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犯制度的根基與拓展

內容介紹

本書是藉助制度分析旨在最佳化我國共犯制度的刑法學著作。作者通過對我國目前以共犯關係為核心範疇的區分制共犯制度模式及其現實困境的批判性思考,倡導實現共犯制度實踐思維從“主體間”到“單方化”的轉變,從而在參與犯處罰實踐當中,將我國傳統主從關係參與犯處罰原則所包含的主體間思維從立法思維降格為一種實踐思維,用於幫助法官運用其自由裁量權衡量個別參與人參與程度和作用的大小,進而合理量定其所應當承受的刑罰。本書論證詳盡,資料翔實,邏輯架構清晰,是對共犯制度進行深入精準研究不可多得的學術力作,適合刑法學專業學生和學者深度閱讀使用。

作者介紹

姓名:王志遠
性別:男
出生年月日:1977.03.12
職稱:副教授
學位:法學博士
黨派:中共黨員
學歷(從本科到最後學歷):研究生
畢業時間:2005.6
畢業學校:吉林大學法學院
專業:刑法學
目前從事的專業和研究方向:中國刑法學、比較刑法學
二、科研情況
(一)編、著:成果名稱,出版社,出版時間(年月),作者排序
1、《犯罪成立理論原理——前序性研究》,中國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獨著;
2、《刑法總則定罪量刑情節通釋》,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版,第二作者;
3、《刑法學》(上下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參編;
4、《刑法學》,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參編;
5、《國內經典案例評析》,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參編。
(二)論文:成果名稱,期刊名稱,發表時間(年期),作者排序(獨立、第一、第二),是否核心期刊或CSSCI來源期刊
1、《共犯制度模式比較研究——以解讀我國共犯制度模式為線索》,《刑法論叢》2008年第15卷,獨立,CSSCI來源期刊
2、《我國教唆犯制度的邏輯困境及其反思》,《政治與法律》2008年第2期,獨立,CSSCI來源期刊
3、《論後實證主義法學時代的刑事違法觀》,《當代法學》2008年第2期,獨立, CSSCI來源期刊
4、《前見的證成與修正:傳統定罪思維之超越——兼論犯罪構成理論模式之選擇》,《政治與法律》2008年第6期,第二作者,CSSCI來源期刊(該文被《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刑事法學》2008年9月第9期全文轉載)
5、《定罪思維的常人化理解與犯罪構成理論模式之選擇》,《刑事法評論》2008年第22卷,獨立,CSSCI來源期刊
6、《構成要件設定方式分析及其對刑事立法機制啟示》,《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8年第5期,獨立,CSSCI來源期刊
7、《後實證主義法學時代的刑事違法觀》,載《刑事違法性理論研究》(全國中青年刑法學者專題研討會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獨立
8、《規範官員行為,內助貪廉不是關鍵》,《檢察日報》2008-5-13第5版,獨立;
9、《罪數不典型情況下的自首認定與刑罰適用》,載《刑法實踐熱點問題探索》,(中國刑法學年會文集2008年度),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一作者
10、《我國現行共犯制度下間接正犯的泛化及其反思》,《河南師範大學學報》2007年第5期,獨立,中文核心期刊
11、《利用事前狀態型綁架罪及其延伸》,《中國刑事法雜誌》2007年第6期,獨立,CSSCI來源期刊
12、《未成年人非刑處遇的司法化》,《信陽師範學院學報》2007年第1期,第一作者,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該文被《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7年3月第2期“學術卡片”轉載)
13、《犯罪成立理論研究範式的批判性思考》,載劉明祥 田宏傑主編:《刑事法探究》(第一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獨立
14、《關於死刑存廢和限制的幾點疑問——來自困惑者的聲音》,載《中國刑法學年會文集(2007年度)》(中卷),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一作者
15、《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視野下工讀教育之未來》,《青少年犯罪問題》2007年第5期,獨立,全國法學類核心期刊(該文被《犯罪學論叢》(第六卷)全文收錄)
16、《公正定罪實現論綱》,《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6年第3期,第二作者,CSSCI來源期刊(該文被《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6年7月第4期轉載)
17、《我國現行共犯制度下片面共犯理論的尷尬及其反思》,《法學評論》2006年第6期,獨立,CSSCI來源期刊
18、《如何應對傳統定罪思維的困境》,《法律科學》2006年第6期,獨立,CSSCI來源期刊
19、《我國犯罪成立理論的體系性特點及其缺陷》,《河南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第1期,第一作者,中文核心期刊,(該文被《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刑事法學》2006年4月第4期全文轉載)
20、《立體化犯罪成立理論體系的過程價值》,《中國刑事法雜誌》2006年第1期,獨立, CSSCI來源期刊
21、《對職務侵占罪犯罪對象的案例解析》,《人民司法》2006年第2期,第一作者,中文核心期刊
22、《變動中的刑法“主客觀相統一原則”——以姦淫幼女犯罪的主觀要件設定為線索》,《法制與社會發展》2006年第4期,獨立,CSSCI來源期刊
23、《論刑法中的行為——從“犯罪是行為”到“犯罪有行為”》,《當代法學》2006年第4期,獨立,中文核心期刊
24、《從平面化到立體化:犯罪成立理論的必然走向》,《刑事法評論》2006年第17卷,獨立
25、《論犯罪的既遂後中止——以危險犯為視角》,《雲南大學學報法學版》2006年第3期,第一作者
26、《犯罪成立理論完善的意義及其界限》,《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06年第4期,獨立,全國優秀社科學報
27、《我國犯罪成立理論的立體化重構》,《刑法評論》2006年第9卷,獨立
28、《刑法的限制機能的實現》,載《刑事法新論集萃Ⅰ:何鵬教授八十華誕紀念文集》,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獨立
29《也論過失累犯》,載《中國刑法學年會文集2005年度》(第一卷),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獨立
30、《犯罪觀的認識論考察》,《當代法學》2004年第2期,獨立,中文核心期刊
31、《“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解析》,《中國刑法學年會文集2004年度》(第二卷:實務問題研究),獨立,
32、《義務衝突研究》,《鐵道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第2期,第一作者;
33、《刑法解釋中的公民訴求》,2003年度《中國刑法學年會文集》(第一卷:刑法解釋問題研究),獨立;
34、《法人犯罪兩罰制根據理論新探》,《通化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第1期,第一作者;
(三)主持項目:項目、課題名稱(項目號),項目來源(全稱),項目起止時間,科研經費
1、共犯制度的根基與拓展(05SFB5008),法務部法治建設與法學理論研究部級科研項目,2005年12月至今,3萬。
2、我國未成年違法行為人制裁矯正機制的失效及其應對(2008GH080),共青團中央規劃研究課題,2008.12-2009.12。

