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盤水市第二中學

六盤水市第二中學

六盤水市第二中學(原六枝礦務局第一中學),系貴州省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全國煤炭系統標準化學校,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貴州省文明單位。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創辦於1965年,原名六枝礦務局第一中學, 2000年6月9日更名為六盤水市第二中學。系貴州省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全國煤炭系統標準化學校,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建校初期,一無校舍,二無設備,頭頂青天,腳踩荒坡。校園最大的一塊平地還不足一個籃球場大,師生打籃球只能打半場。教室、宿舍全是原65工程處遺棄的油毛氈搭建的臨時工棚。四面通風,周圍是“門”,天上下雨屋內流,老鼠到處竄,老蛇鑽被窩。師生睡通鋪,宿舍做教室,床鋪當桌椅,直到1968年3月學校蓋起一棟建築面積1482.77M2的綜合樓,這是學校第一棟固定建築物。當時,學校只有30餘名教職工,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剛出大學校門的教師們,滿懷著理想和熱情,充滿著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決心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獻給煤炭事業,獻給廣大煤炭工人。因此,大家既沒有悲觀情緒,也沒有在困難面前低頭,而是學習“抗大”精神,一面教學,一面搞建校勞動。師生們自己動手,打眼放炮,開山撬石,人抱肩抬,經過十年奮戰,師生們硬是削平了小山包,搬走了數萬方土石,修建了近5000m²的運動場。

1974年春,全校師生又在四方坡鐵路邊的一個荒山坡上,打眼放炮、壘坎砌牆1000餘米,挖抬土數萬方,在青石板上造出“大寨地”13畝,辦起了學農基地——校農場。到1977年,校農場收糧1.5萬斤。與此同時,全校師生又開山打石,自己用石頭砌牆,在校農場內蓋起了八間豬圈,宿舍、庫房、操作間五間,辦起了飼養場。豬的存欄數最多達40多頭,肥豬重達400餘斤。

2000年6月9日學校更名為六盤水市第二中學,為學校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熱量,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憶往昔,崢嶸歲月稠。40年,彈指一揮間。既飽嘗過創業宏業的艱辛,經歷過前進中的曲折,也享受過勝利的歡樂。東風化雨,春華秋實。歷久不衰,永葆活力。鐘聲高奏,內外蜚譽。學校榮獲眾多榮譽,培養了一批批賢才俊彥,社會棟樑。

為祖國社會主義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為六盤水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其中,分別在1986年和今年(2013年)走出了兩位全省理科狀元,分別是唐暉和鄒賢坤,為這所有著光榮傳統的高中學校帶來了新的輝煌。

校園風景 校園風景

辦學目標

堅持堅定的政治方向, 堅持“艱苦奮鬥、開拓進取、嚴謹治學、忠誠奉獻”的光榮傳統,堅守“二中精神、二中

風格、二中特色”。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實行科學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堅持教學科研創一流,為人師表當楷模,培養人才見成效的管理目標,努力把學校辦成師資強,設備優、環境美、校風好、質量高、特色明、人氣旺的特色高中。

粉碎“四人幫”,迎來了教育的春天。1977年恢復高考,該校連續三年錄取人數位居全省之首。其中:1977年,丁光耀、諸磊錄取到清華大學;1978年,該校學生袁斌錄取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貴州只有2人)、張煒錄取到清華大學。蜚譽貴州省和全國煤炭系統,黔發(1978)24號文確定該校為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

辦學規模

現有56個高中教學班,學生3800餘人。增編後,市二中累計事業編制158名。 現有151人,其中:教師131名,教輔人員5名,工勤人員13名。另有代課教師22名。

學校現有占地面積300餘畝,根據市府專議文之精神,文筆、武士兩山由六枝特區人民政府劃撥該校綠化用地,校園總規劃面積約600畝,學校發展前景光明。

1978年底始,煤炭部為該校投資250萬元,學校先後建起了教學樓(三層)、電教樓、理化生實驗室裝備、學生食堂、學生宿舍(五層)、教工住宅樓(2#、3#),重修了運動場,整修了校園道路,該校辦學條件得到了很大改善,辦學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持續、穩定、提高。從此,六盤水市、周邊縣,乃至省城貴陽學生紛紛來該校求學。

