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癢症

引起“冬癢症”的主要原因是冬季氣候嚴寒,空氣乾燥,加上中老年人的皮膚汗腺、皮脂腺數量減少,機能減退,分泌汗液和皮脂的量減少,使皮膚異常乾燥所致。

簡介

冬季,有些人感到皮膚發癢,特別是晚上睡覺時更是奇癢難忍,人們通常把冬天裡皮膚發癢的毛病稱為冬癢症。這是一種季節性的氣象病,是隨氣候變化的不適反應。除了少數病人會出現瘙癢症狀外,對大多數人來說,冬癢症不屬於一種必須治療的疾病。

引起冬癢症的原因

引起冬癢症的原因,主要是與冬天寒冷和乾燥氣候有關係,因此它是一種季節性的氣象病,是通過身體功能性調節來適應氣候變化而出現的不適反應。冬天氣候寒冷,空氣乾燥,人的機體為防止身體熱量散失,皮膚及皮下小血管就收縮,皮脂腺和汗腺的分泌與排泄也隨之減少,因而刺激皮膚中的末梢神經,使人發癢。對於頭部,由於人體熱量大部分是從頭部散發出去的,氣溫為4℃時,頭部散失的熱量占1/2;氣溫下降到零下15℃時,則達3/4,可見氣溫越低,頭皮小血管負擔的散熱任務就越大,而且人頭部皮下的小血管豐富又在淺表,極易散熱。冬天裡為防止大量散熱,頭皮小血管收縮更厲害,頭皮的皮脂腺和汗腺的分泌和排泄更受影響,刺激頭皮中的末梢神經而發癢。其次,冬天人們洗澡換衣服次數減少了,這樣皮膚和內衣上污垢就會增多,也會影響皮脂腺和汗腺的分泌和排泄功能。此外,冬天裡穿毛線衣會刺激皮膚,多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也會引起皮膚發癢。

預防方法

預防冬癢症,宜穿柔軟而爽身的內衣,且要勤換,洗澡時不要用鹼性太大的肥皂和太熱的水;少吃辛辣食物,減輕對皮膚的刺激。為減輕頭皮發癢,一要經常保持頭髮的清潔衛生,但洗頭次數不宜過多;二要經常梳理,促進血液循環。

治療方法

臨床實踐證明,用中草藥治療“冬瘙癢”有良好效果。這裡特介紹驗方數例。

一、生地蒼朮各100克,赤芍荊芥各50克,煎水洗患處,每晚睡前一次。

二、艾葉90克,花椒雄黃各6克,防風30克,加水煎沸15分鐘,趁熱熏患處,待水溫適宜時洗患處,每日兩次。

三、苦參荊芥蟬蛻各10克,白蘚皮地膚子赤小豆皂角刺各15克,水煎服,早晚各一次,每日一劑(以下驗方服法與相同,不再贅述)。

四、當歸黨參各20克,蛇床子地膚子蒺藜各15克。木香甘草各10克。

五、首烏20克,熟地桑椹各15克.女貞子麥冬天冬防風酸棗仁蒺藜各12克。

六、當歸15克,生地30克,川芎赤芍各12克,防風蟬蛻荊芥白蘚皮蒺藜各9克,大棗5枚,薄荷僵蠶各6克。

七、苦參12克,薏米30克。車前子地膚子各15克,夏枯草10克,赤苓20克。甘草3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