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隻小獅子

兩隻小獅子

《兩隻小獅子》出自於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級下冊讀本。

原文

獅子媽媽生下了兩隻小獅子。

一隻小獅子整天練習滾、撲、撕、咬,非常刻苦。另一隻卻懶洋洋地曬太陽,什麼也不乾。

一棵小樹問懶獅子:“你怎么不學點兒本領啊?”

懶獅子抬起頭來,慢吞吞地說:“我才不去吃那苦頭呢!”

小樹說:“那你以後怎樣生活呢?”

懶獅子說:“我爸爸和媽媽是林中的大王,憑著他們的地位,我會活得很好!”

這話被獅子媽媽聽到了,她對懶獅子說:“孩子,將來我們老了,不在了,你靠誰呢?你也應該學會生活的本領,做一隻真正的獅子!”

課本教案

教材簡說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主要講述了兩隻小獅子的不同生活態度:一隻小獅子非常勤奮,每天練習生活的本領;另一隻卻認為憑著父母的本領和地位就可以生活得很好,於是,整天懶洋洋地曬太陽,什麼也不乾。通過一勤一懶兩隻小獅子的對比,以及獅子媽媽對懶獅子的教育,告訴學生,從小應該勤奮學習,學會生活的本領,不能依靠父母的本領和地位生活。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習生字新詞,明白獅子媽媽說的話的道理。

二、學習目標

1.認識“獅、整”等14個生字。會寫“練、習”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朗讀疑問句和感嘆句。

3.了解兩隻小獅子的不同表現,明白不能依賴父母,應該從國小習生活本領的道理。

三、教學建議

(一)識字寫字

識字寫字教學應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

1.學生利用漢語拼音自主認讀生字,或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達到會讀、會認本課生字的目標。

2.教師範讀不容易讀準字音的字,如:聲母是翹舌音的“獅”,韻母是後鼻音的“整、洋、將、應”。

3.鼓勵學生探究識記生字的方法。下列識記生字的方法供參考。

換偏旁法:咬、洋。

編歌法:吞:“一口吞下天。”(或“口上有個天”)

組合法:獅、苦、靠、撲。

4.本課六個要求寫的字,比較難寫好,建議教師指導學生注意以下幾點。(1)“練”字第六筆是橫折鉤,不要少了橫。(2)“習”字中橫折鉤的折筆不能太向左斜。(3)“苦”字中間一橫要長。(4)寫“學”字時,上半部分一定不能超過橫中線,要給下面的“子”留下空間,“子”字的橫不能寫得太靠下。(5)“非”字要寫得左右相等,兩豎分別寫在豎中線的兩側,“非”字的筆順要提醒學生注意:兩邊都是先豎後橫。(6)“常”字的上半部分比“學”字的上半部分寫得還要靠上,給下面的“口”和“巾”留下餘地。提醒學生注意,“”和“”的筆順不一樣。

(二)朗讀感悟

本課是一個生動、有趣而又富有教育意義的童話故事。要通過朗讀,使學生認識生字,積累詞語,在讀中感悟文章內容,在讀中受教育。

1.設疑,激發閱讀興趣。

獅子被人們稱為“林中之王”,你知道他有哪些本領嗎?為什麼他的本領那么大?請同學們閱讀課文,或許能在文中找到答案。

2.初讀,感知課文內容。

(1)學生藉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遇到讀不好的地方可以向同學或老師請教。

(2)檢查學生朗讀課文的情況。可以採用以下幾種朗讀形式:指名讀,朗讀接力,小組齊讀,賽讀,等等。

(3)你知道獅子為什麼能成為“林中之王”嗎?說給大家聽

3.再讀,感悟課文內容。

(1)觀察課文插圖,了解圖畫內容。先後觀察圖一和圖二,說說兩隻小獅子分別在乾什麼。

(2)找出文中描寫懶獅子和勤獅子不同表現的語句讀一讀,然後通過看圖、做動作、聯繫生活實際弄明白這兩段話的意思。

(3)觀察畫面上懶獅子的樣子,體會該怎樣讀懶獅子說的話。學生練習朗讀。

(4)朗讀課文,對比兩隻小獅子的表現,說說自己喜歡哪只小獅子,為什麼。

(5)朗讀課文第二至六自然段,讀出對兩隻小獅子的不同感情。

(6)朗讀懶獅子和小樹的對話,要把小樹的兩個疑問讀出來。觀察圖上懶獅子的樣子,體會該怎樣讀懶獅子的話。

(7)看圖,想想獅子媽媽和懶獅子說話時的態度。你能讀好獅子媽媽幫助懶獅子時耐心的語氣嗎?

