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包鋼鋼鐵聯股份有限公司

基本信息


內蒙古包鋼(600010)鋼聯股份有限公司簡介

內蒙古包鋼鋼鐵聯股份有限公司內蒙古包鋼鋼鐵聯股份有限公司

--------------------------------------------------------------------------------

http://www.btsteel.com/

公司名稱:內蒙古包鋼鋼聯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全稱:InnerMongoliaBaoTouSteelUn
註冊地址:內蒙古包頭市昆區河西工業區

內蒙古包鋼鋼鐵聯股份有限公司內蒙古包鋼鋼鐵聯股份有限公司

辦公地址:包鋼信息大樓東副樓
所屬地域:內蒙古自治區
所屬行業:煉鋼業
公司網址:http://www.baoganggufen.com
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上市日期:2001-03-09
招股日期:2001-02-14
發行量:35000.00(萬股)

包鋼 是國家在“一五”期間建設的156 個重點項目之一, 1954 年建廠,1998 年改制為公司制企業,擁有包鋼股份和稀土高科兩個上市公司,是我國重要的鋼鐵工業基地和最大的稀土工業基地,是內蒙古自治區最大的工業企業。

包鋼將按照建設國內一流企業的總目標, 大力實施持續、開放、創新、循環、和諧五大戰略,堅定不移地打造 特色包鋼、開放包鋼、創新包鋼、綠色包鋼和人文包鋼。


發行價:5.18(元)
首日開盤價:6.80(元)
上市推薦人:華夏證券有限公司
主承銷商:華夏證券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曹中魁
董事長:曹中魁
總經理:孫玉文
董秘:郭景龍
證券代表:於超
電話:0472-2189528
傳真:0472-2189530
郵編:014010
會計事務所:北京立信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主營範圍:主要生產銷售黑色金屬及其延壓加工產品、冶金機械、設備及配件、汽車貨物運輸、鋼鐵生產技術諮詢,主要產品為鋼鐵產品。
公司簡史:內蒙古包鋼鋼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於一九九九年六月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內政股批字[1999]6號”《關於同意設立內蒙古包鋼鋼聯股份有限公司的批覆》檔案批准,由包頭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集團公司”)、山西焦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包頭市鑫垣機械製造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鋼鐵爐料華北公司等五家股東共同發起組建的股份有限公司,二零零一年二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所屬行業為鋼鐵類。本公司經營範圍為:主要生產銷售黑色金屬及其延壓加工產品、冶金機械、設備及配件、汽車貨物運輸、鋼鐵生產技術諮詢,主要產品為鋼鐵產品。

發展歷程

內蒙古包鋼鋼鐵聯股份有限公司內蒙古包鋼鋼鐵聯股份有限公司

1954年到1984年創業階段,是包鋼在計畫經濟時期從無到有的階段。
作為建國後國家重點建設的骨幹鋼鐵企業,包鋼在內蒙古、包頭市沒有任何鋼鐵工業基礎的條件下,白手起家,艱苦奮鬥,歷經中蘇關係破裂導致專家撤走和三年自然災害、十年動亂等坎坷,在全國人民特別是自治區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把包鋼建設成為與鞍鋼、武鋼並稱的中國三大鋼鐵基地之一,結束了自治區“手無寸鐵”的歷史。
1985年到1997年的第一次跨越階段,是包鋼在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時期,從小到大的階段。
在自治區對包鋼“八五”、“九五”的政策支持下,通過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包鋼裝備水平在大型化、連續化、現代化方面邁出了實質性步伐;生產規模不斷躍進,鋼產量1985年為150多萬噸,1993年突破300萬噸,1996年突破400萬噸,一直在十大鋼排名第五、第六位;品種結構顯著改善,重軌、無縫管專用化程度提高,高速線材具備國內領先水平,帶鋼產能位居全國第一。同時,由於包頭稀土院進入包鋼和包鋼稀土上市,稀土生產與科研形成互相依託之勢,包鋼成為全國最大的稀土生產、科研基地。
1998年到2003年是第二次跨越階段是包鋼在市場經濟初期逐步由弱到強的階段。
1998年2月,包鋼新領導班子上任後,在自治區的支持和幫助下,包鋼堅持改組與改造並重、改革與管理並舉,以建立母子公司管理體制、集團化管理為基本取向,初步改制為現代公司制企業,開始精幹主體、分離輔助改革,成功實現了鋼聯股份上市,實施了債轉股。項目建設速度加快。鋼鐵產業,建成薄板坯連鑄連軋及二煉鋼等一批重點項目,鋼鐵系統初步形成二體系。稀土產業,通過實施“五統一”、重組內蒙古稀土集團和籌組中國北方稀土集團,內部集中度提高,外部影響力和輻射力增強;通過鎳氫動力電池等一批項目的新建或擴建,稀土冶金及功能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的成立,產業結構得到了初步最佳化。
2004年至2006年為全面快速發展階段,包鋼進入歷史上發展最快最好、企業競爭能力提升最快、職工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
2004年銷售收入達到215億元,僅用兩年時間實現翻番,成為自治區首家銷售收入超200億元企業。以2005年產鋼突破700萬噸大關為主要標誌,實現了打造新包鋼第一步戰略目標;銷售收入2005年突破280億元,比2000年的88.6億元增加了近200億元;上交稅金25億元,比2000年的11.85億元翻了一番多;實現利潤13.37億元,比上年增長74%,是包鋼歷史上的新跨越。2006年包鋼鋼產量將突破750萬噸。

