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震顫型腦癱

兒童震顫型腦癱

出生時窒息,產傷、新生兒腦內出血也是兒童震顫型腦癱的病因之一。 5、行走 主要是訓練手與大腦的協調能力,提高患兒的動手能力和手的靈活性。

簡介

童震顫型腦癱多由錐體外系損傷及小腦損傷引起,

臨床上有兩種類型:1、兒童靜止性震顫:多為粗大的節律性震顫,3-5次/秒,隨意運動時可以被控制而停止震顫,多見於上肢與手部,出現交替屈曲與伸展動作,也有拇指的外展與內收動作。2、兒童動作性震顫:多由小腦損傷所致,這種震顫是隨意性震顫,表現為隨意動作是出現震顫,隨意運動停止時震顫消失,手指越接近目標,震顫越嚴重越顯著,有的患兒有眼球震顫,臨床上可用指鼻、跟膝脛等試驗檢查,有時伴有平衡功能障礙。

症狀

兒童震顫型腦癱主要病變在錐體系及小腦,兒童震顫型腦癱以身體的某一部分在一個平面內呈不隨意的、節律性的搖動為特徵。臨床主要表現為兒童靜止性震顫,粗大而有節律,有意識動作時可暫時被抑制,多見於上肢。有時為動作性震顫,動作時加重,有眼球震顫。單純的兒童震顫型腦癱罕見,多與其他型混合存在。

病因

母親妊娠期各種異常情況可能是兒童震顫型腦癱的病因,如胎兒腦畸形和多胎妊娠等。雙胎比單胎兒童震顫型腦癱發生率高6倍多。
出生時窒息,產傷、新生兒腦內出血也是兒童震顫型腦癱的病因之一。
新生兒期各種因素中,早產和低出生體重是引起腦癱的重要原因。體重越小,發生腦癱的幾率越高。現代約有半數的腦癱患兒是由於早產引起。
新生兒嚴重黃疸,引起膽紅素腦病,也可引起腦癱。其他如新生兒感染損傷腦組織所致腦癱。還有約1/4的腦癱患兒目前找不到原因。

預防

(1)出生前預防
積極開展早期產前診斷,胎兒預測,開展優生優育宣傳教育,增進孕婦健康,防止發生先天性疾病。發現胎兒異常必須做人工流產,不讓異常胎兒出生。對於震顫型腦癱怎么預防,為達到優生優育的目的,做好圍產期保健工作,孕婦應該注意:避免病毒感染,如流感,風疹等。特別是在妊娠10—18周是胎兒神經系統發育迅速時期,此時更應注意防止 感染。震顫型腦癱怎么預防不要濫用藥物,特別是麻醉藥、鎮靜藥,禁止吸菸,飲酒;避免接觸有毒有害物質和放射線的照射,不要過多地做B超檢查,最好不看電視。
(2)出生過程中的預防
造成兒童震顫型腦癱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分娩過程中引起胎兒窒息和顱內出血,震顫型腦癱怎么預防呢?因此要預防早產、難 產。做好難產胎兒的各種處理,提高醫護人員的技術水平,避免分娩過程中對新生兒的傷害,這是預防腦癱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有關的醫務人員都要抱著對產婦、家庭和社會高度負責的精 神,認真細緻地處理好分娩的每個環節。一旦出現新生兒窒息,顱內出血等病症,要積極進行治療,減少對新生兒的損害。

危害

1、運動功能障礙:運動自我控制能力差,嚴重者雙手不會抓東西,雙腳不會行走,有的甚至不會翻身、坐起,不會站立,不會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2、姿勢障礙:各種姿勢異常,姿勢的穩定性差。如 3個月仍不能頭部豎直,習慣於偏向一側,或者左右前後搖晃等。洗手時不易將拳頭掰開等。
3、智力障礙:智力正常的孩子約占有 1/4,智力輕度、中度不足的約占 1/2,重度智力不足的約占 1/4。
4、語言障礙:語言表達困難,發音不清或口吃等症狀。
5、視聽覺障礙:以內斜視及對聲音的節奏辨別困難最為多見。
6、牙齒髮育障礙:牙齒質地疏鬆、易折,口面功能障礙,臉部肌肉和舌部肌肉有時痙攣或不協調收縮,咀嚼和吞咽困難,口腔閉合困難以及流口水等。
7、情緒和行為異常。患兒情緒容易波動,喜怒無常;注意力不集中,孤獨不和別人一起玩, 持續做一個動作。

早期治療

早期治療所指的早期是指震顫型腦癱患兒0—6歲這一段時間。這一段時間裡人體的發育改變是最明顯的。也是人格形成的萌芽階段。對於腦性癱瘓患兒來說,接受適當的康復治療相當重要,特別是和其它的醫學領域協作,再進一步通過心理性的、教育性的治療,才會收到較明顯的效果。正常兒童0—6歲這個階段各方面的發育狀況。其中神經系統的發育到6歲時是飛躍性的,中樞神經系統發育完成90%左右,到10歲時已趨於緩和,比較恆定。腦性癱瘓兒童,其中大部分都是出生前由於在腦部受到損傷而出現運動機能的異常。正常兒童0—6歲這一段時間的腦部發育的研究推測,對腦癱患兒早期進行全面的訓練治療,會對患兒運動機能和智力上產生有較大的影響,因為這一時期患兒腦發育處於旺盛時期,對於腦損傷的順應性比較高,而且在這一時期,痙攣性和手足徐動幾乎不明顯,異常性的姿勢和運動姿勢控制起來比較容易,同時對於攣縮變形也比較容易控制。所以對於醫生和家長來講,應該十分注意這一段時間裡患兒的衣食住行,並仔細地進行觀察。如果有導致腦性癱瘓的因素,如早產、黃疽;窒息、產傷,那么作為家屬、家長,特別是父母應特別地加以警揭,發現異常的情況,及時去醫院檢查就診。對於醫生來講,要注意思兒的年齡,儘可能地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早期康復。

