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春茶社

冶春茶社

走出揚州北門外大街,過“問月橋”向南下一個小斜坡,便是揚州有名的“冶春茶社”。冶春茶社是一座久負盛名的百年老店。點心味佳絕,外形美觀。

基本信息

簡介

冶春茶社 冶春茶社

走出揚州北門外大街,過“問月橋”向南下一個小斜坡,便是揚州有名的“冶春茶社”。

冶春茶社以淮揚細點、小吃為主,如黃橋燒餅、蔥油火燒、徽州餅、大煮乾絲等品種,選料嚴格、製法獨特,色香味形並重,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深受顧客的喜愛。

在自然風光園林中,有樹、有水、有橋、有榭的不少,但如何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妙趣天然的就不多了,冶春園林是其中姣姣者,而在園內的冶春茶社,算得上是在詩畫之中。

冶春茶社 冶春茶社
冶春茶社 冶春茶社

跨進園門,首先看到的是數間草廬,門額木匾題寫“水繪閣”三字,這就是園內茶社了。茶社為古典式建築,臨河水閣數間,金色稻草為頂,木板為壁,玻璃為窗,茶肆之間,曲廊相接,相掩於清溪翠柳之中,頗為幽靜。遊客在此小憩,擇一臨窗位置,捧一杯香茗,在水霧縈繞中,眼前的“冶春”仿佛有了詩的靈氣,窗外那似動非動的湖水,似山非山的丘阜,都變得朦朧起來。入水榭憑欄可望北水關橋洞嵌著的小秦淮美景和小薴蘿村的樹影婆娑,鳥語雀喧;低首透過腳下的板縫可偶見游魚戲水。象這樣自然園林式茶社,在全國也是不多見的。閣西有臨水曲欄,連線一水榭,名“香影廊”茶社,是取王士禎“衣香人影太匆匆”詩句。幽靜的湖景,配上濃密的花木。夏日至此,暑氣頓消,清風輕拂,遊人不絕,暗香浮動,疏影橫斜,卻也是有“香”、有“影”。

特色景點

冶春茶社小吃 冶春茶社小吃

冶春茶社所售的香茗“魁龍珠”,是用揚州本地的珠蘭、浙江的龍井、安徽的魁針配製而成。取揚子江水,泡江、浙、皖茶;匯珠蘭香、龍井味、魁針色於一 壺,三者相得益彰。色碧如玉、質醇厚、味清香,妙不可言。此外,供應品種以淮揚細點、小吃為主,兼營飯菜。點心以“四色鍋餅”最具特色。四色即豆沙、棗泥、水晶、蔥油,香酥爽口,甜鹹兼備。其它如黃橋燒餅、蔥油火燒、徽州薄餅、揚州乾絲等品種,無不選料嚴格、製法獨特,色香味形並重,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深受顧客的喜愛。

歷史

早年歷史

冶春茶社雖小,卻有兩百年以上的歷史,前身是著名“香影廊”與“慶升茶社”。據李斗《揚州畫舫錄》記載:“市郊酒肆,自醉白園始,康熙間如野園、冶春社、七賢居、且停車之類,皆在紅橋。”北郊百年茶肆,大多隨歲月消逝,如今只剩下冶春茶社一家了。

冶春茶社 冶春茶社

民國初年,豐樂下街“餐英別墅”主人、著名園藝家余繼之在自己住宅東開設茶社,出售點心,飯菜,兼營花木,稱為“冶春花社”。“香影廊”系孫天今四代相傳,旁邊是孫天今妻弟馬金科所開“慶升茶社”,出售蟹黃湯包、大煮乾絲、淮揚細點,經營很有特色。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在“揚州的夏日”一文中寫道:“北門外一帶,叫做下街,茶館最多,往往一面臨河,船行過時,茶客和乘客可以隨便招呼說話,船上人若高興時,也可以向茶館中要壺茶或一兩種小點心,在河中唱著、吃著、談著,回來時再將茶壺和所謂小籠連價款一併交給茶館中人。”指的就是冶春茶社。隨著時間變遷,香影廓四世主人沒落,後繼無人,兩茶社均歸馬金科之子馬正良經營。公私合營後,冶春花社,慶升茶社和香影廊合併為“冶春茶社”。

現代歷史

1994年,冶春茶社原址劃歸揚市外事旅遊實業公司, 冶春茶社向西遷移至問月橋畔綠楊村坡下現址,新建了2300平米的新冶春茶社。茶社常年供應5大類40餘種細點、小吃品種。

相關信息

冶春茶社風韻不減當年。茅蓋水榭,碧波蕩漾,彎彎畫廓,綠蔭環繞,吸引著中外遊客。1994年,冶春花園茶社劃給市外辦管理,紅園花木公司重新投資1000餘萬,在問月橋畔綠楊村坡下,新建了2300平米的新冶春茶社,其中1500m2為餐飲、小吃,800m2,為浴室、休閒中心,使服務功能更加配套和系列化。茶社常年供應5大類40餘種細點、小吃品種。遊客來此小憩,既可觀賞園內秀麗景色,又品嘗揚州地方風味小吃。揚州市政府還拔出專款,重新修復、擴建了冶春園,恢復乾隆水上遊覽線。冶春園緊靠“御碼頭”,是遊覽線的起點,在此登上龍舟,可欣賞冶春園全景。輕舟款款向瘦西湖駛去,放眼四望,如在詩畫之中,大有心曠神怡之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