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鰓動物

內鰓動物

內鰓動物,鰓是多數水生動物的呼吸器官,它的位置、形態、構造等差異很大。根據鰓的露出體外與否,可以分內鰓和外鰓兩類。魚的鰓大多都是內鰓,簡稱鰓,生在頭部兩側,外有鰓蓋保護,以鰓孔與外界相通。鰓由鰓片組成,鰓片上排列著梳齒狀的鰓絲,鰓絲上密布著毛細血管,是魚進行氣體交換的地方。當水通過鰓絲時,毛細血管攝取水中溶解的氧,同時把二氧化碳排到水中。

基本信息

鰓是多數水生動物的呼吸器官,它的位置、形態、構造等差異很大。根據的露出體外與否,可以分內鰓和外鰓

內鰓動物內鰓
兩類。魚的鰓大多都是內鰓,簡稱鰓,生在頭部兩側,外有鰓蓋保護,以鰓孔與外界相通。鰓由鰓片組成,鰓片上排列著梳齒狀的鰓絲,鰓絲上密布著毛細血管,是魚進行氣體交換的地方。當水通過鰓絲時,毛細血管攝取水中溶解的氧,同時把二氧化碳排到水中。

鰓除了是的呼吸器官,同時也是重要的排泄器官,鰓組織的病變將造成氨氮的排泄受阻,血液中氨氮含量升高,將影響到魚體內滲透壓調節機能。

終生用鰓呼吸的脊椎動物

在脊推動物中,只有魚類和圓口綱是終生用鰓呼吸的水生動物,但魚類的鰓是由外胚層發生形成,圓口類的鰓起源於內胚層。魚類一般具有5對鰓弓(少數魚有6~7對),在咽部兩側各有5個鰓裂。鰓主要由鰓弓、鰓隔、鰓瓣等幾部分組成。鰓弓起支持作用,它的內側緣著生鰓耙,進出鰓的血管都從鰓弓上通過,鰓弓的外側緣是鰓隔,鰓隔前後突起形成鰓經,無數鰓經緊密排列成櫛狀鰓瓣,鰓絲上的無數小突起稱鰓小葉,是氣體交換之處。鰓小葉上布滿毛細血管,血液最後流入竇狀隙內,竇狀隙的壁由結締組織組成,起支持作用,鰓小葉的表層為單層上皮細胞,故魚鰓呈鮮紅色。硬骨魚類的鰓較原始,鰓裂開口於體內,鰓隔發達,前後各有1個半鰓,這兩個半鰓總稱全鰓,外側有鰓蓋保護,鰓蓋下面的內側為鰓腔或鰓室,以一個總鰓孔向後開口於體外。鰓蓋後緣延伸有柔軟的鰓蓋膜,能將鰓孔緊緊地封住。軟骨魚類有4個全鰓,1個半鰓,共九對半鰓,無鰓蓋。

水生脊椎動物中不用腮呼吸的更多,其實只有魚類和兩棲類的幼體用鰓呼吸,其他的水生脊椎動物均用肺呼吸,如兩棲類的青蛙蟾蜍,爬行類的鱷魚烏龜,哺乳類的鯨魚海豹等。

無脊椎動物中原生動物,海綿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性動物,環節動物都未進化出鰓,它們不是靠細胞就是靠體表進行呼吸,直到軟體動物才有了鰓。

這樣再概括一下,用鰓呼吸的水生動物只有:軟體動物,部分節肢動物,棘皮動物,半索動物,尾索動物,頭索動物和魚類。

相關詞條

內鰓動物--參考資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490216.html?si=10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4672574.html?si=7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4488351.html?si=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