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字號碼

冠字號碼

冠字號碼是指印在票券上的號碼與符號,用以表示各種票券和印製數量的批號。中國歷史上各銀行印製紙幣時,所採用的冠字不盡相同。冠字號碼除了具備控制貨幣數量和防偽作用外,還具有收藏意義。由印鈔廠按一定規律編排和印刷;“號碼”則是印在冠字後面的阿拉伯數字流水號,用來標明每張鈔票在同冠字批次中的排列順序。

基本信息

簡介

冠字號碼冠字號碼

冠字號碼是用以控制各種票券印製數量和防偽作用的冠字和號碼。依靠紙幣上的“冠字”與“號碼”,再輔以銀行印鈔廠的存檔資料,可以追溯任何一張紙幣的印刷時間、印刷地點、印刷人員、檢查封裝人員等等相關信息。

冠字

冠,取首之意,冠字也稱“字頭”,即印在票券號碼前的符號,一般為印刷批次的兩個或三個字母,由印鈔廠按一定規律編排和印刷。用以表示各種票券和印製數量的批號。

號碼

也是表示票券印製數量的編號,是印在冠字後面的阿拉伯數字流水號,用來標明每張鈔票在同冠字批次中的排列順序。號碼是每一冠字批號中的具體編號,一般採用阿拉伯數字排列號碼,一票一號,在同一冠字批號中的號碼一般不會出現重複。從鈔票的號碼位數上可以看出該組冠字所印票券的多寡,即位數越多,印製數量越大,反之印製數量越少。從各套人民幣票券看,人民幣號碼有六位、七位和八位之別。

作用

冠字號碼冠字號碼

冠字號碼在紙幣中主要有三個作用:

1、純粹的編號,能起到控制貨幣數量的作用。國家只要通過統計發行的冠字數量,就可以準確掌握貨幣發行量。

2、防偽功能。冠字號碼技術是紙幣防偽中的重要內容。首先,冠字號碼的字型字號等都是特有的,是外部所不具備的。其次,冠字號碼的本身具有壓痕,是一般印刷的偽造所做不到的。

3、收藏。收藏一張想要的具有特殊意義的紙幣,比如自己的名字首字母加生日,就要按冠字號碼收集。

管理

人民幣紙幣冠字號碼是央行人民幣印製生產管理控制的措施之一,根據人民幣印製生產管理的需要不斷調整變化。

2010年,央行調整了人民幣紙幣的冠字號碼排列方式,如所見到的“A0A0000001”方式。隨著現金髮行量的增加,人民幣紙幣冠字號碼排列方式仍會不斷調整變化(如“A00A000001”和“A000A00001”等排列方式)。

中國

第一套人民幣

第一套人民幣第一套人民幣

第一套人民幣由於誕生於戰爭年代,印刷分散技術千差萬別,票券質量也參差不齊,票種多,版面雜,設計思想也不統一。因此,表現在冠號上也不一致,概括起來有如下特點:

1、冠字號碼均在票券正面,且冠字號碼分離,平行分列在票券的左右上方,其中冠字括在角括弧內。但60種票券冠字和號碼排列順序不同:其中57種票券冠字在左,號碼在右;2種票券(1000元的耕地票券和1000元推車耕地票券)號碼在左,冠字在右,這兩種票券均由東北銀行所屬廠印製;惟有1種票券(1元的工農票券)只有冠字而無號碼,兩組相同的冠字平行分列在票券左右上方。

2、冠字號碼的顏色有紅藍之分。60種票券中有58種票券的冠字和號碼為紅色,只有2種票券(100元的工廠票券和100元輪船票券)冠字和號碼為藍色,且這兩種票券的票面顏色均為紅色。

3、冠字均為三位羅馬數字,但號碼卻有6位、7位和8位之別,即便是同一票券也有號碼位數不同的。例如:50元的列車票券、1000元的耕地票券分別有6位和7位號碼之分;50元的工農票券、100元的輪船票券分別有6位和8位號碼之別。

4、號碼字型有差別。不但是不同票券之間號碼字型有差異,即使是同一票券號碼字型也有差別,例如:10元的鋸木犁田票券、100元的耕地工廠票券、100元的北海橋(黃黑色)票券、200元的佛香閣票券、500元的正陽門票券、1000元的耕地票券等,均有兩種或多種不同的號碼字型