作品目錄

導讀第一章我國共犯制度模式解讀第一節共犯制度所要解決的問題:參與犯第二節區分制與單一制:兩種基本的共犯制度模式第三節大陸法系區分制共犯制度模式之具體立法樣態概觀第四節英美法系區分制共犯制度模式之具體立法樣態概觀第五節單一制共犯制度模式之具體立法樣態概觀第六節我國共犯制度模式之對照解讀第二章我國共犯制度設定的理論展開第一節我國參與犯處罰條件的一般理論第二節“共同(犯罪)關係”的認定第三節“共同(犯罪)關係”的存在形式第四節我國參與犯處罰原則理論第三章我國參與犯處罰條件設定的邏輯困境第一節單純的教唆犯體系地位之困境第二節間接正犯概念的泛化第三節我國共犯制度存在邏輯的“自毀”第四節結果加重犯的共犯問題第四章我國參與犯處罰條件設定的刑事政策困境第一節我國現行共犯制度下片面共犯的尷尬第二節網路共犯情況下被放大的處罰漏洞第三節我國參與犯處罰範圍的不當擴大第五章我國參與犯處罰原則設定的實踐困境第一節多元身份主體共同犯罪之定性難題第二節犯罪參與人主從地位不明確問題第六章我國共犯制度之歷史誤讀第一節我國共犯制度模式合理性的制度思想史支撐第二節我國古代共犯制度概觀第三節我國古代共犯制度中的“共犯關係”範疇及其當代影響第四節我國古代“共犯罪制度”的效能範圍第五節我國古代共犯制度中“共犯關係”範疇適用的有限性及其啟示第七章我國參與犯處罰條件設定的立法論批判第一節事實化:現代實定法的立法追求第二節“主體間”事實特徵選擇的立法方法論批判第三節“主體間”事實特徵選擇的常識基礎批判第四節結論:錯誤的立法指導思想導致的錯誤選擇第八章我國參與犯處罰條件的“單方化”重構構想第一節我國參與犯處罰條件的“單方化”立法思路第二節“單方化”制度實踐思維合理性的域內視角審視第三節“單方化”制度實踐思維合理性的域外視角審視第九章同等原則:我國參與犯處罰原則的重構構想第一節日本共謀共同正犯困境的外在展現第二節無法通約的理論訴求:困境的實質揭示第三節個別化模式:共謀共同正犯困境的成因第四節同等處罰模式:我國參與犯處罰原則的重構選擇代結語:從“主體間”到“單方化”附錄:我國共犯制度模範立法案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