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87年

公元587年

公元587年為農曆丁未年,屬羊年,為隋開皇七年。

大事記

(圖)公元587年公元587年

1、公元587年,隋文帝開江淮間運河,北起山陽(今江蘇淮安),南至揚州市南入江。

2、公元587年,隋文帝發十餘萬人修長城,二旬而罷。

3、公元587年,定製科舉制度。

3、公元587年,沙缽略死,其弟處羅侯立,是為莫何可汗

4、公元587年4月,為了平陳,隋首先在揚州疏浚了邗溝,以便水師南下。

(圖)公元587年公元587年

5、公元587年,隋主楊堅為統一天下,以次子楊廣為帥,統兵攻打陳國。

6、公元587年,隋滅後梁

7、公元587年,智者大師金陵光空寺開講《法華經》

8、公元587年,用明天皇死,因皇位繼承問題,稻目之子蘇我馬子和尾輿之子物部守屋進行了決戰。

逝世名人

沙缽略可汗(?-587年)

沙缽略可汗,名阿史那攝圖,突厥可汗,乙息記可汗阿史那科羅之子。佗缽可汗以侄兒攝圖為爾伏可汗統東面。公元581年,佗缽可汗去世,其子阿史那庵邏將汗位讓給了攝圖,是為沙缽略可汗。在可敦北周千金公主的影響下,沙缽略可汗屢次侵犯新興的隋朝。但隋朝派長孫晟遊說西突厥阿波可汗達頭可汗,分化突厥的勢力。最後公元583年沙缽略可汗被隋朝打敗後,只好和隋朝講和。

公元587年4月,沙缽略可汗去世,其弟處羅侯即位,為莫何可汗,其子阿史那雍虞閭在1年後成為突厥的都藍可汗

用明天皇(?-587年)

用明天皇為日本第31代天皇,其在《日本書紀》中被稱作橘豐日天皇,在《古事記》里則名為橘豐日命。用明天皇之皇后,是同父異母的欽明天皇妃-小姊君之女穴穗部間人皇女。公元587年4月2日,用明天皇病。4月9日駕崩。

風景名勝

(圖)公元587年公元587年

丁青寺

丁青寺屬原始苯波教改革歸屬明教的教派,位於德格縣扎科鄉,該由大喇嘛丹巴欽繞始建於公元587年,即藏曆第一個繞日前40年,距今以有1416年的歷史,是康區苯波教寺院的中心,又是成為康區苯波教派最高學府和苯波教祖寺。就寺廟規模、僧侶人數來看,丁青寺為之最,向有康區苯波教祖寺之稱。

歷史紀事

隋令諸州每年貢士三人(有人任為此即進士科之始)。在所州開山陽瀆(江淮間運河)。征後梁主入朝,後梁亡,共三帝、三十三年。突厥沙缽略可汗死,第處羅侯立,即莫何可汗,莫何攻擒阿波可汗。

雜譚逸事

陳改元禎明
禎明元年(五八七)一月三日,陳大赦天下。改元,以至德五年為禎明元年。

隋令諸州貢士
開皇七年(五八七)一月十九日,隋制諸州每歲貢士三人入朝。

陳、隋互遣使交聘
禎明元年(五八七)二月二十四日,陳遣兼散騎常侍王亨、兼通直散騎常侍王音聘於隋。四月二十日,隋遣兼散騎常侍楊同、兼通直散騎常侍崔儦使於陳。崔儦,字岐叔,清河武城(今屬山東)人,為山東門閥。以讀書為務,負恃門第才氣,忽略世人,在其門戶大書:“不讀五千卷書者,無得入此室”。貴臣楊素重崔儦門地,為子求崔女為妻,聘禮甚厚,迎親之日,公卿滿座,儦故意騎驢而至,表示對楊素的輕視。崔儦在北方負有盛名,曾兩次為使聘於陳朝。

隋發十萬人修長城
開皇七年(五八七)二月,隋發丁男十餘萬人修長城,二旬而罷。

(圖)開邊縣開邊縣

隋開鑿山陽瀆
開皇七年(五八七)四月,隋於揚州開鑿山陽瀆以通運輸。山陽瀆即春秋時吳國所開邗溝,隋將其挖深開廣,將用以伐陳。

突厥沙缽略可汗遣子入貢
開皇七年(五八七)四月,突厥沙缽略可汗遣其子入貢於隋,並請遊獵於恆、代之間(今山西地方)。隋文帝詔許,並遣人賜以酒食,沙缽略率部落再拜受賜。

東突厥立新可汗
開皇七年(五八七)四月,突厥沙缽略可汗卒。隋文帝遣太常弔祭,為之廢朝三日。沙缽略以子雍虞閭懦弱,遺令立其弟葉護處羅侯繼位。叔侄推讓再三,最後處羅侯立,為莫何可汗,以雍虞閭為葉護,並遣使通報隋朝。

