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環境監測系統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下屬的全球和地區環境監測的協調中心,簡稱GEMS。

全球環境監測系統

正文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下屬的全球和地區環境監測的協調中心,簡稱GEMS,是根據1972年在斯德哥爾摩召開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的建議於1974年成立的,地址在肯亞首都奈洛比。它系統地收集、分析和評價各種環境狀況變化因素的數據和環境在時間和空間上所曾經歷的變化情況,但不直接承擔具體的監測工作,而是負責協調國際上有關的監測活動,特別是聯合國系統各組織的有關活動。它向環境基金提出建議,通過資金的分配來促進監測活動。監測系統支持的活動主要有五個方面:有關氣候的觀測;污染物遠程遷移的監測;有關人體健康的檢驗;陸地可更新資源的監測;海洋污染狀況的監測。
全球環境監測系統列舉的國際監測活動項目包括以下四大類:
生態監測:①全球土壤和植被監測:土壤退化評價,熱帶森林植被、全球農田資源評價等。②水資源監測:國際水文監測,水文監測服務,世界冰川調查,水體中同位素濃度調查等。③生物圈監測:野生生物標本採集和分析,野生生物監測,化學農藥殘留監測,人與生物圈計畫的一些項目的監測等。④海洋生物資源監測。
污染物監測:①有關衛生的監測:大氣污染監測,空氣品質監測,歐洲大氣污染物遷移和歸宿的調查,全球水監測,內陸水體監測,食品和動物飼料污染檢驗,生理組織和體液檢驗,人乳成分檢驗,人發中污染物檢驗,電離輻射的水平和影響調查,污染物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調查等。②有關氣候的觀測:氣候多變性觀測,世界惡劣天氣觀測,氣候變化模擬觀測,冰川消長和平衡的監測等。③海洋監測:地區性海域污染監測,海洋石油污染監測,海洋水體污染狀況和背景值的測定等。
自然災害監測:熱帶氣鏇監測和洪水預報等。
環境監測的研究:監測和評價的研究,海洋監測方法學等。
全球環境監測系統先從各參加國收集各種各類的監測檢驗數據,然後根據數據的性質按一定程式匯合集中,把從不同國家和不同實驗室收集來的數據加以校準,使之可以相互比較,最後予以評價。
中國從1978年開始先後參加水質監測、大氣污染監測、食品和動物飼料污染檢驗、生物學監測等規劃。中國醫學科學院衛生研究所被指定為中國的活動中心並負責對外聯繫工作。

配圖

相關連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