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覲祖

冉覲祖

冉覲祖(1638一1719),字永光,號覃庵,今大孟鎮萬勝村人,原籍山東曹縣,系孔子弟子冉伯牛後裔。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元末,其先人任中牟縣丞,並定居中牟。

冉覲祖生性穩重,少有成人之風。十七歲時娶郟縣教諭梁天民之女為妻,同年十一月在鄢陵中秀才,不久補考博士子弟員(最高學府國子監學習的生員),次年到衛輝(河南汲縣)百泉參加鄉試(考舉人)。見書販陳列大量名貴書籍,竟竭盡所有購買了四書五經大全及著名詩文集等,因而不再專心應考,回家埋頭研讀,立志於著作。19歲補廩(秀才年考成績優異者,官府給予一定數量廩米補助)。當時有人出售《二十一史》,要價很高,他個人資力不夠,就借銀買得此書,潛心研究,汶上(山東)袁某擅長音韻,來縣城設教,二人傾談五日,冉盡得其中奧妙。

冉覲祖27歲時得中鄉試第一名舉人,此後長期專心讀書、著述,寫成《四書五經詳說》、《尚書詳說》、《四書玩注》等。康熙二十八年(1690年)應登封進士景東場邀請到嵩陽書院講學。次年兼應本省撫軍閻某之約,主編《中州通志》。

康熙三十年中進士,留任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後升檢討。在翰林院任職期間,曾與同僚被康熙皇帝召見、賜宴,即席賦詩,得到皇帝“氣度老誠”的獎語。

康熙三十七年辭官還鄉,再赴嵩陽書院講學,次年東歸,受戶部侍郎張勉齋邀請到儀封(今蘭考縣)書院講學,同時登封知縣堅決邀請他重回嵩陽書院講學,冉不得已,就東西兼顧,輪流講之。

康熙四十年再次應召進京任原職,因年事已高,掌院(翰林院主官)準他輪入侍值(輪流到翰林院值班),外無所事,得以安心著述。康熙四十三年,其68歲時,辭官還鄉,建綸翰堂,專心著述,兼教授子弟。康熙五十七年病故,終年81歲。臨終之時,諄諄告誡諸子,刊行他的遺稿,建藏書樓,以備後人閱讀,卻無一語涉及私事。

主要成就

冉覲祖一生專心學問,著述甚多,在宋明理學方面更有獨到之處,所著《性理纂要》、《陽明疑案》、《正蒙補訓》等,均為有關理學的名著。他治學嚴謹,立論正直,深得時人推祟。朝廷纂修五經時,皇帝親諭可取河南冉某的《四書五經詳說》作為參考,被時人譽為一代巨儒。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