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顫型小兒腦癱

震顫型小兒腦癱多由錐體外系損傷及小腦損傷引起,臨床上有兩種類型:一是靜止性震顫,多為粗大的節律性震顫,3-5次/秒,隨意運動時可以被控制而停止震顫,多見於上肢與手部,出現交替屈曲與伸展動作,也有拇指的外展與內收動作;二是動作性震顫,多由小腦損傷所致,這種震顫是隨意性震顫,表現為隨意動作是出現震顫,隨意運動停止時震顫消失,手指越接近目標,震顫越嚴重越顯著,有的患兒有眼球震顫,臨床上可用指鼻、跟膝脛等試驗檢查,有時伴有平衡功能障礙。

簡介

震顫型小兒腦癱多由錐體外系損傷及小腦損傷引起,臨床上有兩種類型:一是靜止性震顫,多為粗大的節律性震顫,3-5次/秒,隨意運動時可以被控制而停止震顫,多見於上肢與手部,出現交替屈曲與伸展動作,也有拇指的外展與內收動作;二是動作性震顫,多由小腦損傷所致,這種震顫是隨意性震顫,表現為隨意動作是出現震顫,隨意運動停止時震顫消失,手指越接近目標,震顫越嚴重越顯著,有的患兒有眼球震顫,臨床上可用指鼻、跟膝脛等試驗檢查,有時伴有平衡功能障礙。

病因

母親妊娠期各種異常情況可能是震顫型腦癱的病因,如胎兒腦畸形和多胎妊娠等。雙胎比單胎腦癱發生率高6倍多。
出生時窒息,產傷、新生兒腦內出血也是震顫型腦癱的病因之一。
新生兒期各種因素中,早產和低出生體重是引起腦癱的重要原因。體重越小,發生腦癱的幾率越高。現代約有半數的腦癱患兒是由於早產引起。
新生兒嚴重黃疸,引起膽紅素腦病,也可引起腦癱。其他如新生兒感染損傷腦組織所致腦癱。還有約1/4的腦癱患兒目前找不到原因。

危害

1、運動功能障礙:運動自我控制能力差,嚴重者雙手不會抓東西,雙腳不會行走,有的甚至不會翻身、坐起,不會站立,不會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2、姿勢障礙:各種姿勢異常,姿勢的穩定性差。如 3個月仍不能頭部豎直,習慣於偏向一側,或者左右前後搖晃等。洗手時不易將拳頭掰開等。
3、智力障礙:智力正常的孩子約占有 1/4,智力輕度、中度不足的約占 1/2,重度智力不足的約占 1/4。
4、語言障礙:語言表達困難,發音不清或口吃等症狀。
5、視聽覺障礙:以內斜視及對聲音的節奏辨別困難最為多見。
6、牙齒髮育障礙:牙齒質地疏鬆、易折,口面功能障礙,臉部肌肉和舌部肌肉有時痙攣或不協調收縮,咀嚼和吞咽困難,口腔閉合困難以及流口水等。
7、情緒和行為異常。患兒情緒容易波動,喜怒無常;注意力不集中,孤獨不和別人一起玩,持續做一個動作。

早期治療

早期治療所指的早期是指震顫型腦癱患兒0—6歲這一段時間。這一段時間裡人體的發育改變是最明顯的。也是人格形成的萌芽階段。對於腦性癱瘓患兒來說,接受適當的康復治療相當重要,特別是和其它的醫學領域協作,再進一步通過心理性的、教育性的治療,才會收到較明顯的效果。 正常兒童0—6歲這個階段各方面的發育狀況。其中神經系統的發育到6歲時是飛躍性的,中樞神經系統發育完成90%左右,到10歲時已趨於緩和,比較恆定。腦性癱瘓兒童,其中大部分都是出生前由於在腦部受到損傷而出現運動機能的異常。正常兒童0—6歲這一段時間的腦部發育的研究推測,對腦癱患兒早期進行全面的訓練治療,會對患兒運動機能和智力上產生有較大的影響,因為這一時期患兒腦發育處於旺盛時期,對於腦損傷的順應性比較高,而且在這一時期,痙攣性和手足徐動幾乎不明顯,異常性的姿勢和運動姿勢控制起來比較容易,同時對於攣縮變形也比較容易控制。所以對於醫生和家長來講,應該十分注意這一段時間裡患兒的衣食住行,並仔細地進行觀察。如果有導致腦性癱瘓的因素,如早產、黃疽;窒息、產傷,那么作為家屬、家長,特別是父母應特別地加以警揭,發現異常的情況,及時去醫院檢查就診。對於醫生來講,要注意思兒的年齡,儘可能地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早期康復。

康復訓練

1、頭的控制

可利用俯臥位訓練抬頭的能力,方法:讓孩子趴著,拿一個玩具停在與他的眼睛一般高處,為了讓孩子抬頭看它,把它一點一點抬高。每天至少俯臥30分鐘,以飯後10分鐘左右最適宜。

2、翻身及爬方法

讓患兒趴在地板上,從背後拉他的衣服幫他轉動肩膀翻身;讓他趴著,將一條浴巾置於胸前,反浴巾兩頭提起來,保持只讓他手和膝部著地,你一邊和他沿地板慢慢地前進,一邊鼓勵他;一人幫他移動手臂,另一人幫助交替活動他的腳,幫他用力爬向某一個目標。

3、支撐後背保持坐姿

在自己手臂的支撐下坐起,把它喜歡的物品放在面前引起注意,藉以保持較長時間的坐姿,漸漸減少支撐,最後獨坐。

4、拉物站起

大人可拉腦癱兒一隻手,誘使他從座位過度到雙腿為脆姿,然後再讓他站起來。孩子抓住小床欄桿時家長把雙手放在他掖下支撐站立,逐漸減少幫助,讓他自己保持平衡。

5、行走

腦癱兒學走路的關鍵就是要學會移動身體重心,開始拉雙手向前走,漸漸過度拉一隻手,最後達到自己獨走;也可用學步吊帶。

6、上下樓梯

開始讓患兒一手扶欄桿,一手拉大人手,以維持平衡,逐漸讓他脫離成人的支持,靠自己的手臂和腿的力量,兩步一個台階,上下樓梯。大一點的孩子需鼓勵他一步一個台階兩腳交替上下樓梯,可配合音樂進行練習。

7、跳躍

跳躍是鍛鍊下股肌肉的一個重要項目,練習蹲起動作,為跳躍作準備。經常拉患兒雙手從台階上跳下,作為自行跳躍的爆發力的準備,在室內掛上一些鮮艷的紗布和小玩具(在上述兩個訓練基礎上)讓幾個兒童一起跳躍著去觸摸、拍打。

8、平衡協調訓練

選擇無障礙物的場地或房間,在大人的保護下讓患兒閉目直行、走腳印、走直線、坐搖馬、盪鞦韆、騎小三輪車、拍球、接球、在地上翻滾都是練習平衡協調動作的好方法。

9、精細動作訓練

主要是訓練手與大腦的協調能力,提高患兒的動手能力和手的靈活性。訓練方法主要有抓、捏、握物品或玩具,要選擇適合小孩玩的物品,由方形、長方形逐步過渡到圓形。五六歲時,教患者學習鏇擰瓶蓋、給玩具上弦、搭積木、握筆寫字畫圖等,為日後上學讀書、提高生活能力打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