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哲學第9卷

內容介紹

1.《地球環境與公共性(第9卷)》由“將來世代國際財團·將來世代綜合研究所”共同主辦的第27次公共哲學研討會關於“環境問題和公共性”(2000年11月3日——5日,麗嘉皇家大飯店·京都)的討論稿整理完成。2.第27次公共哲學共同研究會的參會人員請參閱卷末。3.論題及討論內容已由參會人員審閱。在不影響主題內容的前提下,對論題作了一些修改,並對討論內容有所刪減。4.官方機構名稱的採用原則上遵照會議期間的標準。

作者介紹

佐佐木毅(Sasaki Takeshi),1942年生,東京大學前校長,現為學習院大學教授,政治學家。主要著作:《馬基亞維利的政治思想》(岩波書店,1970年);《柏拉圖與政治》(東京大學出版會,1984年);《政治學講義》(東京大學出版會,1999年)。
金泰昌(Kim Tea-Chang),1934年生,公共哲學共重研究所所長,主要從事社會哲學、社會思想比較研究。抵日(1990年)後發表論文,論著:Creating a New History for Future Generations(Kyoto,Japan:Institute for the Integrated Study of Future Generations,1994);Seif and Future Generations(Camb rjdge,UK:The White Horse Press,1999);Co-creating Public Philosophy for Future Generations(UK:AdamantiBe Press Ltd.,1999)。

作品目錄

前言
論題一 共有地和地球環境
一、“環境”觀念的歷史性變遷
二、自然保護時代
三、環境時代
四、生態時代
五、環境和公共性
六、環境革命的背景
七、環境保護的理論模式
八、有關共有地
九、面向以人類為主體的共存性
圍繞論題一的討論
論題二 地球溫室效應和倫理
一、共有地的管理
二、社會的共通資本
三、亞當·斯密、穆勒和凡勃倫
四、《京都議定書》在遏制全球氣候變暖環節上存在的問題
五、按比例徵收的煤炭稅
六、全球溫室效應問題的解決辦法
圍繞論題二的討論
論題三 從未來後代的觀點來看待資源和環境的公共性
一、生態系成立的基礎
二、生命的循環和物質循環
三、有限的資源
四、未來後代、環境問題和技術
五、近代西方科學中存在的問題點
圍繞論題三的討論
綜合討論一
管理型公共性和市民型公共性/下水道和垃圾處理的例子/住
宅保護的例子/森林生態系統保護地區和歷史景觀保存地區的
例子/宇宙是資源還是神.聖領地/神聖的共有地和未來後代/對
未來後代的背叛
論題四 “公害”與公共性
一、“有損於公益的東西”
二、絕對損失
三、“公害”和公共性
四、拜金主義的危害性
五、工業的農業化
圍繞診顳四的討論
論題五 臭氧層的破壞和地球
一、臭氧的形成和破壞機制
二、臭氧的變動機制
三、地球環境問題的典型案例——氟利昂規制
四、地球溫室效應問題
五、人類活動對地球造成的影響
六、地球環境問題和科學家的課題
圍繞論題五的討論
論題六 環境法和公私問題
一、作為一種權利體系的法律:以環境法為中心
二、環境權和市民參與
三、地球環境問題和全球利益
四、來自基層的監督
圍繞論題六的討論
綜合討論二
司法的作用和市民的作用/如何改善環境問題/處理環境問題的地域性/美學的公共性/日本環境問題的特異性/‘‘公害”的犯罪性/生物、地方主義/生態公共性和公私問題/自然環境、生態、公共性/環境問題、國際政治和國家/公共性的法律框架/公、私、共/東西方自然觀的比較/“人鬼相爭的機械空間”和“天地生生的時空”
論題七 環境倫理和公私問題
一、環境倫理中公私問題的各種形式
二、環境倫理概念的轉向
三、在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夾縫中環境倫理所具有的意義
四、環境倫理的參考圖
圍繞論題七的討論
論題八 地球環境、生命倫理、公私問題
一、地球環境問題和國際政治
二、冷戰結束後的科學技術政策
三、生命倫理與國家
四、“內部自然”的政治學引
圍繞論題八的討論
論題九 環境公共性理念的形成
一、從“價值結構”到身體論和空間論
二、言說的行為空間與身體的行為空間
三、思想資源
四、在具有履歷的空間中身體的配置
五、環境的公共性
圍繞論題九的討論
拓展
環境技術的實踐/柳川與水俁/痛苦的身體論/“共同感受痛苦”/環境哲學的可能性/共感/“時空中的履歷”與“持有”/地球環境與公共哲學/走向“市民的科學”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