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鄉山鎮

八鄉山鎮

八鄉山位於粵東的蓮花山脈,在豐順縣的西南部,南接揭陽,西北連五華,總面積130多平方公里,舊時因此地有小溪、貴人、大竹、灘下、戲潭、蟬田、高車等八塊盆地和村寨,故得名八鄉。縱觀八鄉山,有高達1227.4米的鴻圖嶂,終日雲霧遮繞,風景的優美馳名整個粵東地區。

基本信息

簡介

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八鄉山鎮
2003年由上八鄉、下八鄉兩鎮合併得八鄉山鎮。

村容村容

八鄉山位於粵東的蓮花山脈,在豐順縣的西南部,南接揭陽,西北連五華,總面積130多平方公里,舊時因此地有小溪、貴人、大竹、灘下、戲潭、蟬田、高車等八塊盆地和村寨,故得名八鄉。縱觀八鄉山,有高達1227.4米的鴻圖嶂,終日雲霧遮繞,風景的優美馳名整個粵東地區。
郵碼:514336 區號:0753 人工查號台:0753-6880000
交通:全水泥路面的省道貫串整個八鄉山、豐順縣城、五華、揭陽,客運車輛十分充足。
食宿:特色八鄉客家山珍美食店,景區風景小居。
商業:全鎮商業集中於鎮中心商業街,擁有完整的購物環境,各種特色禮品琳琅滿目。
(據居民介紹,商業街中心地段由馬紹光先生開的商店商業銷售規模最大最全面,就像山區的【好又多】,商業街中還銷售著其他眾多八鄉特產,如八鄉山茶,八鄉山深山竹筍,八鄉山礦泉水等出名特產)。
特色風景:鴻圖嶂大型電視、通訊微波轉播台、鴻圖嶂觀賞台、八鄉水庫、大型茶場、東江工農兵第一次代表大會舊址,還有正在興建的天湖避暑山莊、天湖仙島娛樂中心、天湖水上娛樂場、高山跑馬場、狩獵場、野戰場等旅遊項目,將建成一個集度假、娛樂、革命傳統教育、科技旅遊於一體的綜合度假區。
八鄉山鴻圖嶂頂建起觀賞台位於八鄉山鎮境內,海拔1274米(粵東第二高山)的鴻圖嶂頂占地1000多平方米。觀賞台全部由花崗岩砌成,四周用石欄桿圍成。觀賞台上建有一座八角涼亭,裡面安放有石凳可供遊客歇息及提供了1000多平方米的停車場,方便觀光遊客車輛停放。

八鄉歷史:

