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道鎮

公道鎮

公道鎮地處揚州北郊,全鎮陸地面積66.6平方公里,水面灘涂6.5萬畝,常住人口4.8萬人。自然環境優越,盛產優質大米;生態度惡劣環境極佳,是魚、蝦、蟹、等水產品養殖的理想場所,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

基本信息

概況

公道鎮位於邗江區北部。面積106.05平方千米,人口35645人(2009年)。轄3個社區、11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公道,距城區23千米;赤岸村距城區26千米。揚菱公路過境。水路運輸有邵伯湖,通京杭大運河。

沿革

唐代,公道橋地屬江都縣永豐鄉。宋元時期,橋東屬江都縣豐樂鄉,橋西屬江都縣太平鄉。明嘉靖年間(1522年—1565年),地屬江都縣豐樂區,區下設12個裡。清雍正九年(1731年),地屬甘泉縣第三區。晚清時,橋東屬甘泉縣邵伯司巡檢所埝橋鄉,橋西屬甘泉縣上官司巡檢所公道橋集。民國前期,橋東屬江都縣下水鄉,橋西屬江都縣北六集市(相當鄉鎮,治公道橋)。1927年,橋東屬江都縣第九區埝橋鄉,橋西屬江都縣第十區(區公所在公道橋,轄南六集、北六集近20個鄉)公道鄉和柏樹鄉。
公道鎮農業發展分布圖
1934年冬推行保甲制,埝橋鄉轄5個保,公道鄉轄11個保,柏樹鄉轄14個保。1939年汪偽政權時期,江都縣改區為鄉,第九區改為黃珏鄉,第八區改為大儀鄉;改鄉為村,埝橋鄉改為埝橋村,公道鄉改為公道村;村下轄保如舊。1946年9月,公道鄉改建公道鎮。1947年10月,橋東埝橋鄉併入黃珏鎮,橋西赤岸、柏樹、準提三個鄉併入公道鎮,共轄18個保。
1948年4月,建立公道鎮、柏樹鄉、埝橋鄉民主政權,先後屬東南縣、儀揚縣、儀征縣公道區。同年6月,埝橋鄉劃屬黃珏區。1949年6月,儀征縣撤銷公道區,併入黃珏區,劃屬揚州市管轄:公道鎮轄5個村,柏樹鄉轄8個村,埝橋鄉轄8個村。1950年8月5日,公道鎮、柏樹鄉、埝橋鄉劃屬江都縣黃珏區。1956年3月,公道鎮、伯樹鄉、埝橋鄉屬邗江縣黃珏區;同年4月,埝橋鄉併入裔家鄉。1956年11月,撤銷黃珏區,柏樹鄉和裔家鄉北部(原埝橋鄉)併入公道鎮,為縣直轄。
1958年9月,赤岸鄉併入公道鎮,改為公道鄉,屬揚州市;同年改為公道公社,轄7個生產管理區(亦稱生產工區,原19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次年4月以後,管理區調整為18個農業生產大隊。1962年10月20日,邗揚分治,公道公社復屬邗江縣。1964年6月,劃公道公社北部分建赤岸公社;公道公社轄10個大隊、1個居委會。1983年7月,改社為鄉,即公道鄉、赤岸鄉,改大隊為村。1987年8月6日,撤銷公道鄉,改建公道鎮,轄10個村和1個居委會。1978年成立濱湖農場,1989年改濱湖鄉。
1996年,公道鎮面積28.4平方千米,人口1.8萬人,轄西湖、埝橋、公道、柏樹、谷營、新房、馬路、石榴、樓莊、五里橋10個行政村和花園、魁星2個居委會;赤岸鄉面積26.4平方千米,人口1.5萬人,轄談集、太平、桑園、宰灣、杏莊、歐陽、劉莊、火花、赤岸、湖濱、湖西、楊莊12個行政村和赤岸1個居委會;濱湖鄉面積13平方千米,人口0.4萬人,轄張嶺、濱湖、壙坊、同興、九井、梅嶺6個行政村。
1998年6月5日,濱湖鄉併入公道鎮,轄16個村和2個居委會。2000年公道鎮轄13個村、2個居委會。2001年5月,撤銷赤岸鄉,將其原轄區域併入公道鎮,鎮政府駐公道鎮。2003年,轄花園、魁星、赤岸3個居委會和太平、桑園、歐陽、赤岸、谷營、湖西、湖濱、柏樹、埝橋、西湖、河西、三界、河東13個行政村。2006年,轄11個村和3個居委會。

其他

公道鎮地處揚州北郊,南接滬寧高速、寧杭甬高速,東接京滬高速,北臨高郵湖、邵伯湖。距南京1個小時的車程,距上海3個多小時的車程,交通十分便捷。全鎮陸地面積66.6平方公里,水面灘涂6.5萬畝,常住人口4.8萬人。
公道,是人傑地靈的風水寶地。碧水婆娑、岸盪逶迤,原生態的風光,撫育了許多仁人士。這裡是明代大將常玉春的出生地,全民健身是源遠流長的歷史傳統;這裡是清代大學士阮元的故鄉,教化文章是一肪相承的文化底蘊。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戲說“普天之下,唯此公道”。
公道,是“九龍臨水”的創業福地。物華天寶、事業鼎興,誠信樸實的人們,創造了許許多多經濟奇蹟。經過多年的努力,公道已經初步形成了柴油機配件、電子通訊、化工化纖、汽車配件、玩具鞋服、模具燈具六大經濟板塊。完善配套的基礎設施、便捷順暢的交通網路、結構合理的人力資源、寬鬆和諧的投資環境、淳樸深厚的人文基礎、旖旎富饒的自然資源,使得其成為投資興業的寶地。
自然環境優越,盛產優質大米;生態環境極佳,是魚、蝦、蟹、等水產品養殖的理想場所,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

村莊名錄

花園居委會
魁星居委會
赤岸居委會
太平村
桑園村
歐陽村
赤岸村
谷營村
湖濱村
柏樹村
埝橋村
河西村
三界村
河東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