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福莊村

全福莊村

隸屬元陽縣勝村鄉,地處勝村鄉西邊,距鄉政府所在地7公里,到鄉道路為彈石路,交通方便,哈尼族村民距縣政府41公里。東與麻栗寨相鄰,南與攀枝花相鄰,西與新街鎮大魚塘相鄰,北與新街鎮土鍋寨相鄰。轄4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434戶,有鄉村人口2247人,其中農業人口2240人,勞動力111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78人。全村國土面積7.07平方公里,海拔1840米,年平均氣溫14℃,年降水量1370毫米,適合種植草果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1717.95畝,人均耕地0.47畝,林地3475.7畝。全福莊村推介展示哈尼文化,在村寨積極開展讓遊客參與性較高的民族歌舞文藝表演活動,並在重點梯田景區發展稻田養魚,在大魚塘村開展讓旅客親自梨田、耙田、捉魚、插秧、燒烤魚、煮鑼鍋飯等農家樂活動,發展以魚為主的飲食業。

基本信息

山東省濟南市濟陽縣垛石鎮全福莊村

據傳,明洪武年間,一姓初的人家從河北棗強遷居此處,因一片楊樹林,故取名楊樹林村。距今約100年前,因楊樹林村不好聽,羊能把楊樹林啃光,後改為全富莊。1959年與白楊店分開,成為一個獨立的行政摘銀花村。全村共有黃、劉、侯、王、周、梁、裴、李、初、鄭10姓,其中以黃、侯、劉居多。全村共有人口302人、80戶,耕地面積726畝。該村為傳統的農業村,先後建立冬暖式大棚40多個,專業麥草運輸戶50多戶。生產的櫻桃西紅柿在濟南、濱州等地很受歡迎。2002年投資40餘萬元在全村鋪設了水泥混凝土公路。村內有100多人長年在外打工,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該村2005年人均純收入達到4000多元。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極大的改善。2005年,該村投資30多萬元鋪設了柏油路。
摘銀花摘銀花

1945年周傳福入伍,隨部隊南下,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解放上海後,留職上海,後任師級幹部。黃連波,1996年研究生畢業後,留美學習,現定居美國。李運東,2002年研究生畢業,現任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副行長。

雲南省紅河州元陽縣勝村鄉全福莊村

全福莊村隸屬元陽縣勝村鄉,地處勝村鄉西邊,距鄉政府所在地7公里,到鄉道路為彈石路,交通方便,哈尼族村民距縣政府41公里。東與麻栗寨相鄰,南與攀枝花相鄰,西與新街鎮大魚塘相鄰,北與新街鎮土鍋寨相鄰。轄4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434戶,有鄉村人口2247人,其中農業人口2240人,勞動力111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78人。全村國土面積7.07平方公里,海拔1840米,年平均氣溫14℃,年降水量1370毫米,適合種植草果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1717.95畝,人均耕地0.47畝,林地3475.7畝。全福莊村推介展示哈尼文化,在村寨積極開展讓遊客參與性較高的民族歌舞文藝表演活動,並在重點梯田景區發展稻田養魚,在大魚塘村開展讓旅客親自梨田、耙田、捉魚、插秧、燒烤魚、煮鑼鍋飯等農家樂活動,發展以魚為主的飲食業,打造大魚塘梯田魚文化,吸收大批遊客到村寨旅遊,體驗元陽濃厚的哈尼民族文化。
哈尼族村民哈尼族村民

雲南省紅河州元陽縣新街鎮全福莊村

全福莊村隸屬元陽縣新街鎮,地處新街鎮東邊,距鎮政府所在地11公里,到鎮政府道路為彈石路交通方便,距縣政府41公里。東與麻栗寨相鄰,南與攀枝花相鄰,西與大魚塘相鄰,北與土鍋寨相鄰。轄8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434戶,有鄉村人口2255人,其中農業人口2255人,勞動力1046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54人。全村國土面積7.07平方公里,海拔1840米,年平均氣溫14℃,年降水量1370毫米,適合種植草果農作物。有耕地面積1717.95畝,人均耕地0.47畝,林地3475.7畝。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0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37萬元,占總收入的45%;畜牧業收入110萬元,占總收入的3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870頭,肉牛62頭,雞2180隻);漁業收入9萬元,占總收入的3%;林業收入26萬元,占總收入的8%;第二、三產業收入23萬元,占總收入的8%;農民人均純收入998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57人(占勞動力的24%),均在省內務工。
村莊全貌村莊全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