八鄉山,是一座英雄山。一條小路曲曲彎彎,一直通到八鄉山。八鄉山景色秀麗,今天更是有座落在八鄉山腹地的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江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遺址“及其附屬的”東江蘇維埃政府紀念館“而聞名。因為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八鄉山曾是廣東省東江地區(今潮汕、梅州、惠州、深圳等地區)革命根據地的中心,紀念館通過陳列展覽大量的革命文物,使參觀者從這些文物中依稀領略到當年紅軍那血染的風采,它紀載著粵東人民的驚天動地的革命鬥爭。
1930年3月,中共東江特委領導下的東江蘇區內召開了各級工農兵代表大會,成立了各級蘇維埃政權。1930年4月,又在八鄉山灘下莊屋坪召開了東江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
當時把整個山鄉的老老少少都動員起來迎接大會代表。東江19個縣都派出了工農兵代表來出席這個會議。廣州、瓊崖、粵北等地的代表也參加了大會,共有25縣的代表300多人參加。大會經過選舉,成立了包括19個縣在內的東江蘇維埃政府,並在大會上宣布:建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在東江蘇維埃政府和紅軍十一軍建立以後,加強了統一領導和部隊的團結,展開了大規模的土地革命運動,與反動武裝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持久戰鬥,革命鬥爭一直堅持到抗日戰爭時期。
‘東江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遺址’1983年經豐順縣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於1989年由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的東江蘇維埃政府紀念館,是1985年由廣東省文化廳撥款在遺址旁興建起的一座兩層鋼筋水泥樓房,面積450平方米。“
這裡是緬懷先烈、繼承革命傳統、培養良好道德風範的最佳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更是紅色旅遊的熱門景點。
東江人民是富有光榮革命傳統的人民,長期以來,東江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從第一次、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到抗日戰爭,英勇奮鬥,前仆後繼,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從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開始,廣大東江地區在周恩來、陳延年等的領導下,就先後建立和發展了黨團組織,成立了新學生社、學聯、工會、農會、婦協等各種民眾組織,革命鬥爭熱火朝天,為反對蔣介石中民黨反動派進行了一系列艱苦卓絕的鬥爭。從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二八年,豐順、五華、興寧、龍川、梅縣區、大埔等毗鄰居縣份的工農武裝開始向邊界山區集結,並分別在八鄉山、九龍嶂、大塘肚、銅鼓嶂等地建立了較為鞏固的革命據點,為創建東江地區革命根據地打下了基礎。
一九二八年五、六月間,成立了”五縣暴動委員會“,把八鄉山、九龍嶂、銅鼓嶂連在一塊,開展武裝鬥爭。並組織發動了著名的”畲坑暴動“,並取得勝利,全殲畲坑國民黨駐軍和民團300來人,繳獲大批武裝物資。不久, ”五縣暴委“ 加上揭陽、潮安兩縣擴大為”七縣聯委“。在”七縣聯委“的領導和組織下,梅縣區、興寧、五華、豐順、大埔等縣相繼爆發了聲勢浩大的秋收鬥爭和年關鬥爭。一九二九年四月間又爆發了震動東江的豐順大暴動,掀起了東江第二次革命的高潮。為加強領導、東江特委機關先後到大南山、豐順的留隍、茶背,最後遷到八鄉山的灘下莊屋坪村,八鄉山成了東江地區革命的領導中心。
一九二九年十月,朱德率領的紅四軍挺進東江,為迎接紅四軍,東江特委曾短期從八鄉山移到交通稍為方便的馬圖、順里一帶,紅四軍離開東江後又撤回到八鄉。紅四軍來東江,極大地鼓著東江人民的革命熱情,打土豪、分田地到處都在進行,革命委員會到處都在建立,蘇維埃區域更迅速地擴大。至一九三0年,東江蘇維埃政府成立之前,區、鄉蘇維埃政府建立了赤衛隊組織,以豐順、五華為最多,在此基礎上建立了東江紅軍,六個團共約2300餘人,此時,東江紅軍聲威遠近飛揚,各地敵人聞風喪膽,東江人民革命情緒特別高漲。
1945年2月梅州地方抗日游擊隊韓江縱隊成立。抗日游擊隊韓江縱隊五支隊以八鄉山為據點,向豐順縣的湯西、北斗,興寧縣的宋聲、徑心,梅縣區的畲坑,五華縣的郭田、布尾等村莊發展。日本侵略軍遭到抗日游擊隊阻擊,最終迫於猴子山的地形險要和韓江縱隊的壯大而不敢越雷池半步。“
1945年8月,日本投降。韓江縱隊抗日鬥爭的歷史雖然不長,但它為抗日戰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下八鄉鎮:

