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岸壩沉積

凸岸壩沉積

凸岸壩沉積(point bar deposit)又稱邊灘沉積,是沖積相沉積類型之一。凸岸壩是形成於曲流河凸岸的堆積地貌。這是由於在曲流河中,水流在凹岸處流速較大,凸岸處流速較小,因此沉積物便在靠凸岸處堆積下來。凸岸壩通常由砂質沉積物組成,在剖面上呈板狀沙體,分選較好;下部具大型槽狀交錯層理和板狀交錯層理、平行層理,上部具中小型板狀交錯層理、沙紋交錯層理和平行層理。

基本信息

釋義

凸岸壩沉積(point bar deposit)又稱邊灘沉積,是沖積相沉積類型之一。凸岸壩是形成於曲流河凸岸的堆積地貌。

形成機理

凸岸壩沉積的突出特點是凸岸沉積、凹岸侵蝕,之所以具有這樣的特徵是由於在曲流河中,水流在凹岸處流速較大,而凸岸處流速較小,因此在凸岸泥沙等沉積物更容易沉積下來,而形成凸岸壩沉積,而在凹岸,由於水的流速大,便會不斷的侵蝕河岸,造成凹岸侵蝕的特點。凸岸壩通常由砂質沉積物組成,在剖面上呈板狀沙體,分選較好;下部具大型槽狀交錯層理和板狀交錯層理、平行層理,上部具中小型板狀交錯層理、沙紋交錯層理和平行層理。

輔助理解概念

邊灘:在彎曲的河道里,橫向環流的作用會使凹岸受沖刷形成深槽,被蝕下的物質由底流搬運至凸岸,堆積成邊灘。邊灘被水流切割,可以形成心灘;心灘受淤積與岸相連,也可變成邊灘。邊灘的大小和形態是隨著河流的大小和彎曲度而變化,在較小的河流中,邊灘較為簡單,位於河曲的凸岸一側,並平緩地向河道傾斜。在大的河流中,相對較為複雜,主要是在洪水期,當部分河流經過點砂壩表面時,便形成流槽和流槽砂壩,每一個流槽砂壩代表河道在一次洪水期中遷移的結果。邊灘的厚度近似於河床的深度,其寬度則決定河流的大小與彎曲度,河道寬、彎曲度大,邊灘發育就寬闊,反之亦然。

曲流河沉積:又稱蛇曲河沉積、高彎度河沉積,是指彎度指數2~13,坡降小,河床穩定,凸岸壩發育,濱河床沙壩不發育,寬深比較小(<10)的河流的沉積。曲流河的主要亞環境類型(即微地貌單元)有河道(包括河床滯留和邊灘—Point bar)、牛軛湖(Oxbow lake)、天然堤(Natural levee)、決口扇(Crevasse splay)、河漫灘等類型。

主要特徵

①以砂岩為主,成分複雜,成熟度低,不穩定礦物含量高,常為長石砂岩,岩屑砂岩等。

②粒度變化範圍大,主要由砂、粉砂、泥組成,機率圖上為兩段式,分選中等,向上粒度變細。

③層理類型多樣,隨粒度向上變細層理規模向上變小,一般說,由下向上,由大型槽狀交錯層理-小型交錯層理-水平層理,即具明顯的正韻律。

④砂體常呈板狀,一般底部有沖刷面。

⑤底為滯留沉積,頂為堤岸沉積。

主要沉積構造

槽狀交錯層理

層系間界面呈凹形槽狀,且互相切割。紋層與層系間呈互相平行狀。槽狀規模不一,多見槽長40-70cm間,高弓-10cm,槽形有的呈對稱形,紋層間呈同心圓狀;多數呈不對稱形,紋層向一端收斂相交。岩性為中、細砂-粉砂。

平行層理

平行層理由相互平行的、水平的或近似水平的粗粒紋層組成的層理,紋層面上常有泥礫或小礫石沿層面規則排列。層理平整,連續性好。岩性為中-細砂。剝開面常見剝離線理構造,其中的長形顆粒面平行水流方向分布,可指出古水流的方向。

波狀層理

波狀層理是淺水地區水流運動與微波疊加而成。波狀紋層呈間斷或連續狀分布,砂、泥互動排列,一般規模不大,多在1-2cm。這種層理的特點是砂泥間互、紋層呈對稱或不對稱的波狀,但其總的方向平行於層面。

爬升層理

爬升層理是小波痕遷移結果,反映流速減慢時,大量懸浮物迅速堆積產物。由互相疊置的波狀紋層組成的層理。

水平層理

水平層理是由連續平行的,水平的細粒紋層組成的層理,厚度一般為1-2mm,紋層常以泥粉、黑色礦物或雲母組成。水平層理是完全平穩的漸漸減速的懸浮流沉積而成。水平層理分布廣泛,多在細粒的粉砂和泥質物中出現。

沉積構造類型是水動力狀況的反映,在點壩垂向層序中,沉積構造變化的規律是:底部多以沖刷不整合接觸開始,向上構造規模由大變小,清晰度變差。表明由高流態的水流沙波形成的交錯層理或平行層理開始,向上是洪水漸退過程中低流態的波痕,以及落淤後的層理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