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科技大學工程訓練中心

金工實習是全校工科類各專業的必修課,通常安排學生2、3年級進行。 四、電子實習基地電子實習基地面向全校工科類專業學生開設電子工藝實習。 電子實習是全校工科類各專業的必修課,安排2、3年級學生進行。

中心簡介

2005年11月,學校將承擔全校公共實踐教學的三個部門即計算機中心、 電子實習基地、金工實習基地合併,成立“實踐訓練中心”,後在此基礎上成立“工程訓練中心”,下設教學機構依次更名為:計算機教學基地、電工電子實習基地、金工實習基地,為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構築了一個基礎紮實而又充滿活力的訓練平台。
工程訓練中心(Engineering Training Center,縮寫ETC)是為適應現代高等教育“教育回歸工程、教學回歸實踐”的要求成立的。中心擁有計算機基礎教學基地、電子實習基地、金工實習基地三個實踐訓練基地,開設計算機基礎教學、電子電工實習、傳統金工實習、先進制造技術實訓等工程訓練項目,圍繞“建立工程意識、提高工程素質、增強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的教學目標,在不斷深化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形成了 “訓練中增強意識、學習中養成素質、實踐中提高能力”的工程訓練教學的總體思路。
計算機教學基地主要承擔全校本科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基礎教學,下設計算機教研室與計算機實驗室兩個部門,現有11個機房,710台學生用機。針對不同層次的教學要求,各機房配備了不同層次的硬體設備,2007年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電工電子實習基地面向全校所有的工科類專業開設電工電子實習課程,對學生的電子學、電路原理、電子技術課程、計算機硬體基礎課程的實際操作進行訓練。該基地指導的電子創新學生社團E家,在全國大學生電子創新大賽上獲得過優異成績。
金工實習基地是我校理工科製造技術實習基地,下設傳統技術工業技能培訓中心和先進制造技術中心,該基地主要承擔在校本科生的金工實習、生產實習、創新實驗等教學任務,指導學生參加全區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並取得優異成績。

機構設定

一、辦公室

中心辦公室是工程訓練中心的綜合性辦事機構,其主要工作是:
1、 在中心領導的領導下,負責組織、落實、督促、檢查中心領導交給的各項工作;協助中心領導完成上級主管部門布置的各項事務性工作。
2、 負責收發和保管上級機關下發的有關檔案,協助中心領導及時處理各類公文、起草中心的各類檔案及報告。
3、 協助中心領導完成各種上報材料,做好論文統計、教改立項、校內基金、競賽評獎、職稱考試及職稱評聘等各項材料的收集與組織工作;做好中心人員的考核、推薦、評優、報獎等事宜。
4、 通知、安排有關會議,並根據需要組織實施。
5、 負責與學校和學院相關部門的聯繫,負責對外的聯繫和交流,做好來訪人員的接待工作。
6、 負責每月臨時工工資、考勤上報;負責假期值班安排、綜合治理工作,並做好原始記錄。
7、 協調各方面,為中心教職工及學生提供及時服務,做好後勤工作。
8、 組織教職工積極參與學校的各項文體活動。
90、 負責中心年初預算及年終教職員工的業績考核、工作量的計算。

二、教學辦公室

教學辦公室是工程訓練中心的教學主管機構,其主要工作職責是:
1、統籌安排中心每學期的教學工作,完成中心課程建設的任務;
2、組織、安排中心教改立項的工作;
3、組織各類考試及成績查詢;