下八鄉鎮位於豐順縣城西部,是著名的革命老區,距縣城36公里。境內地形複雜,山巒疊嶂,氣候高寒且獨特多變。現全鎮共有2128戶,11136人。全鎮總面積116.8平方公里(17.52畝),其中林業用地面積15.4萬畝,水田面積4378.5畝,旱 地面積816.5畝。現有茶田面積4800畝,毛竹10000畝,杉樹10000畝。全鎮7個村民委員會,44個村民小組,70個自然村。鎮辦企業有兩座總裝機容量900千瓦的水電站和面積1500畝的八鄉山茶場,以及正在興建中的裝機容量為2445千瓦的貴人水庫梯級電站。
改革開放初期,下八鄉人民由於受山區條件的制約,經濟非常落後,1979年底,全鎮農業戶數1371戶,農業人口8592人,基本上都是貧窮戶,人平收入46元,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為零。鎮財政收入不足一萬元,全鎮工農業總產值只60多萬元。改革開放以來,在上級黨政和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全鎮幹部、民眾發揚老區的光榮革命傳統,堅持改革開放,加快老區建設,經過全鎮上下一萬多人民的共同努力,城鎮農村經濟和社會各個方面都得到全面發展,各項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一、全鎮經濟快速發展。至九八年底,全鎮工農業總產值1082萬元(90年不變價),比1979年的60萬元增1022萬元,增長18倍;鄉鎮企業總產值508萬元,比1979年的18萬元增長490萬元,增長28倍。
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1998年,全鎮人均收入3090.5元,比1979年的46元增3044.5元,增長67倍;人均口糧252.9公斤,全鎮基本消除了絕對貧困現象,農戶住房正由泥磚瓦蓋向鋼筋水泥結構轉化。
三、村集體經濟快速增長。全村都興辦了“綠色企業”和小型加工業,村集體經濟均登上5萬元或8萬元台階。
四、基礎設施建設取得較大成效。全鎮7個村均已通電、通公路、通程控電話,目前正加快縣城至鎮的公路硬底化改造及裝機容量2445千瓦的貴人水庫梯級電站工程建設步伐。
五、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績。圍繞實現“五個好”目標,努力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選準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好路子。農村社會環境良好,村委會各項制度完善;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實現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醫療衛生事業有較大發展,衛生、醫療、保健設施日趨完善;計畫生育工作成效顯著,幹部、民眾生育觀念不斷更新,計畫生育自覺性不斷提高,全鎮人口出生率降至11.5%左右;社會治安秩序良好,人民民眾安居樂業,經濟建設有良好的社會環境。

上八鄉鎮

上八鄉鎮位於豐順縣西南邊陲,地處豐順、五華、揭西三縣交界處的蓮花山脈中段,總面積75平方公里,下轄8個村民委員會,1個居民小組,1699戶7543人,既是從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起全省有名的革命老區,也就是集山、邊、窮於一身的高寒偏僻山區。
改革開放二十年來,上八鄉鎮在上級的傾斜扶持下,從本地實際出發,主攻茶葉支柱產業,因地制宜紮實加快扶貧攻堅步伐,經過二十年腳踏實地的艱苦奮鬥,窮鄉僻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98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2180萬元,比1978年增長87.2倍,工農業總產值1691萬元(現行價),增長88倍,農村人均收入3006.5元,增長78.1倍 ,糧食總產1846噸,增長8.4倍,茶葉總產116噸,增長72.5倍,人均住房面積17平方米,增長3.4倍,32%農戶住上了新建樓房。1978年全鎮照明用電覆蓋20%,1998年全鎮擁有電站4座,總裝機1185瓦,架設高壓線路14條,總長46公里,百分百農戶用上了加工照明用電,二十年新開公路11條,總里程42公里,全部管理區和45%自然村通了公路,全鎮有各類汽車22輛,機車200多輛,洗衣機、冰櫃、石油氣爐、VCD等大量湧入農家,1069戶6400人貧困人口實現了脫貧,新建的敬老院妥善解決了孤寡老人 的後顧之憂,民眾的衣、食、住、行條件得到了根本性改變。教育事業新建改造校舍16間,占地16675平方米的上八鄉中學面貌煥然一新,新建了占地2655平方米的上八衛生院,郵電事業突飛猛進,全鎮電話裝機比1978年增長11.5倍,每個山村角落都能與世界各地相通。
上八鄉鎮平均海拔600多米,平均氣溫18.7℃,主導產品茶葉初具規模,礦產、杉木、苗竹等資源豐富,有著巨大的資源能力,八鄉水庫地處上八鄉腹地,東西海拔987米的尖山孤峰矗立,似劍插天穹,西面天堂奄歷史悠久、奄威顯靈,天然礦泉水品質優良,萬丈懸崖的險峻,萬畝茶園的飄香,美麗的溪流,誘人的山泉,適宜的氣候和高山平湖等自然景觀,是營造旅遊、度假、避暑、娛樂得天獨厚的理想聖地,前景誘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