以挑檐石承托檐口,稱“三間塌”。
以構造而論,孤凹的橫面與院內天井一致,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包括地埕與左右側牆壁的“肚”、“凹肚”,二是與左右側牆垂直的門與前壁。這類大門的上方,往往安置有匾額,如“××第”、“××世家”、“××家塾”之類。如匾額泥塑,屬於低等級,直接在門框上方做成托地浮字形式即可,字飾以藍色。如匾額以矩形石塊雕刻,則於門框上安置門簪(方形,篆以“千子萬孫”之類的字樣,後也改成石獅),石匾裝其上,以標高級。浮雕匾額石板如背面有的還要鐫刻吉祥用語,如“光前裕後”、“見位聞聲”之類,則應以沉雕手法處理。也有人做成碑記,碑記也必須沉雕。否則就是“違制”。
大門兩側的前壁,通常用石板敷設,這些石板浮雕吉祥題材的作品,叫“石壁”。與側壁不同,前壁作品以人物為主,或代以詩文,側壁則以“八寶”、花草翎毛為主;以示主次。前壁通常以石構成三層的形式,這是“樓”的出取之處。側壁上方挑檐處以“方草”構成一個銳角。
凹肚門樓的功能有五:一、作為一宅的門面與孔道;二、改善宅院前部的景觀,使不呆板平直;三、遮陽擋雨,保護門扇;四、以其縮入而具“收風”作用,促進院內的空氣流動;五、縮短前廳進深,使宅院各廳主次有別。
凡有門樓肚的大宅,前部兩端都應有房間,二、四不等,屬“四合院”。“下山虎”與“趴獅”,由廂房山牆延伸一牆,開一牆門,按制止為“八角”,不得有頂,不成其為“樓”,這種只有中、後部而沒有前部的院落。為“三合院”。
“凹肚門樓”的門,既可立正門,也可立“歪門”,視“風水”環境而定,不一而足。
與寨門、圍門廣場兩側立“歪門”不同,“四點金”要立“歪門”,還有一套“對應機制”,而且有時還很複雜、玄奧,關係到哲學、力學與美學等問題,有些“地師”不懂箇中原理,於是編成一種“風水”說法,許多人因此多付了錢卻增添了不安定因素,但這不是本文需要深究的問題,就不多說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