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成本控制

全面成本控制

全面成本控制(total cost control) 全面成本控制是指對企業生產經營所有過程中發生的全部成本、成本形成中的全過程、企業內所有員工參與的成本控制。與傳統成本管理觀念相比,全面成本控制在深度、廣度和指導思想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變: 實行相對成本節約; 擴大了成本控制的空間範圍; 增大了成本控制的時間跨度; 充分發揮成本控制的效能。

全面成本控制的實現途徑

1、全過程成本控制是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徑

全過程成本控制是從傳統的生產過程控制向前延伸到投產前的籌划過程,向後擴展到售後用戶的使用過程等一切發生耗費而影響成本的活動過程。從時間控制上看,對籌划過程的未來經濟活動進行事前預測控制稱為前饋控制;對生產過程正在發生的經濟活動進行事中監督控制稱為實施控制,對產品形成到售後使用過程,已經發生經濟活動進行事後反映分析控制稱為反饋控制。從控制功能上看,前饋控制是在產品投產前的籌划過程,以成本控制的戰略高度,對反饋和收集的經濟信息進行綜合分析、推理、判斷和利用,從成本與資金、質量、功能、工藝、設備、資源配置、售後服務、市場競爭等多方面進行可行性研究,以便選擇最佳的成本方案,確定最佳的成本目標,約束和監督未來的經濟活動,使損失浪費防患於未然。這是全過程成本控制的根本性控制,對控制效果起著決定性作用。

雖然前饋控制在全過程控制中占主導地位,但實施控制是前饋控制的具體實施行為,是對前饋控制目標值的有效保證,反饋控制既是對實施控制的綜合反映,又是對前饋控制目標值預測程度的檢驗,三者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有機控制整體,既要突出重點控制,又要狠抓全程控制,強化全過程控制的廣度。會計控制系統作為非平衡狀況下的開放系統,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系統內部環境經常處在不規則的變化之中,有規則的控制程式和控制措施,往往被無規則的隨機事項所干擾,造成受控量的實際值偏離目標值的漲落現象,這就需要在實施控制和反饋控制過程中,收集、加工、處理外界的相關信息,並與內部信息相比較,交換能量,揭示受控量實際值偏離目標值的主客觀原因,研究市場經濟的客觀發展趨勢,採取糾正措施或修正受控量的目標值,提高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和環境變化的適應性。通過信息的及時反饋,對受控量輸入值進行及時地控制或調整,增強過程控制的運行規範力,使控制系統向穩定有序轉化,形成前饋控制與實施控制及反饋控制互補並控的組合控制,實現全面控制與重點控制的統一。

2、全系統成本控制是成本控制的有效機制

全系統成本控制是根據系統論的理論,在實施控制過程中,依據等級秩序原理,在廠長領導下,建立以財會部門為中心,以車間為紐帶,以班組或作業中心,及作業崗位和個人為基礎的縱向三級責任實體,以財會、供銷、生產技術部門為主導的橫向平行責任實體,形成縱橫交錯、上下連鎖、相互依存的成本控制系統。由於企業各生產經營環境的作業相互聯繫,形成相互依存的“作業鏈”,所以,在控制系統內部要建立以作業中心為責任中心的作業控制體系,實現“作業鏈”的整體作業控制。根據系統對象的可控空間和可控性,採用等級結構控制形式,對成本各層次作業劃分責任和分解成本總目標,使具體的作業成本目標值層層細化落實到各職能部門、車間、班組或責任中心、作業崗位和個人。實行歸口分級定崗作業成本控制,使壓力、動力、活力同在,責任、權利、利益並存,充分調動各層次、各責任中心、各作業崗位和各類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針對各自的可控特徵,最佳化控制方法,強化控制功能,硬化控制措施,促使完成各自的責任目標,確保總目標的實現。通過總目標的分解落實和實施,協調總體與局部、局部之間的經濟關係,使其經濟行為有機地協作配合,強化系統控制的力度,以保證全系統控制的協調運行,從而提高空間控制的整體效應。會計控制系統作為非平衡狀態下的開放系統,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由於責權利的有機結合,系統各層次之間的正常諧調關係往往受到干擾,使其協同作用受到破壞,為保證控制系統高效地運行,需要套用各種理論和方法,創造出一種各責任層次協調一致的機制,形成具有一定功能和有序地自組織結構,充分發揮各責任層次的相互協作作用,促使控制系統發生良性循環。

3、全指標成本控制是成本控制的有效方法

全指標成本控制是在全系統成本控制的機制上,根據控制論理論,依據各責任層次所處的不同地位、許可權和控制功能,採用不同的量度指標予以控制。企業財會部門結合各職能部門套用現代會計技術方法,根據目標利潤等指標,上下結合,反覆測算,在嚴格控制實物量和勞動量的消耗基礎上,確定目標總成本,以把握全廠的經營總目標。各職能部門實行兩種量度指標分別情況控制,車間、班組或責任中心既要執行廠級決策和組織日常的生產活動,又要直接參加生產活動,因此,各作業中心和作業崗位是生產過程的主要控制點,由於控制功能所限,它們只能是對資源消耗和組合進行自控,實行實物量和勞動量控制更為直觀有效,以求達到低耗、最佳化、高質的目的,如原材料、燃料、動力消耗、工時消耗以及影響成本的廢品率、等級品率等指標都應在控制的範圍之內。會計控制系統作為非平衡狀態下的開放系統,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使系統內部各種形態和結構發生不連續的突然變化現象,其發展趨勢也必然從一種穩定組態躍到另一種穩定組態,那么,分析研究這種轉變機制,就需要通過建立相關的數字模型,研定系統內在運動的機制和變化規律,找出系統可能演化的趨勢和發生突變的規律、條件和促使其發生非平衡變化的臨界變數,因此,在全指標控制中就要運用現代管理會計的盈虧平衡點、經濟定貨量、邊際分析法等技術方法,對各種數據進行科學地測算和加工處理,揭示有關研究對象的相互變數關係及一定條件下的臨界變數界限,進一步認識目標控制的質變過程,把量的活動控制在最佳的範圍內,保持事物質的相對穩定,增強目標控制的量變應變力,使控制系統向質變有序轉化,形成價值量與實物量及勞動量的多向制約組合控制,實現巨觀控制與微觀控制的統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