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社會組織與生育健康

“中國公民社會組織在生育健康領域的作用”的研究報告在2004年末就已經完稿了。 但是,就本研究的主題而言,主要探討中國公民社會組織在生育健康領域的作用,重點關注公民社會組織和政府之間的關係。 但,公民社會組織在中國的發展尚方興未艾、任重道遠,它在促進生育健康方面的作用將愈加顯著,在推動和諧社會的構建中必將做出更大的貢獻。

基本信息
作 者: 顧寶昌 著
出 版 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ISBN: 9787802306202
出版時間: 2007-06-01
版 次: 1
頁 數: 290
裝 幀: 平裝
開 本:
所屬分類: 圖書>健身與保健>兩性健康
內容簡介
“中國公民社會組織在生育健康領域的作用”的研究報告在2004年末就已經完稿了。可是,由於種種原因,我承諾的序言卻遲遲沒能動筆直到現在,深感愧疚。但是,當我時隔一年再拿起這份報告閱讀時,我仍不免被報告的分析和闡述所震撼。我願以一種興奮的心情為本報告的讀者作熱烈的推薦。 記得2001年初,總部在馬來西亞吉隆坡的國際人口方案管理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Management of Population Program,ICOMP)的執行主席傑·薩迪亞博士(Dr.Jay Satia)在北京和我見面。他與我談到,ICOMP在福特基金會的資助下,打算開展一個關於“公民社會組織在生育健康領域的作用”的多國研究項目,包括了孟加拉國、印度、墨西哥、烏干達和越南等。但是,他考慮,中國是最大的開發中國家,如果項目中沒有包括中國,那將是極大的遺憾,希望我來挑頭承擔這一項目的中國部分。我曾有幸作為中國代表團的顧問出席了1994年在紐約召開的國際人發大會的籌備會和隨後在開羅召開的正式會議和非政府論壇,也參加了1995年在北京懷柔召開的聯合國世界婦女大會的非政府論壇,並且我在2000年末完成了在紐約的人口理事會(the Population Council)的工作回國後,已經擔任了中國計畫生育協會的副秘書長兼國際合作部部長。我能意識到,隨著國際人發大會和世婦會所倡導的“生育健康(Reproductive Health,簡稱RH)”概念的不斷深入人心,公民社會組織在推動各國落實國際人發大會《行動綱領》的後續行動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因而,欣然同意承擔這一任務。 但是,我明白自己志大才疏、勢單力孤,要完成這樣一個任務必須成立一個精明強幹的研究組。為此,我榮幸地得到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參加項目時系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副教授)鄭真真博士、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參加項目時系中國人口信息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劉鴻雁博士和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教授(參加項目時系中國人民大學人口研究所副教授)劉爽博士同意一起來參與研究的實施。這三位女學者,不僅精明強幹,而且勤奮努力,保證了研究工作從調查設計、問卷修訂、對象選擇、調研實施、數據分析、報告撰寫、意見徵集、研討組織、文本修改到英文翻譯的全過程的順利完成。放在我們目前的這份報告,正是劉鴻雁、鄭真真、劉爽三位博士幾年來辛勤不懈努力的結晶。她們在研究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敬業精神、學術水準、調研經驗和嚴謹作風都令人起敬。在這份報告最後問世之際,我願以誠摯的心情向她們三位幾年來的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謝和深深的敬意。 “生育健康”的概念經過1994年國際人發大會和1995年世婦會的倡導已逐漸為人們所熟悉,而對“公民社會組織”,人們還往往感到比較陌生,為此,我們特別在研究報告中首先對它的定義和功能作了闡述。“公民社會組織(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s,簡稱CSOS)”與我們所熟悉的“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s,簡稱NGOs)”類似,但比非政府組織更寬泛更包容。根據聯合國開發署的定義,公民社會組織介於家庭、市場和政府之間,致力於反映基層的呼聲和滿足民眾的需求,強調自身的非政府性、非營利性、自願性、公益性和民間性。 我們在《公民社會組織與生育健康》的研究報告前面,特地翻譯發表了薩迪亞博士的“公民社會與社會發展:和諧社會之路”一文,這不僅是因為薩迪亞博士是這一多國項目的總負責人,而且因為他在這篇不長的文章中,對公民社會的定義,公民社會在推動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及其對建立和諧社會的意義,作了相當深刻的闡述。因此,我們特別建議《公民社會組織與生育健康》的讀者能撥冗一閱。薩迪亞博士在文中指出,一個和諧社會的建立需要國家政府、公民社會和企業市場三個方面的共同努力。國家政府的努力有利於保持政治穩定,公民社會的努力有利於推動社會公平,企業市場的努力有利於促進經濟成長,三者缺一不可。如果國家政府過於強大,在一個社會中就易出現專制化傾向;如果公民社會過於強大,在一個社會中就易出現無序化傾向;如果企業市場過於強大,一個社會就易出現商業化傾向。因此,一個社會要尋求和諧,國家政府、公民社會、企業市場三者之間的平衡協調就至關重要。這一框架昭示我們,三位一體、各司其職、相得益彰、共存共榮,是實現和諧社會的保證。從這裡也不難看出,在和諧社會的構建中,公民社會組織的發展多么重要。薩迪亞博士同時強調,公民社會組織要通過自身的努力而不斷發展不斷成長,要通過活動來獲得認可,通過能力來產生影響。這和中國計畫生育協會長期以來倡導的“生命力來自活動,凝聚力來自服務”真有不謀而合、異曲同工之妙。 但是,就本研究的主題而言,主要探討中國公民社會組織在生育健康領域的作用,重點關注公民社會組織和政府之間的關係。在《公民社會組織與生育健康》編入的薩迪亞博士的另一文“增強公民社會的作用,促進開發中國家的性與生育健康”中,他對這一多國研究的總體框架作了介紹。