(8)從課文中選出自己喜歡的內容,與同學合作朗讀課文。

4.表演讀,深化對課文的感悟。

學生戴頭飾分角色朗讀課文,表演課文內容。

(三)實踐活動

1.“讀讀說說”。學生先練讀題目中的幾個短語,然後仿照例子說短語。為了降低難度,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詞語,讓學生選擇詞語貼在橫線上,再讀補充完整的短語。

2.以“懶獅子的變化”為主題,用童話劇或圖畫的形式續編故事。

教學設計舉例

第一課時

(一)導言引入,讀題識字

1.導言:同學們,我們都知道,獅子是一種非常兇猛的動物,被人們稱作獸中之王。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中有兩隻小獅子,他們小時候的表現可不一樣呢!那么他們是不是都能夠成為勇猛的動物,成為獸中之王呢?現在我們就來學習這篇很有意思的課文。(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注意讀準“獅”。提示:“shī”是整體認讀音節,讀翹舌音。怎樣記住這個字?(反犬旁加上“老師”的“師”字)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看拼音讀準字音,找出要求會認的生字作上記號,看拼音多讀幾遍。

2.教師範讀或聽錄音朗讀全文。

3.學生試著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三)細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感知內容,認識生字

指名讀第二自然段,指導學生認識其中的生字。

(1)指名朗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注意生字的讀音和字形。根據需要提醒學生注意:“整”是翹舌音、後鼻韻母;“懶、練”的聲母是邊音“l”;“洋”是後鼻音。

(2)學生各自用不同的方法識記這些字的讀音和字形。如,“整”的下面是“正”,把“正”換成第三聲就是“整”的讀音;“滾”,水燒開了就是滾燙的,所以是三點水旁。

(3)練習用這些生字組詞。

(4)再朗讀這個自然段,要求看清字形,讀準字音。

(5)指導學生寫本自然段中的五個字。①教師邊示範邊提醒學生注意:“練”的右邊不是“東”;“習”的筆畫雖少,但不容易寫好,要注意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②學生在書上描紅、臨寫。

(6)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相機設問導思:從哪裡可以看出第一隻小獅子練本領非常刻苦?(整天,滾、撲、撕、咬)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

檢查生字認讀情況,朗讀第一、二自然段。

(二)看圖朗讀

1.投影顯示兩幅插圖,說說圖上畫的是哪幾個自然段講的內容。

2.指名讀第三至七自然段,想一想:懶獅子真的很懶嗎?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小組討論、探究。(整天曬太陽;不學本領;不願吃苦頭)應該怎樣讀小樹和懶獅子的對話?

3.你覺得懶獅子這樣做有道理嗎?結合懶獅子的話說一說。

4.朗讀第六、七自然段,說說你從懶獅子和媽媽的對話中體會到了什麼。

5.分角色朗讀第三至七自然段,讀出角色的語氣,體會其中的道理。

6.讀讀說說。①學生看課件(或投影、或課後題),讀“懶洋洋地曬太陽”“慢吞吞地說”“興沖沖地走進來”。②填詞補句:懶洋洋地。要引導學生打開思路,多說一些短語,可提示學生要填的都是表示動作的詞語。

7.齊讀課文最後一段。指導認“將、靠、應”等三個生字。

(三)舉行朗讀比賽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比一比誰讀得好。每個小組在人人朗讀的基礎上,選出一個代表,大家協助他準備,然後到全班朗讀,評一評誰讀得最好。教師根據讀的情況進行朗讀指導。

(四)擴展訓練

1.朗讀課文最後一段中獅子媽媽的話。想一想:懶獅子聽了獅子媽媽的話,會怎么想,怎么做?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分小組討論發言,然後全班集中討論交流。

2.根據討論的意見,一人扮懶獅子,一人扮媽媽,表演懶獅子和媽媽的對話。

資料袋

1 .有關勤學的諺語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天之計在於晨。

2 .獅子的生活習性

獅子是貓科動物中唯一喜歡群體聚居的動物。一個獅群約有二十到三十個成員,其中往往包含幾代雌獅,至少一頭成年雄獅和一些成長中的獅寶寶。母獅構成了獅群的核心,它們極少離開出生地。獅群可能有幾頭成年雄獅,但是只有一頭是領頭的。幼小的雄獅長得足夠強大(一般為五歲)後,將擊敗獅群的老國王而成為新的統治者。多數雌獅成熟後留在原來的獅群里,個別被趕走加入別的獅群。獅群的成員一般會分散成幾個小群體來度過每一天,而當聚獵殺戮或者集體進餐時它們又匯集到一起。

一隻成年雄獅一頓吃下三十千克以上的肉後,可以休息一個星期再去獵食。獵物充足的話,雄獅和雌獅每天在凌晨、黃昏或晚上花兩到三個小時捕獲獵物,其餘時間都在休息、睡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