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畫鹿

今人一提及八大山人的畫,往往立即想起他的作品中出現的一些形貌十分怪異的禽魚等動物形象。 清代的評論家秦祖永也曾說:“八大畫以簡略勝”,可謂切中肯綮。 本文介紹的《山水圖軸》頗能代表八大的山水畫的“簡略”風格。

內容介紹

八大山人(1626—1705年),俗家姓朱,名耷(音大),江西南昌人,明宗室戈陽王裔孫。明亡後出家為僧,法名傳綮,字個山,又號雪個,別號又有驢屋驢等,最後號八大山人,遂以此名於世,八大山人工詩文書法,他繪畫,花鳥、山水俱能,尤以畫鳥為長,而山水更別具一格。
今人一提及八大山人的畫,往往立即想起他的作品中出現的一些形貌十分怪異的禽魚等動物形象。這些藝術形象又往往令人聯想到“憤世嫉俗”之意,或“不寧與哀思”的情味。正如鄭板橋也曾說八大的畫為:“橫塗豎抹千千幅,墨點無多淚點多”,確實道著了八大畫風的最基本的特點。從內容方面說,“淚點”是指他的憂傷的情感表露;而“無多”的“墨點”則是指出八大山人的畫中所有的“筆墨”形式的高度簡潔精練,甚至可以說,他的“筆墨”已簡到不能再簡的地步。八大山人能在一大幅畫面上寥寥數筆便勾勒出一尾魚或一隻鳥,但形態變化十分豐富。他的某些存世精品之作,懂行的觀者幾乎很難去找出其中可以取消的贅筆,同時也很難構想其中何處還能多加一筆。清代的評論家秦祖永也曾說:“八大畫以簡略勝”,可謂切中肯綮。而這個特點又不限於他的花鳥畫,在他的山水畫中也同樣能見到。本文介紹的《山水圖軸》頗能代表八大的山水畫的“簡略”風格。它源於董其昌又自成新格,其中的“皴法”亦已被簡化到了不能在簡的地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