主要成就

1、在內蒙古、包頭市沒有任何鋼鐵工業基礎的條件下,包鋼在黨的關懷和全國人民的支持下,白手起家,艱苦創業,經過50年的發展,成為我國重要的鋼鐵工業基地,全國最大的稀土生產、科研基地,我國少數民族地區最大的工業企業。
在包鋼50年歷史上,創造了中國鋼鐵和稀土業多個“第一”。生產了我國第一支60公斤/米重軌、第一支75公斤/米重軌,第一支輕型薄壁大型工字鋼、第一支BIV—500型鋼板樁,第一支國產石油套管,第一支60公斤/米鈮稀土軌,第一支國內最大口徑(φ426mm)無縫鋼管。建成了我國第一所稀土專業研究院,生產了我國第一爐稀土矽鐵合金,發起並上市了第一個稀土業股份公司,稀土從業人員、科技費用投入、科技研發項目數均屬全國第一。稀土產業共有200餘項科研成果和產品分別獲得國家專利優秀獎、國家科委“863”計畫二等獎、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重大成果獎等獎項。
包鋼經濟總量、稅金貢獻對自治區經濟發展起到了應有推動作用,包鋼生產經營涉及到眾多的工業經濟門類,帶動了自治區的礦業、煤炭業、電力、運輸及多種機械加工製造業的發展,客觀上促進了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為加強民族團結,鞏固北部邊疆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包鋼”這一稱謂,已成為中國鋼鐵業和稀土業、中國工業乃至中國經濟、社會生活的一個品牌。
2、包鋼堅持用高新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加大結構調整力度,以板材、管材、重軌(型鋼)、線(棒)材四條精品線為代表的鋼鐵精品基地基本形成。
板材從無到有,在建成世界上同類生產線產量最高的薄板坯連鑄連軋生產線的同時,建成了140萬噸冷軋生產線,今年1-9月,冷硬卷產出量達到84.01萬噸,產鍍鋅板9.49萬噸。包鋼已成為國內家電製造行業巨頭——美的集團的原料供應商。
鋼軌方面,是全國三大重軌生產基地之一。萬能軋機高速鋼軌生產線於2005年12月全線貫通,2006年5月投入試生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是國內繼攀鋼之後第二條百米鋼軌生產線,使包鋼不僅可生產定尺100米、時速350公里的高速鋼軌,而且結束了不生產H型鋼的歷史。百米高速鋼軌通過了鐵道部上道技術審查,被評為全國百家企業創新產品最具品牌影響力產品。
無縫管從只生產光管向生產精加工、管加工無縫鋼管轉變,建成無縫管精整線和石油管加工生產線,是我國品種、規格最為齊全的無縫鋼管生產基地之一,2005年產能居全國第二。建成了石油管加工生產線。N80Q鋼級石油套管下井試驗成功,標誌著包鋼N80Q石油套管已具備了直銷國內油田的全部準入條件。
高速線材生產線具備上世紀九十年代國內先進水平,可生產低、中、高碳鋼及合金鋼、冷鐓鋼等多個品種。
3、包鋼稀土產業的發展對全國乃至全球稀土產業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包鋼稀土資源儲量占全國的80%以上,占全世界的40%以上。包鋼從建廠之初就承擔起稀土這一戰略資源開發和保護的雙重任務。經過50年的不懈努力,在有效保護、綜合開發的原則下,包鋼充分發揮了在稀土產業上明顯的資源優勢、成本優勢、科研優勢和產業鏈優勢,目前稀土精礦、稀土氧化物總量在全國居於支配地位,稀土功能材料、稀土套用產品開發生產方興未艾。以上市公司包鋼稀土為龍頭,拓展生產經營和資本運營,以全國最大的稀土科研機構——包鋼稀土研究院為依託,不斷提高稀土科研水平,促進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生產與研發互促互進,一體化運作,為包鋼稀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包鋼稀土產業潛力巨大,前景廣闊,成為包鋼在鋼鐵行業中獨特的產業優勢。