第二套人民幣

第二套人民幣第二套人民幣

第二套人民幣打破了第一套人民幣冠號分離的格局,冠字和號碼相連,各種票券冠字和號碼位數全部相同,均為三位羅馬冠字、七位號碼,冠號顏色亦均為紅色。但分、角、元券冠字和號碼位置分布不同:分券為一組冠號在票券右上方;角券也為一組冠號在票券左上方;元券卻是兩組相同冠號,平行分列在票券下邊兩側。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1981年7月15日,重新發行了第二套人民幣中1953年1分、2分、5分紙幣,但這次發行保留了冠字,取消了號碼,收藏界稱其為“無號紙分幣”。元號紙分幣的冠字如果細細研究很有特點:

(1)冠字位數有三字冠和二字冠之分,三字冠先發行。1分券即有三字冠又有二字冠,2分券和5分券只有三字冠。

(2)冠字字型有大不之別。1分券有小三字券、大三字券和大二字冠三種;2分券和5分券只有小三字冠和大三字冠兩種,小三字冠先發行。

(3)具有特殊的意義和獨特的排列規律。

無號紙分幣的冠字意義是:相同的羅馬數字並列,表示相加,例如:Ⅰ=1、Ⅱ=2、Ⅲ=3、ⅩⅩ=20;不同的羅馬數字並列,前邊的小於後邊的,表示後邊的減去前邊的,即大的減去小的,例如:Ⅳ=4、Ⅸ=9;不同的羅馬數字並列,後邊的小於前邊的,表示兩數相加,即大數加上小數,例如:Ⅵ=6、Ⅷ=8。據有人研究統計,無號紙分幣的冠字已發現518種,其中1分券328種(三字冠234種,二字冠94種),2分券129種,5分券61種。為配合第五套人民幣的發行,最近又新新發行一種ⅠⅡⅢ號1分券,其冠字排列完全不同於上述1分券。

第三套人民幣

第三套人民幣第三套人民幣

第三套人民幣流通時間跨度長,發行量大,印製次數多,因此,其冠號也千變萬化,表現在:

1、冠號位置不統一。

有的印在正面,有的印在背面:印有正面的位置也不統一,有的印在左下方,有的印在左中部,有的印在右中部,還有的印有右下方,沒有固定的格局和規律。

2、同一票券冠號顏色不統一。如1角券冠號有紅藍兩種顏色,紅色冠號為先發行。

3、同一票券的冠號位數不統一。有三字冠七位號碼的,也有二字冠八位號碼的,前者發行在先。

第四套人民幣

前三套人民幣均以羅馬數字作冠字,而第四套人民幣改為漢語拼音字母作冠字,而且不論大小面額票券都是兩個冠字八位號碼,冠號位置也有一定規律:1、2、5角券在票券正面左邊;1、2、5、10元券在票券正面右下邊:1、5、50元三種票券因票面顏色較淺選用藍色冠號,其他票券顏色較深以紅色冠號相襯。

第四套人民幣的冠字之所以不採用羅馬數字,而採用漢語拼音字母,是因為漢語拼音很接近英文字母,而印製設備的各種標誌、號碼均為英文字母,這樣在生產過程中操作比較規範,因此,改用漢語拼音字母作冠字是印製工藝的需要,也是與國際接軌的行為。

第五套人民幣

第五套人民幣第五套人民幣

第五套人民幣在冠號設計上主要特點是:採用了橫豎雙號碼,均以兩個相同或不同的漢語拼音字母作冠字,八位阿拉伯數字號碼,橫冠號為黑色,印在票券左下角,豎冠號為藍色,印在票券右邊。這是國際上普通採用的冠號設計形式。

此外,1999年9月20日開始發行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流通紀念鈔,其冠號設計更為獨特:冠號只用一個漢語拼音字母“J”,八位阿拉伯數字號碼首次採用由大至小遞減式印刷方法,冠號更具有藝術性。

其他貨幣冠字號碼

中國歷史上各銀行印製紙幣時,所採用的冠字不盡相同。舊中國中央銀行印製的關金券金元券東北九省流通券等,採用一個或兩個英文字母(A、B、C、D等)作冠字;

日本侵華時期的偽滿洲中央銀行蒙疆銀行等印製的偽幣,採用一個或兩個阿拉伯數字(1、2、3、4等)作冠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