三、金工實習基地

金工實習基地於2005年11月劃歸實踐訓練中心,負責全校金工實習的教學和管理,並承擔數控技術工種的具體指導。
先進制造技術中心,擁有兩個CAD/CAM機房和多台先進的數控設備,可以全面對學生的數控技術基礎、三維造型、手工及自動編程、加工仿真和數控工具機的實際操作加工進行學習和訓練。同時可以進行專業課程的實驗和科研工作。
傳統技術的工業技能培訓中心,隸屬於產業處,自從1956年建立以來,一直負責各類工科專業的實習教學,基地技能主要分為熱加工車間和冷加工車間。熱加工教學包括鑄造、鍛造、焊接(電焊、氣焊)。
冷加工教學包括車削加工、銑削加工、刨削加工及鉗工各類的加工方法。是我們整個金屬工藝學課程的主要組成部分,同時,也為我們的學生後續課程及其以後從事機械製造和機械設計方面的工作打下了必要的實踐基礎。
1.定位
金工實習基地應成為我校全面貫徹落實素質教育和進行創新實踐教育的重要基地,要立足本校,面向包頭,輻射全區。
2.師資情況
(1)目前先進制造技術中心有教師6人,其中高級職稱4人,初級職稱2人。
(2)傳統技術的工業技能培訓中心有:車工6人,鉗工2人,銑工2人,刨工1人,焊工2人,鑄工2人,鍛工2人,電工1人,共18名工人。
3.設備情況:
(1)先進制造技術中心:
目前擁有兩個40台計算機的CAD/CAM機房,分別安裝有CAXA和宇龍CAD/CAM軟體、加工仿真技術軟體,以及目前常用的各類軟體。有多台先進的數控設備,分別安裝FANUC、西門子和國產控制系統。
(2)傳統技術的工業技能培訓中心有:
車床37台,銑床6台,刨床4台,插齒機、滾齒機各1台,外圓磨床1台,搖臂鑽1台,台鑽4台,鍛錘2台等。
金工實習是全校工科類各專業的必修課,通常安排學生2、3年級進行。目前我校機類專業實習4周,非機類專業實習2周。

四、電子實習基地

電子實習基地面向全校工科類專業學生開設電子工藝實習。
電子實習基地每學年約接待60多個班級,2000多名學生進行電子工藝、計算機硬體實習。
為給學生提供一個全時開放的硬體製作平台,2007年創建電子創新實驗室,占地面積約50多平方米,能為學生提供單、雙面印製板快速製作,焊接組裝;儀器、工具、元器件、電子設計製作;代購元器件等所需工具。
電子實習是全校工科類各專業的必修課,安排2、3年級學生進行。目前我校各專業實習時間為2周。具體教學過程為:
1.實習動員
集中講授實習的目的、內容;實習基地概況、規章制度;實習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安全生產知識等內容 。
2.實習過程
根據大綱要求,結合我校具體實際,開展必修和選修2個種類的電子實習。實習中分為播放錄象片、教師講授、教師示範、教師指導和學生練習幾個部分。
實習教學內容:
(1) 安全用電知識
(2) 焊接技術
(3) 萬用表的原理與使用,學用電子元器件
(4) 收音機的工作原理,收音機的調試與故障檢修
(5) 印製線路的設計

五、計算機基礎實驗室

該實驗室建築面積現育有9個機房,613台 學生用機。針對不同層次的教學要求,各機房配備了不同層次的硬體設備。每個機房都配有專用伺服器,用於平時教學及考試。
每個機房內都安裝了多媒體“飛梭”(MediaKey) ,搭建了區域網路,並配有空調及教學擴音設備。
計算機套用基礎課程是大學本科非計算機專業的必修課程,共100學時,分兩學期開設 。第一學期開設《計算機基礎知識》40學時;第二學期開設計算機語言類課程60學時,針對文科和管理類開設《Visual Basic程式設計》,工科類開設《Turbo C程式設計》。
藉助先進的教學設備,教學以“CAI課件+實際操作”的方式進行,給學生提供實際的演示和操作環境,實現了理論講授和上機練習 輔導同步的方式,改變了傳統的“粉筆+黑板”的課堂教學模式。
開發了《Visual Basic語言程式設計》、《C語言程式設計》、《計算機套用基礎》三門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考試系統,大大減輕了教師評卷的工作量,評卷準確無誤。
2001年6月,中心組織有教學經驗的教師編寫出版了《計算機套用基礎教程》 ,在教學中獲得廣泛好評,2005年年底對其進行了改版。2006年3月,編寫出版了《C語言程式設計》, 被列入了“21世紀高等院校十一五規劃教材”。

六、電工實驗室

暫無簡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