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河牧馬人

冰河牧馬人

《冰河牧馬人》是中國著名油畫大師——艾軒的作品。畫作描繪了冰天雪地下,一名騎馬的藏民佇立在融冰之上。

基本信息

畫作簡介

《冰河牧馬人》是由中國著名油畫大師――艾軒的作品。

《冰河牧馬人》的尺寸為:80×65cm。畫作上的簽名:(左下)艾軒Aixuan1989.8

作品欣賞

艾軒的畫中人是借物言志,他藉助形象表達了內心深處的美學感受和哲學思考。這從內心視像提煉出來的的“第二自然”的美與真實性已經超過了客觀存在的自然。艾軒的畫傳遞給我們的是人類內心深處那份真摯的精神震撼。艾軒的畫裡,通常只有一個人物,孤獨地帶著傷感的色彩,這就是源於艾軒對人生的意義的理解。這幅《冰河牧馬人》創作於1989年,描繪了一名騎馬佇立的藏民。同樣的冰天雪地,同樣的孤寂詩意。馬背上的牧馬人雖然背向我們,不見其面部表情,然而其靜默的背影與凝注的時光依舊引領我們去體味生存的堅韌與苦難。他向前凝望,在融冰之上,朝向一望無垠的遠方,固執且充滿勇氣地等待新的啟程。背影無疑觸動了我們的想像神經,使其突顯出更加剛毅不屈的力量,令人回味,難以忘懷。本來,孤獨本身即會有某種神秘性,在浩瀚的荒原中孤獨,其神秘的意味就更濃。但艾軒始終不忽視人和自然景色的優美。即使減少奇特構圖加強畫面平凡的效果,他也不忘記給觀眾以審美的滿足。所以,艾軒是用美的魅力把觀眾帶進那有宗教情緒和神秘氣氛的藝術世界裡的。

艾軒的青年時期是文革那個動亂的年代,那一時刻的記憶和思考一直延續到現在。那孤寂的荒原,冰冷的雪野,都折射著他對世界的感受。艾軒曾一個人靜靜地站在冰雪皚皚的荒原上,那一刻他的藝術和他多年來尋找的感覺相映了。在艾軒的畫中表現出他對命運的不可知的思考。他採用奇特的構圖,加強畫面不平凡的效果。冰河上是冷冷的冰封和白雪,牧馬人騎在馬上靜靜地停在那一刻,這一刻時間仿佛已經靜止了,遠處的天空和近景的雪地已經相互融合,天地以及萬物在感受著自然的寧靜和和諧。牧馬人背對著觀眾,我們無法觀察到他的眼神和表情,背影給人的是一種猜測和神秘感,一種對歷史的思考。牧馬人似乎想要度過冰河,卻又猶豫不前,冰河能否承擔起他們的重量。他們在對峙著,這似乎也是藝術家和藝術的對峙,站在藝術史的分野點,是選擇前衛的現代藝術還是堅持對古典藝術的探索?艾軒用他的藝術給人們傳達了一種對歷史對人類的敬畏,幾十年對這一風格和題材的堅持創造了中國美術史上的豐碑。他的作品極具收藏價值,更何況這件作品是艾軒早期的作品,是他風格形成期的重要突破,標誌著艾軒獨特美學體系的誕生,是美術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畫家簡介

艾軒(b.1947)

出生於浙江金華。北京市政府高級文藝職稱評審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畫院藝術委員會委員、國家一級美術師。1977年油畫《三軍過後盡開顏》參加建軍50周年全國美術展覽。1978年油畫《保衛》參加建國30周年全國美術展覽。1981年油畫《有志者》獲第二屆全國青年美展銀獎。1984年進入北京畫院油畫創作室。1986年油畫《雪》參加第二屆亞洲美術展覽,被日本福岡美術館收藏;油畫《她走了,沒說什麼》參加法國“第18屆海濱-卡涅國際美術展覽”並獲榮譽獎。1987年於紐約曼哈頓麥迪遜大道舉辦個展。1988年3月受美國著名畫家安德魯.懷斯德邀請在賓夕法尼亞洲和懷斯先生會見。1994年油畫《荒原往事》入選第二屆中國油畫展;油畫《融雪三月》獲1994年中國藝術博覽會優秀作品獎。1998年與王沂東被澳門市政廳邀請在澳門舉辦聯展,並出版《鄉土情懷-王沂東、艾軒油畫展》。1999年美國著名教授邁克・蘇立文編著的《中國藝術》第四稿,艾軒被列入中國近代美術史從任伯年以來的十幾位代表人物之一。2004年與王沂東、楊飛雲等發起成立“北京寫實畫派”。2008年與王沂東、楊飛雲發起創作以抗震救災為主題的巨幅油畫作品《熱血5月・2008》。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