使該校具備了相當辦學規模,辦學條件和辦學水平又上了一個新的台階,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高。2000年6月9日,學校更名為六盤水市第二中學,為學校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學校規模不斷擴大,目前擁有65個教學班,4400餘名在學校生。

文化傳統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後,受六枝礦務局經濟效益的制約,學校投入嚴重不足,教師隊伍不穩,嚴重地干擾和影響了學校的教育教學。但由於該校有一個堅強的領導班子和一支基本骨幹教師隊伍,以及該校幾十年來凝鑄的光榮傳統和良好的校風、教風、學風,學校才從勝利走向勝利。年年春滿校園,代代桃李芬芳。

辦學成果

學生成績

2007年高考報考人數1131人,高考錄取到大學大專院校的學生共565人,其中重點大學158人,省內外一般本科255人,專科152人,本科以上錄取率為36.6%,專科以上錄取率為50.1%。

2008年高考報考人數1227人,錄取到大專院校的學生共842人,其中一本260人,二本354人,三本48人,專科高職180人,專科以上錄取率為68.6%。

2009年高考報考人數1345人,高考本科以上704人,其中一本248人,二本456人,錄取率為52.3%。

市機編髮(2003)16號核定學校領導職數5名,其中:校長1名,黨總支專職書記或副書記1名,副校長3名。

1986年高考,該校考生錄取到重點大學36人,本科院校89人,考生唐暉榮獲全省理科考生總分第一名,再次轟動全省和全國煤炭系統。1986年該校榮獲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截止2004年,學校為國家培養了國中、高中、師範、專科畢業生1.6萬餘人,據不完全統計,向國家輸送大中專學生7005人,其中:重點大學986人(含清華、北大50餘人),本科院校2785人,專科院校1796人。

所獲榮譽

40年來,師生們艱苦創業,辛勤耕耘,凝鑄了學校“艱苦奮鬥、開拓進取、嚴謹治學、忠誠奉獻”的光榮傳統,鑄就了學校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精心培育和發展了獨特的“二中精神、二中風格、二中特色”。學校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實行科學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等能力和水平上有一定提升;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依法執教的意識在不斷增強;“依法治校與以德治校並舉,‘官德’與師德並修”的治校理念進一步成熟;新世紀學校德育工作路向的探索有了新的實踐和思考。

1995年學校榮獲“全國煤炭系統標準化學校”。

辦學條件

綜合實驗樓8130㎡。女生公寓3棟312間,總面積12000㎡。男生公寓3棟402間,總面積15000㎡。學生食堂、澡堂,一棟3800㎡。標準化運動場24000㎡。第二教學樓5000㎡。

硬體設施

市機編髮(2003)16號核定學校設定辦公室、教務處、政教保衛處、教研處、總務處5個內設機構(均為正科級),領導職數主任或副主任6名(含專職團委書記1名)。學校現占地300餘畝,總建築面積約48000㎡。學校現有教室60間,設有理、化、生實驗室各一個;有多媒體教室一個;有計算機室二個,有70台電腦,各辦公室,各教研室有40餘台電腦。

1987年始,煤炭部又為該校投資320萬元,貴州省煤炭廳和六枝礦務局對該校校園進行了整體規劃,購地20餘畝,先後建起了新教學樓(五層)、大禮堂和門廳辦公樓、4和5教工住宅樓,擴建學生食堂和教工食堂、校園暖氣、教工住宅樓瓦斯工程和電教設備、實驗室裝備等。

師資力量

學校共有教職工151人,專業教師131人。有特級教師1人,高級教師37人,占26%,中級教師26 人,占22%,初級教師 70人,占48%,中、高級職稱近50%。有國家級優秀教師3人,省級骨幹教師 5 人。

文化傳統

校訓

“敦品力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