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考

冬考

冬考指已經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對外需過度依賴的中國,第一次體會到了經濟嚴冬的寒冷並面臨艱巨的挑戰,對經濟學家而言,中國現在面臨的最艱巨的挑戰,並不僅僅是經濟危機的衝擊,更遠非2009年能不能“保八”這么簡單。不僅中國,甚至全世界都在期待一個答案:在經濟高速增長30年後,中國接下來還有沒有可持續的經濟發展,中國憑什麼打破東亞模式的經濟成長周期。

(圖)冬考冬考

經濟背景

(圖)經濟危機經濟危機

2008年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讓已經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對外需過度依賴的中國,第一次體會到了經濟嚴冬的寒冷。外貿出口、製造業、房地產業、IT業等實體經濟領域的連鎖反應,一時間讓產業鏈各個環節都如驚弓之鳥,“限產”、“倒閉”、“裁員”、“減薪”、“民工返鄉潮”成為最讓打工族揪心的話題。

中央政府承諾的4萬億是“拋磚引玉”——藉此拉動地方政府與民間投資的蓬勃熱情。但在經濟的冬天,在“不確定性”的階段主題下,手握現金的民間資本,更多在休整、觀望。在這樣一個從傳統的出口大國向消費大國轉變的關鍵時期,一向被視為中國民營經濟晴雨表的溫州商人,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經濟定位;一直以精明著稱的晉商們也紛紛施展“過冬術”;“保增長就是保就業”日益成為共識;農民工的城市化更被賦予“新30年經濟成長引擎”的決勝使命。

措施

限產

限產保價”是歐佩克在掌控國際油價時最常用的一招。面對經濟危機,國內有些企業也開始“照葫蘆畫瓢”,減少產出,已減緩經濟危機帶來的衝擊。
裁員

(圖)裁員裁員

2009年,全球裁員、減薪的訊息更為密集。1月22日,微軟宣布將在未來18個月中裁員5000人,將在全公司範圍內降低基本工資。這是微軟成立34年以來,首次進行如此大規模的裁員。隨後又傳出日立、柯達、IBM、洛杉磯時報、華爾街日報擬裁員……而這場風暴也開始從其他國家、其他城市、其他行業、陌生人,逐步蔓延到本地、本行業、熟人,甚至我們自己。
畢業·失業
2009年如果能夠實現8%的增長,中國將創造900萬個工作機會。但僅應屆畢業生就有611萬人——還有數百萬存量失業畢業生和根本沒有進入統計視野的農民工(數量要以千萬計)同樣需要就業。針對“畢業即失業”學生的生活補助,應該納入經濟刺激計畫,當作振興消費的一個舉措。已經幸運簽約的大學畢業生就如同在2008年的股市中賺到錢的人,總體而言是少之又少,不能改變基本面的走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