4、循環經濟發展水平顯著提升。
大力推進節能環保和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的建設,每年可節約資金或創經濟效益約4億元以上。
在節能降耗工作方面,噸鋼綜合能耗近兩年每年以100千克標煤的幅度在下降;噸鋼耗新水目前達到7.92噸,提前達到國家產業政策規定的到2010年8噸以下的標準。
《包鋼生態工業園區建設規劃》作為國內第一個鋼鐵生態工業園區規劃通過了國家評審,被列為全國首批循環經濟試點單位之一,正在進行全國示範生態工業園區建設。
5、回報社會,惠及職工。包鋼秉承“強企報國,富裕職工”的辦企業理念,不斷提高對社會的貢獻力,努力提高職工生活水平。
截至2006年9月末,包鋼累計產鐵9620萬噸,產鋼9348萬噸,生產商品坯材6818萬噸;累計上繳稅金215億元,有力地支持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包鋼是自治區最大的納稅戶,上交稅金一直占自治區地方財政收入的十分之一左右。包鋼是自治區最大的製造業就業基地,目前共有全民契約制在崗職工6.2萬名、離退休職工 萬名和離崗退養職工15806名,已有三十餘年歷史的以安置職工家屬就業為主要職能的自治區最大的勞服企業——包鋼綜企(集團)公司吸納了近2萬名集體職工就業。在建廠之初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難以滿足企業需求的情況下,包鋼逐步自辦形成了擁有45所中國小和19所幼稚園、3家醫院及衛生防疫部門的文教衛生體系。建成了包頭市最大的住宅社區,累計投入建房資金29.6億元,職工住房條件不斷改善,職工住宅戶數從五十年代的不足6000戶增加到目前的8.9萬戶,職工及家屬人均居住面積達到了18.3平方米,剔除非包鋼身份職工家屬,人均居住面積超過了50平方米,高於包頭市平均水平。職工收入不斷提高,特別是改制以來,職工收入大幅增長,2003年人均年收入比1998年改制之初增長了62.3%。
6、在包鋼歷屆班子的堅強有力領導下,培育出一支思想覺悟高,技術、業務水平過硬的高素質職工隊伍,湧現出一批與時俱進的英雄群體與英模人物,成為包鋼建設和發展的中堅力量。
五十年來,包鋼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辦企業,漢、蒙、回、滿、達斡爾等21個民族的廣大職工攜手奮鬥在包鋼生產建設的各條戰線上,結下了牢固的民族友情;包鋼不斷發展的生產建設事業,鍛鍊出了包鋼各民族職工過硬的技術本領,鑄就了包鋼各民族職工甘於奉獻、勇於戰鬥、敢於勝利的精神品質,使包鋼克服了前進道路上的一個又一個困難,順利渡過重重難關,不斷走向勝利。在幾代包鋼職工中,湧現出了1984年軌梁救火英雄群體、1985年的抗洪救人英雄群體和2003年的抗擊非典英雄群體,更湧現出了2002年“12·23”搶險英雄群體;出現了唐嗣孝、侯占弟等一批全國勞模,朱言、申占華等一批英模人物。這些英雄群體和英模人物為包鋼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他們的精神是包鋼的寶貴財富,也是包鋼未來發展的巨大精神動力。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