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95年

公元395年

公元395年,乙未年(羊年);東晉太元二十年;後燕建興十年;後秦皇初二年;西秦太初八年;北魏登國十年;後涼麟嘉七年。

事件

(圖)公元395年公元395年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

拜占庭帝國通常被認為開始自公元395年直至1453年(實際始於八世紀)。在其上千年的存在期內它一般被人簡單地稱為“羅馬帝國”。

公元395年龐大的羅馬帝國飽受各路蠻族侵擾,為便於管轄而將帝國一分為二,東部帝國即以君士坦丁堡為首府,因此東羅馬帝國又稱為拜占庭帝國。

395年他將這兩部分分別交給他的兩個兒子阿爾卡狄烏斯霍諾里烏斯。阿爾卡狄烏斯成為東部的統治者,霍諾里烏斯成為西部的統治者,他的首都是米蘭。從這個時候開始東部的這個帝國一般被稱為東羅馬帝國,或拜占庭帝國。
義大利第二大城,倫巴地區首府。位於波河平原西北部,阿爾卑斯山南麓。人口158.1萬(1982)。始建於公元前四世紀。公元395年為西羅馬帝國都城。1158年和1162年在同神聖羅馬帝國兩次戰爭中,城市幾乎全毀。1796年被拿破崙占領,次年建成為米蘭共和國都城。1859年併入義大利王國。全國最大的工商業和金融中心。有汽車、飛機、機車、電器、鐵路器材、金屬製造、紡織、服裝,化學、食品等工業。鐵路、公路樞紐。有運河通波河支流提契諾河與阿達河。米蘭大教堂是歐洲最大的哥德式大理石建築之一,始建於1386年。還有著名的布雷拉美術宮、拉斯卡拉劇院和博物館等。

公元395年,以基督教為國教的羅馬帝國分裂成東西兩個帝國。史呈東羅馬帝國為拜占庭帝國,其統治延續到15世紀,1453年被土耳其人滅亡。

東羅馬帝國的版圖以巴爾幹半島為中心,包括小亞細亞、地中海東岸和北非、敘利亞、巴勒斯坦、兩河流域等,建都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以古羅馬的貴族生活方式和文化為基礎。由於貿易往來,使之融合了東方阿拉伯、伊斯蘭的文化色彩,形成獨自的拜占庭藝術。

在建築及室內裝飾上,最早的成就表現在基督教堂上,最初也是沿襲巴西 利卡式的形制。但到5世紀時,他們創立了一種新的建築形制,即集中式形制。這種形制的特點是把穹頂支撐在四個或更多的獨立支柱上的結構形式,並以帆拱作為中介連線。同時可以使成組的圓頂集合在一起,形成廣闊而有變化的新型空間形象。與古羅馬的拱頂相比,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在內部裝飾上也極具特點,牆面往往鋪貼彩色大理石,拱券和穹頂面不便貼大理石,就用馬賽克或粉畫。馬賽克是用半透明的小塊彩色玻璃鑲成的。為保持大面積色調的統一,在玻璃馬賽克的後面先鋪一層底色,最初為藍色,後來多用金箔做底。玻璃塊往往有意略作不同方向的傾斜,造成閃爍的效果粉畫一般常用在規模較小的教堂,牆面抹灰處理後由畫師繪製一些宗教題材的彩色灰漿畫。

柱子與傳統的希臘柱式不同,具有拜占庭獨特的特點:柱頭呈倒方錐形,刻有植物或動物圖案,多為忍冬草。

位於君士坦丁堡的聖索非亞大教堂是拜占庭式建築最輝煌的代表也是建築室內設計史上的傑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