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科歌

《公民科歌》是魯訊針對國民黨湖南省主席1931年在國民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中國小課本增設公民科”提案創作的政治諷刺詩,詩歌從教育的目的、教育對象、教育內容到教育方法,深刻揭露了反動教育為反革命政治服務的實質。

作品全文

公民科歌 (1931年)
何鍵將軍捏刀管教育,
說道學校裡邊應該添什麼。
首先叫作“公民科”,不知這科教得是什麼。
但願諸公莫性急,讓我來編教科書,
做個公民實在弗容易,大家切莫邪邪乎。
第一著,要能受,蠻如豬羅力如牛,
殺了能吃活就做,瘟死還好熬熬油。
第二著,要磕頭(初發表時為:先要磕頭),先拜何大人,再拜孔阿丘,
拜得不好就砍頭,
砍頭之際莫討命,要命便是反革命,
大人有刀你有頭,這點天職應該盡。
第三著,莫講愛,自由結婚放洋屁,
最好是做第十第廿姨太太,
如果爹娘要錢花,幾百幾千可以賣,
正了風化又賺錢,這樣好事還有嗎?
第四著,要聽話,大人怎講你怎做。
公民義務多得很,只有大人心理自己懂,
但願諸公切勿死守我的教科書,
免得大人一不高興就說阿拉是反動。

創作背景

本詩發表於1931年12月11日《十字街頭》第一期,編入《集外集拾遺》。
本詩是《好東西歌》的姐妹篇,也是政治諷刺詩。
國民黨政府的湖南省主席何健,在國民黨的“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提出了“中國小課本增設公民科“的提案。提案中說:“吾國自革新後,物質雖競趨文明,人心實日即澆薄,既有唯物史觀普羅文學以誘惑青年,復有共產黨徒實行賊害工農,毒焰所痛,非極至去人倫、絕道德於不止。欲挽狂瀾,端賴教育......中小課程,應增設公民科,以保持民族固有道德,而拯已溺之人心”。因此,在編訂“公民科”的教科書時,要“儘量採納中國固有道德,如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等積極訓練”。可見何健提議中國小增設“公民科”,是妄圖以封建禮教束縛革命思想在中國的傳播,是為了反共反人民,以鞏固他們的統治。

釋義賞析

本詩第一句”捏刀管教育“,點明了國民黨當局企圖以暴力統治和思想統治兩手來統治人民的要害。何健是臭名昭著的地方軍閥,他何以提出中國小要設”公民科“呢?其實這是很有典型意義的。它說明了國民黨當局實行法西斯統治,除了用鋼刀殺人,還用軟刀子,就是”奴化教育“。
詩中一開始就說學校里增設這”公民科“十分重要。按照:公民科”的要求,要在黨國治下做一個公民實在“弗容易”。如果公民做不成,那就可能被指為反動,問題就嚴重了。所以,大家“切莫邪邪乎”。邪邪乎,上海話,就是糊裡糊塗,毫不經心的意思。
魯迅深刻的分析了何健的提案,把“公民科”概括為四個方面的內容。第一著,是說“公民科”的目的,就是要把人民教育成為任其使用的牛馬,任其宰割的豬,甚至死了還要熬熬油,極言反動派壓榨、宰割人民到了窮兇惡極的地步。
第二著,是說“公民科”中有尊孔的內容,是為了軟刀子殺人,使人被殺了也不覺得痛,服服帖帖黨奴隸,從而鞏固其地位。
第三著,是說“公民科”中有提倡固有道德的內容,其實滿口仁義道德,是為了保證他們荒淫無恥的生活。他們反對“自由結婚”,要青年“莫講愛”,卻逼著百姓把女孩賣給他們,使他們有“第十第廿姨太太”。
第四著,是說“公民科”的內容舉不勝舉,總而言之,要聽“大人”的話,就是要唯命是從,“大人怎么說你怎么做”。
“公民科”是否就是這些內容呢?不,“公民科”到底要履行哪些義務呢?“只有大人自己心裡懂”。“教科書”雖已包括了四個方面極重要的內容,但公民要遵守的遠遠不止於此。所以這樣的“教科書”也“切勿死守”,只做到了這幾條,還可能會使“大人”一不高興“而指為反動,隨時都有非命的危險。
魯迅在這首詩中,從教育的目的、教育對象、教育內容到教育方法,深刻揭露了反動教育為反革命政治服務的實質。它告訴人們:反動派不論用鋼刀還是軟刀,都是那么狠毒。

作者簡介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是20世紀中國重要的作家,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左翼文化運動的支持者。魯迅的作品包括短篇小說、評論、散文、翻譯作品,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文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