早期採用靶向性細胞再生療法治療效果顯著。靶向性細胞再生療法可直接修復腦癱腦損傷,如果結合腦癱功能訓練,那么療效會更顯著。

【靶向性細胞再生療法療效】

近期療效:使壞死病灶周圍的細胞,特別是半凋亡的細胞不再變性、壞死,通過治療逐漸恢復功能;激活體內的各種有利於細胞再生的因子,促使細胞功能恢復。
遠期療效:使已軟化、變性、壞死的細胞在靶向性細胞再生療法的作用下恢復部分功能;提高機體免疫能力。

康復訓練

1、頭的控制

可利用俯臥位訓練抬頭的能力,方法:讓孩子趴著,拿一個玩具停在與他的眼睛一般高處,為了讓孩子抬頭看它,把它一點一點抬高。每天至少俯臥30分鐘,以飯後10分鐘左右最適宜。

2、翻身及爬方法

讓患兒趴在地板上,從背後拉他的衣服幫他轉動肩膀翻身;讓他趴著,將一條浴巾置於胸前,反浴巾兩頭提起來,保持只讓他手和膝部著地,你一邊和他沿地板慢慢地前進,一邊鼓勵他;一人幫他移動手臂,另一人幫助交替活動他的腳,幫他用力爬向某一個目標。

3、支撐後背保持坐姿

在自己手臂的支撐下坐起,把它喜歡的物品放在面前引起注意,藉以保持較長時間的坐姿,漸漸減少支撐,最後獨坐。

4、拉物站起

大人可拉腦癱兒一隻手,誘使他從座位過度到雙腿為脆姿,然後再讓他站起來。孩子抓住小床欄桿時家長把雙手放在他掖下支撐站立,逐漸減少幫助,讓他自己保持平衡。5、行走腦癱兒學走路的關鍵就是要學會移動身體重心,開始拉雙手向前走,漸漸過度拉一隻手,最後達到自己獨走;也可用學步吊帶。6、上下樓梯開始讓患兒一手扶欄桿,一手拉大人手,以維持平衡,逐漸讓他脫離成人的支持,靠自己的手臂和腿的力量,兩步一個台階,上下樓梯。大一點的孩子需鼓勵他一步一個台階兩腳交替上下樓梯,可配合音樂進行練習。

7、跳躍

跳躍是鍛鍊下股肌肉的一個重要項目,練習蹲起動作,為跳躍作準備。經常拉患兒雙手從台階上跳下,作為自行跳躍的爆發力的準備,在室內掛上一些鮮艷的紗布和小玩具(在上述兩個訓練基礎上)讓幾個兒童一起跳躍著去觸摸、拍打。

8、平衡協調訓練

選擇無障礙物的場地或房間,在大人的保護下讓患兒閉目直行、走腳印、走直線、坐搖馬、盪鞦韆、騎小三輪車、拍球、接球、在地上翻滾都是練習平衡協調動作的好方法。

9、精細動作訓練

主要是訓練手與大腦的協調能力,提高患兒的動手能力和手的靈活性。訓練方法主要有抓、捏、握物品或玩具,要選擇適合小孩玩的物品,由方形、長方形逐步過渡到圓形。五六歲時,教患者學習鏇擰瓶蓋、給玩具上弦、搭積木、握筆寫字畫圖等,為日後上學讀書、提高生活能力打基礎。

治療方法

四聯立體綜合療法

1、全面的診療系統,矯形肌腱張力通過糾正患者肌腱部位的病症,能有效地解除痙攣降低肌張力,矯正畸形,恢復持重力線,以及腦癱引起的雙腿交叉、足尖著地、馬蹄足、足外翻、膝關節屈曲、肘關節屈曲、腕下垂、手指屈曲等症狀,使患者實現生活自理。
2、多學科定位,多元化中西結合綜合分子基因學、細胞病理學、納米藥理學、生物物理學、醫學心理學等學科,在國際權威腦癱醫療康復機構診治標準基礎之上,結合中國傳統醫學特色建立“四聯立體綜合療法”康復工程,從多方面治療患者疾病。
3、多維定製,一對一式治療按照“一人一法”的治療準則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綜合治療方案,注意詢問病史,認真細緻的檢查,根據不同的發育階段,循序漸進,持之以恆,做到全方面有效治療,達到生活自理的目的。
4、全方位的護理,鞏固治療效果功能療法、作業療法、語言治療、物理療法、矯形支具等康復治療,醫務人員與患兒家長密切配合,積極參與,達到鞏固治療效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