突厥莫何可汗擒阿波可汗
開皇七年(五八七)四月,隋遣車騎將軍長孫晟持節拜莫何為可汗,賜以鼓吹、幡旗。莫何勇而有謀,以隋所賜旗鼓西擊阿波可汗。阿波之眾以為莫何可汗得隋兵之助,望風降附,於是生擒阿波,上書向隋請示如何處置。隋朝廷意見迥異,宰相高熲認為寬大為懷,長孫晟建策存突厥兩可汗,使互相牽制,為招遠之道。

隋廢后梁國
開皇七年(五八七)八月,隋文帝徵後梁主蕭琮入朝,蕭琮率其臣下二百餘人朝於長安。不久廢后梁國,赦江陵(今屬湖北)民死罪,給民免除賦役十年。後梁前皇帝蕭詧蕭巋之墓各給守墓十戶。拜蕭琮為柱國,封莒國公。後梁立國凡三十三年,共歷三帝,至此亡國。

蕭岩、蕭瓛率江陵民降陳
後梁廣運二年(五八七)八月,隋文帝既徵後梁主蕭琮入長安,又遣武鄉公崔弘度將兵戍江陵,軍至鄀州(今湖北宜城南),蕭琮叔父太傅蕭岩與蕭琮弟荊州刺史蕭瓛恐崔弘度掩襲,遣都官尚書沈君公往陳荊州刺史陳慧紀處請降。九月十八日,陳慧紀引兵至江陵城下。十九日,蕭岩等盡驅江陵軍民男女十萬口渡江降陳。陳授蕭岩平東將軍,授蕭瓛侍中、安東將軍。

隋文帝問平陳之策
開皇七年(五八七)十一月,隋文帝問平陳之策於將相。宰相高熲獻策云:待江南收穫之際,我稍徵集士馬,聲言襲擊,彼必屯兵守御,廢其農時,彼既聚兵,我便解甲。如此再三,彼以為常,後我再集兵,彼必不信。猶豫之際,我便濟師,渡江登入,一舉可滅陳。隋文帝採納其策。又有將軍楊素、賀若弼、高勵、崔仲方等爭獻平陳之策,崔仲方建策在長江下游藏精兵,在長江上游造戰艦。若陳軍赴援上游,下游隋軍便擇便橫渡,若陳軍擁眾保衛建康(今江蘇南京),上游艦隊便順流而下。隋文帝因命崔仲方為基州(今湖北鍾祥南)刺史。

隋大造戰船
後梁蕭岩等擁眾降陳,使隋文帝大為憤怒。開皇七年(五八七)十一月,命大造戰船,準備伐陳。楊素在永安(今湖北巴東)造大艦,高百餘丈,分五層樓,號稱“五牙”,艦上置拋石用的拍六桿,可容戰士八百人。又有可置兵百人的“黃龍”艦,以及舴艋等。晉州刺史皇甫續認為陳接納叛臣蕭岩,是隋伐罪的最好藉口。

陳後主斬諫臣章華
禎明元年(五八七)十二月,陳後主於建康(今江蘇南京)造大皇寺,建七級浮圖,未及完工而被焚毀。太市令章華出身寒素,雖有才華而不得志。上書向陳後主極諫,聲稱隋軍壓境而溺於嬖寵,感於酒色,若不改弦易張將致亡國。後主大怒,即日將章華斬首。

張譏陳國子博士
陳禎明元年(五八七),學者張譏任國子博士。張記,字直言。陳天嘉(五六零至五六六)中為國子助教,曾就《周易》問難當世學者周弘正。宣帝時任東宮學土。皇太子陳叔寶造五柄塵尾,宣稱:當今多士如林,堪提此者獨張譏耳。後主即位,領南平府諮議參軍,遷國子博士,常主辦講座,解釋儒家經典。陳亡入隋,終於長安,年七十六歲。張譏性恬靜,不求榮利,所居室常植花果。講《周易》《老》《莊》,聽講者除儒士外,還有佛僧。所著有《周易義》三十卷、《尚書義》十五卷、《毛詩義》二十卷,《孝經義》八卷、《論語義》二十卷、《老子義》十一卷、《莊子內篇義》十二卷、《莊子外篇義》二十卷、《莊子雜篇義》十一卷、《玄部通義》十二卷、《游玄桂林》二十四卷。

濟南千佛山摩崖造像開鑿
隋開皇七年(五八七),山東濟南千佛山摩崖造像開鑿。約公元649年停工。又山東東平白佛山石窟也於這年開鑿,約續於公元907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