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永遠的主席

共和國永遠的主席

共和國永遠的主席(???? ??? ??)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於1998年9月5日,第五屆最高人民會議第一次會議通過所修改的憲法中產生,是朝鮮已故領袖,朝鮮勞動黨總書記、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主席、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金日成的名譽性職務,最高人民會議修通過的相關內容如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朝鮮人民將在朝鮮勞動黨的領導下,擁戴偉大領袖金日成同志為共和國永遠的主席,維護、繼承並發展金日成同志的思想和業績,把主體革命事業進行到底。該條文僅列在憲法的序言,在憲法中並無提及,因此與政府不構成權力關係。

簡介

共和國永遠的主席原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主席,由於人民會議通過憲法的改變,原屬共和國主席的國家元首職責由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所履行,而政府首腦的職權由內閣總理履行。而原先由國家主席領導朝鮮軍事的權力則由朝鮮國防委員會委員長負責,而現任朝鮮勞動黨總書記、朝鮮國防委員會委員長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金正恩亦是實際上朝鮮的最高領導人

金日成簡介

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主席金日成,於1994年7月8日因病逝世,享年82歲。金日成原名金成柱,1912年4月15日誕生於朝鮮平安南道大同郡(現為平壤市萬景台區)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1925年他移居到中國東北吉林省,在撫松第一國小讀書。1926年10月17日,14歲的金日成建立了朝鮮第一個真正的共產主義革命組織--打倒帝國主義同盟。第二年8月,他成立了朝鮮共產主義青年同盟,組織和動員革命青年學生進行反日鬥爭。1929年秋,金日成被反動警察逮捕,被關押在吉林監獄,直到1930年春,才獲釋出獄。

1930年6月,金日成在歷史性的卡倫會議上提出了抗日武裝鬥爭路線等有關朝鮮革命的主體革命路線,推動了抗日武裝鬥爭的準備工作。“9.18”事變後,他在延吉縣明月溝地區組織起抗日武裝,並在1932年4月25日創建了人民革命武裝力量--朝鮮人民革命軍。從此,他開始與中國人民一道開展抗日武裝鬥爭。1936年5月,金日成創建了朝鮮第一個反日民族統一戰線組織--祖國光復會,並被推舉為會長,制定了祖國光復會十大綱領。1938年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軍第六師師長。1940年以後去蘇聯,在蘇聯陸軍士官學校畢業,任少將。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金日成從蘇聯回到祖國。1945年10月10日他創建了朝鮮勞動黨並當選為委員長。第二年2月,他組織了北韓臨時人民委員會,領導北韓的經濟建設和土地改革運動,在朝鮮北半部出色地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義革命。1948年9月9日,金日成創建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並出任內閣首相和國家元首。在1950年6月至1953年7月的韓戰中,金日成作為國家首腦,領導朝鮮人民和軍隊,在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援助下,戰勝了美帝國主義,取得了祖國解放戰爭的歷史性勝利。此後,金日成組織和領導了對生產關係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鬥爭,逐漸把朝鮮建成了社會主義工業國。從1972年起,他一直擔任國家主席。
金日成曾在1953年2月被授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元帥稱號;1958年9月,他榮獲勞動英雄稱號;他還曾三次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自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金日成曾多次訪問中國,並於1961年同中國簽訂了《中朝友好合作條約》。金日成與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有著深厚的友誼。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