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99年

公元前99年

公元前99年,壬午,天漢二年。中國古代漢朝時期,這年司馬遷下獄。

歷史紀事

(圖)漢武帝漢武帝

李陵降匈奴
李陵是名將李廣之孫,善騎射,愛人下士。武帝認為他有李廣之風,拜為騎都尉。貳師將軍李廣利奉命出擊匈奴時,武帝詔令李陵指揮後續部隊,負責押運糧草。李陵不願接受,提出願率五千步兵深入單于庭。武帝同意。天漢二年(前99)九月,李陵率領五千步卒從居延出發,向匈奴境內進擊。李陵軍前進至浚稽山時,與匈奴單于相遇。匈奴三萬騎兵包抄進擊,李陵指揮士卒英勇搏戰,擊殺匈奴數千人。單于大驚,又召左、右地兵八萬餘騎進攻漢軍。李陵率步卒機動轉戰。數日後至一山谷,與匈奴騎兵連續拼搏,又斬殺匈奴三千餘人。後來,李陵軍轉移至一山底,匈奴騎兵追了上來,雙方又展開了一場激戰。李陵指揮部下隱沒在樹叢中,射殺匈奴數千人。匈奴單于見漢軍作戰頑強,且往南撤退,懷疑漢有伏兵,欲引兵撤退。這時,李陵侯管敢投降匈奴,泄露了漢軍兵力情況。匈奴單于得知李陵孤軍作戰,乃全力圍擊李陵軍。李陵率部眾拚死力戰,最後矢盡道窮,被俘而降。

匈奴降王擊車師
天漢二年(前99),漢以匈奴降王成娩為開陵侯,命其率領樓蘭兵攻擊車師。匈奴遣右賢王率萬騎援救車師,成娩兵敗引退。

雜譚逸事

趙充國為中郎
天漢二年(前99)五月,武帝派遣貳師將軍李廣利率三萬騎兵從酒泉出發,進擊匈奴右賢王。李廣利率軍前進至天山,與匈奴相遇,斬獲匈奴萬餘人。回師途中,被匈奴主力包圍,漢軍乏食數日,死傷甚眾。假司馬趙充國率壯士百餘人潰圍陷陣,貳師將軍引兵緊隨,最後方得突圍。此戰漢兵死傷十之六七,趙充國身被二十餘創。貳師將軍回奏武帝,武帝召見趙充國,親視其創,並拜為中郎

司馬遷受宮刑
天漢二年(前99),武帝得知李陵投降匈奴,大怒,召集群臣議李陵之罪。大臣們都數說李陵不該投降匈奴,只有太史令司馬遷為李陵辯解。他說:李陵率領不足五千人的步兵,深入匈奴腹地,打擊了幾萬匈奴騎兵,直到最後,矢盡道窮,援軍無望,仍與匈奴殊死拼搏,就是古代的名將也不過如此。他雖然打了敗仗,可是殺了這么多的匈奴兵,足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李陵不肯盡死節,一定是想以後將功贖罪來報答陛下。武帝認為司馬遷所說乃誣罔之辭 ,是想為李陵遊說。於是將其下獄,處以宮刑。

沉命法
武帝後期,以巡幸過多,徵調頻繁,官吏酷暴,農民起義不斷爆發,大者數千人,小者亦數百。他們攻打城邑,奪取武庫,釋放囚犯,殺死官吏,斷截交通。武帝派光祿大夫范昆等發兵鎮壓,有的郡被斬殺的起義者多至萬餘人,可是起義隊伍散亡後又重新聚集,官府對他們無可奈何。天漢二年(前99),武帝令作“沉命法”,法令規定凡二千石以下至小吏察捕不力者,皆處死刑。沉命法頒布後,主管小吏唯恐不能如期破案而招禍,經常隱匿起義者情況。上下級之間也互相欺隱。

徐勃起義
天漢二年(前99)秋,泰山(今山東泰安東)、琅邪(今山東諸城)等郡農民,因不堪西漢政府的沉重壓迫和剝削,在徐勃等倡導下發動起義。起義農民阻山攻城,截斷交通,給統治者以沉重的打擊。武帝派直指使者暴勝之等衣繡衣持斧分部逐捕,鎮壓起義農民。一些刺史、郡守因未能及時鎮壓起義者而被誅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