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島古茶山

冰島古茶山簡介和普洱茶口感特點

這個冰島不是那個冰島,這個冰島在普洱茶人心裡是一個神聖的地方,這裡是"茶香不怕山高路遠".
冰島村距離勐庫鎮約四十公里,路程雖短,行程卻很難。春冬季能通車,夏秋道路處處泥沼,只有騾馬和手扶拖拉機能行。每到雨天,這裡便是拖拉機的天下,道路好象被挖過似的,路中央被機輪挖成了許多溝渠,任由雨水、山水沖刷。
勐庫冰島(當地人也稱“丙島”)是雙江縣著名的古代產茶村,以盛產冰島大葉種茶而聞名,是該縣最早有人工栽培茶樹的地方之一。
冰島茶種是著名的勐庫大葉種的主要組成部分,冰島村是勐庫茶種的主要發源地。該地產茶的歷史悠久,有文字記載的時間為明朝(1485年前後),而無文字記載的傳說卻早於明。對冰島茶的來歷有不同說法:一為當地土司“版納古茶山引入”說,一為其他地方引入說。
冰島村子不大,高居於群山之中,是當地的拉祜族貧困山區。這裡的民族民眾生活較壩子清苦,生活用具很簡單。因居山區,以山地為主,水田很少,主糧為玉米;這裡種植的玉米從國外引進的一種高產品種,產量雖高卻不好吃,皮硬而不甜糯,養蓄釀酒還行。村民吃大米麥面主要靠到壩區購買。農戶家裡飼養著一種小個頭的豬,肉質很好,專為過年婚嫁準備。村民的主要收入靠茶葉。村莊裡有兩個茶葉初制所,過去一直以加工紅茶為主,農戶交鮮葉給初制所。隨著紅茶市場的疲軟和普洱市場的興起,農戶在乾季里自製曬青茶到勐庫市場出售;當雨季到來時,受交通不便和茶葉乾燥條件的制約,農戶只能將鮮葉賣給初制所。
冰島村有許多大茶樹,勐庫華僑農場的密植茶園單產達150多公斤,產值是古茶園數十倍。當時版納茶區古樹茶大漲價,這股春風尚未吹到冰島。勐庫戎氏企業已有進駐設初制所的打算了,他們準備改以往向農戶收毛茶為直接收購鮮葉自己加工。同時,他們將對冰島的古茶樹保護出些力。
穿過寨子裡有許多大茶樹。當地茶葉部門於八十年代初搞茶樹品種普查時曾對這裡的大茶樹進行過編號。被稱為“一、二號”兩棵老樹。它們生長茂盛,枝葉肥壯,樹基部張出的最大葉片比手掌還大(長22厘米,寬9。5厘米)。這是典型的勐庫大葉喬木樹,長大葉,墨綠色,葉質肥厚柔軟,葉背隆起,葉脈明顯。勐庫古樹茶還有一大特點:持嫩性強,芽葉肥壯重實。一芽四葉還很柔嫩,不象某些良種茶一芽二葉就顯老相(硬葉硬梗)。冰島村的老茶樹大多枝繁葉茂,老而青翠,老而不衰,也不象許多新茶園那么脆弱——全靠人工肥培維繫生命。

人茶之幫

這裡山溝深坳,氣候濕潤,地勢獨到,沒有便利的交通,茶的運輸除了馬幫,就是人茶之幫,是人們靠著自己的體力,用肩膀把茶一點點從山裡挪到公路邊來,再移到貨車上;茶裡面不僅有他們祖傳的製作秘方,還凝集了這裡勞苦人民的血汗,他們做茶跟做人一樣樸實、憨厚、認真做好自己的事情,用事實來說話,用行動來證明,“茶香不怕山高路遠”就是他們的座右銘。

冰島古茶山獨到的地理位置:

自從214國道線建成以後,國道不再經過冰島,這些繁榮一時的茶馬之地,就慢慢被遺棄,房屋年久失修,無人問津,“大馬場”、“歇馬場”沒有用武之地,慢慢變成了田地。這些地方,現在只有田地、樹林和茶地,無人居住。不過,也正是這樣的環境成就了此地的原生態的茶樹生長環境。
沒有純粹追求商業價值的開發商,沒有繁華的集市,沒有利慾薰心的茶農,茶樹在這裡自由生長,暢快呼吸,客觀上也成就了茶山茶樹的原生態品質。

冰島古茶山普洱茶口感:

入口苦澀度極低,幾乎沒有感覺,喉嚨部位漸漸有股涼氣出來,慢慢的轉化為舌頭中後部雙呷生津,入口的時候幾乎沒有覺察出有茶味,茶味是漸漸的從喉部延伸到整個口腔。生津效果明顯持久,主要集中在雙呷部位,茶湯糖香,濃度(飽滿度)非常高!!杯蓋杯底高香,冷杯後聞出點冰糖香(在公弄村喝公弄的大樹,杯冷後,反而高香,請教了一個朋友,稱之為“冷香”)。
冰島茶真的如其名字,像喝到一杯冰水入口時很平淡,但隨後整個口腔都充滿清涼的茶味。舌跟部位回甘雙呷生津不斷。(假的冰島喝不出回甘雙呷生津不斷的感覺,很多假冰島是高香型的卻模仿不出真冰島生津回甘的效果和真冰島極底的苦澀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