本研究的調查方案根據多國研究的總體要求結合中國的實際進行了修訂。調查採取了填寫問卷和個別訪談的形式,調查工作先後在上海、昆明、北京三城市展開。接受調查的包括政府部門有關負責人、生育健康領域和非生育健康領域的公民社會組織的領頭人、在華國際組織和資助機構的有關官員等各方面人士。令人欣慰的是,對於這樣一個小規模的調查,絕大多數同意接受調查的對象,儘管他們非常忙碌,但對調查表現出異乎尋常的熱情和積極的配合,填寫問卷認真,個別訪談坦誠。這就使得這一調查雖然規模不大,但卻獲得了豐富而有價值的信息,保證了我們對目前中國公民社會組織在生育健康領域中的作用的現狀和未來前景做出中肯的分析。在此,我也願代表研究組向所有參與了這項研究調查的有關人員表示衷心的感謝。沒有他們的配合和支持,這項研究的調查工作就不可能得到如此順利的實施。 從根據調查結果撰寫而成的分析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公民社會組織在我國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其增長速度是空前的,它的作用和價值得到了廣泛的承認。參與調查的各方面人士都異口同聲地表示,公民社會組織的出現和發展是我國社會發展過程中的新氣象,已經在生育健康的眾多領域中顯示出自身的活力和優勢,有利於政府職能從“無限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轉型,是我國向和諧社會邁進的一個生動標誌。 但與此同時,調查結果也顯示,認為政府與公民社會組織之間存在著“主從關係”、強調公民社會組織的“配合”作用的意識仍然十分強烈;而公民社會組織本身也表現出仍處於規模小、經費少、能力弱、結構散的狀況。可喜的是,無論是政府官員還是公民社會組織人士都認為,公民社會組織在生育健康領域發揮自身作用方面還有很大的潛力,應該鼓勵和支持公民社會組織在生育健康領域中做出更大的貢獻。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公民社會組織應該在哪些方面發揮作用這一問題上,無論是政府官員還是公民社會組織人士都沒有把“堅持創新”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結合到最近中央一再大力倡導建立“創新性社會”的呼喚,就更值得人們深思了。一個堅持“非政府”、“非盈利”的社會組織,理應以“社會革新”為使命,卻沒有強烈意識到“創新精神”在自身生存與發展中的至關重要的意義,這不能不說明,我國的公民社會組織儘管有了長足的發展,在自身的成熟過程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這裡,我們特別要感謝國家人口與計畫生育委員會王國強副主任為這一研究報告所專門撰寫的題為“有為才有位,有位才有為,在實踐中求得發展,在服務中形成特色”的意見,並把它刊在本報告前面,以饗讀者。王國強副主任肯定了這個研究報告“比較系統地反映了我國現階段公民社會組織生存和發展存在的普遍性問題,研究的結果無論對政府還是公民社會組織都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同時,他在意見中明確地指出,政府與非政府組織要真正形成“夥伴關係”,“有一個政府職能轉變和非政府組織培養發展的過程,”二者缺一不可。這應該說,是十分切中要害的。 我們要感謝多年來為中國公民社會組織在生育健康領域的發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的福特基金會北京辦事處前任官員瓊·考芙蔓博士(Dr.Joan Kaufnlan)盛情為我們的研究報告撰寫的短文。她在文中特別指出,在國際人發大會所倡導的生育健康受到世界上某些保守勢力的攻擊而面臨種種困難之際,公民社會組織在中國的蓬勃發展,特別是在生育健康領域中所發揮的作用,不能不具有世界性的意義。 我們願在這裡再次感謝聯合國人口基金駐華辦事處主任Siri Tellier女士、福特基金會北京辦事處生育健康官員李文晶女士、中國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江亦曼女士、國家人口計生委國際合作司司長郝林娜女士,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院長翟振武教授,以及眾多各方面的熱心人士在百忙的日程中參加了2003年9月30日在中國人民大學逸夫會議中心召開的圓桌會議。會議的討論是如此的熱烈,當我這個會議主席宣布會議結束後,與會者卻仍然聚而不散,以至會議又延長了二個多小時。這在我多年的“參會史”中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大家對公民社會組織在我國生育健康領域中的作用及其未來發展的關切和期望,可見一斑。 我們很榮幸《公民社會組織與生育健康》能做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百所重點研究基地中人口學基地——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的成果之一發表。我們決定把這一研究的報告及有關材料一併正式出版,就是希望以此來與更廣泛的讀者分享我們的研究結果。我們並且特別把本報告譯成英文同時出版,希望能與世界上一切有志於推動公民社會組織的發展和生育健康的推進的有識之士增進交流、互相勉勵。 當然,在本報告正式出版之際,我們要尤其感謝國際人口方案管理委員會(ICOMP),特別是執行主席傑·薩迪亞博士,給予我們參與這一研究的機會,並在幾年來的研究過程中從理論認識到項目操作所不斷給予我們的指導。感謝福特基金會通過ICOMP對我們的國別項目的資助。也要感謝這幾年中在ICOMP負責聯絡工作的Mukarram Chowdhury先生對我們的研究工作的支持。 這一研究報告的正式出版也標誌著這一研究項目的終結。但,公民社會組織在中國的發展尚方興未艾、任重道遠,它在促進生育健康方面的作用將愈加顯著,在推動和諧社會的構建中必將做出更大的貢獻。我們期待著與一切有志於此的各方面人士為了這一目標而共同努力。如果本報告的問世能引發人們對公民社會組織的更廣泛的關注,推動公民社會組織在生育健康領域更蓬勃的發展,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那就是我們最大的欣慰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