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濕疹

兒童濕疹

兒童濕疹泛指變態反應性皮膚病的一種濕疹,就是平常說的過敏性皮膚病。主要原因是對食入物、吸入物或接觸物不耐受或過敏所致。患有濕疹的孩子起初皮膚發紅、出現皮疹、繼之皮膚發糙、脫屑,遇熱、遇濕都可使濕疹表現顯著。

基本信息

簡介

兒童濕疹,多指特殊的帶有遺傳性的兒童特應性皮炎,它是一種變態反應性皮膚病,也稱異位性皮炎、遺傳過敏性皮炎、內源性濕疹等,主要表現是劇烈瘙癢、皮膚乾燥、皮疹,並

圖1圖1
且反覆發作,是濕疹中最難治療的一種。特應性皮炎的發生往往和遺傳過敏有關,因此患特應性皮炎的孩子,同時會有食物過敏、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的症狀。
無論是兒童濕疹還是兒童特應性皮炎,均會由於劇烈瘙癢使得兒童注意力不集中、心情煩躁、難以入睡,導致睡眠減少、學習成績下降,嚴重影響了孩子和家長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

病發原因

遺傳性的兒童濕疹(即兒童特應性皮炎)其發病原因非常複雜,至今還沒有完全明確,遺傳、環境、飲食等因素均與特應性皮炎的病發有關。
環境因素也是導致近年來兒童濕疹(特應性皮炎)患者逐年上升的因素之一。特別是工業化程度、城市居住、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均是兒童濕疹(特應性皮炎)發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誘發兒童濕疹(特應性皮炎)的環境因素分為變應性因素和非變應因素。如,飲食中奶、蛋和海產品空氣中的粉塵蟎、屋塵蟎、花粉等都可能是重要的變應原;而破壞皮膚屏障的刺激或洗滌劑、搔抓、微生物定植(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糠秕馬拉色菌)以及心理因素(如精神緊張、焦慮、抑鬱等)的非變應性因素也在發病中起重要作用
此外,還有氣候因素,像冬春交替時節比較乾燥,兒童濕疹(特應性皮炎)的發病率就會高一點。尤其是春天各種各樣花粉比較多,塵蟎、細菌等過敏源較多,加之早晚溫差大,幼兒的抵抗力差等各種因素導致特應性皮炎頻發。
國內外臨床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遺傳性因素是兒童濕疹(特應性皮炎)病發的主要內因。父母親有遺傳過敏病史的,孩子患病的機率顯著增加。有文獻報導,60%患兒童濕疹(特應性皮炎)的孩子,家族中有食物過敏、過敏性皮炎、哮喘或過敏性鼻炎等遺傳過敏史。更為確切的研究數據顯示,如果父母一方有過敏性病史,孩子有60%的機會成為兒童濕疹(特應性皮炎)患者;如果父母雙方都得過兒童濕疹(特應性皮炎),孩子患病的機會增加至80%。因此可見,遺傳因素作為兒童濕疹(特應性皮炎)的主要內因已得到公認。
遺傳過敏體質不僅可導致兒童濕疹(特應性皮炎),也是食物過敏、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一系列過敏疾病的主要內因,這些是孩子在不同年齡段表現出不一樣的過敏反應,這就是醫生常說的“過敏進行曲”。
對於遺傳過敏體質的孩子,兒童濕疹(特應性皮炎)是過敏性疾病的第一個表現。患兒在出生後的1-2個月內發病,1歲左右是發病的最高峰,隨著年齡增長發病率不斷降低,5歲之後的發病率很少。但是,80%的患兒隨後會發生哮喘,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等過敏性疾病,這些過敏性疾病常常會伴隨患兒終身,而且有嚴重風險(例如哮喘)。這就是最常見的過敏性疾病自然病程,也叫特應性疾病進程。
兒童濕疹(特應性皮炎)主症甚癢,常常伴有哭鬧不安,不僅夜驚夜啼,白天也睡不穩,有時吃奶時也啼哭、患兒常見枕後部及背部多汗,每每哭鬧時出汗等缺鈣體症。近年有專家認為兒童濕疹(特應性皮炎)可能由於血管低鈣性痙攣,局部供血不足,出現皮疹、皮膚粗造、皮屑多。因為鈣參與神經道質的興奮和釋放,調節植物神經功能,有鎮靜作用、抗炎作用和降低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所以鈣劑在治療濕疹、蕁麻疹方面有其他藥物所達不到的功能。

臨床表現

兒童濕疹(特應性皮炎)起病多在生後1~3月,6個月以後逐漸減輕,2歲以後大多數患兒逐漸自愈。一部分患兒延至幼兒或兒童期。病情輕重不一。皮疹多見於頭面部,如額部、雙

圖3圖3
頰、頭頂部,以後逐漸蔓延至頦、頸、肩、背、臀、四肢,甚至可以泛發全身。

兒童濕疹(特應性皮炎)初起時為散發或群集的小紅丘疹或紅斑,逐漸增多,並可見小水皰,黃白色鱗屑及痂皮,可有滲出、糜爛及繼發感染。患兒往往伴有皮膚乾燥、毛囊角化、掌紋增多及皮膚白色劃痕征現象,還易引起細菌感染或並發病毒性皮膚病。此外,還有30%-50%的特應性皮炎患者可伴有過敏性鼻炎或哮喘。

疾病分類

兒童濕疹(特應性皮炎)在不同的年齡段,皮疹部位、分布特點和主要症狀各不相同,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圖6圖6

2歲以內兒童濕疹(特應性皮炎)皮損主要發生在孩子的臉蛋、額頭及頭皮,也叫做嬰兒濕疹或者“奶癬”。典型表現有兩種,有的孩子臉蛋上長瘙癢的紅斑和水皰,經過搔抓後滲出,嚴重時可發展到整個面部和頭皮,甚至糜爛和溢膿,這種稱之為滲出型嬰兒濕疹。另一類孩子則是面部、頭皮、脖子、額頭以及手腕和四肢的皮膚表面乾燥,但是長紅斑和密集的小丘疹,這種稱之為乾燥型。

2~12歲兒童濕疹(特應性皮炎):多由嬰兒期演變而來,典型的發病部位是肘窩和膝蓋窩,以及小腿伸側(小腿正面)俗稱“四彎風”,眼周、面部和頸部也會發作。皮疹特點是滲出少、皮膚乾燥、丘疹多。這個時期最主觀的症狀為劇烈瘙癢,因此皮損上有大量抓痕繼而感染,從而形成“瘙癢-搔抓-瘙癢”的惡性循環。

青少年及成人濕疹:皮損與兒童期類似,多為乾燥型皮炎損害、紅斑或丘疹。皮疹典型地出現在肘前窩與膕窩部,前額與眼周部位。皮損局限,表現為慢性濕疹或皮膚色扁平丘疹融合成苔蘚樣斑片的播散性神經性皮炎。有明顯的浸潤增厚,瘙癢劇烈,抓後見血痂、鱗屑、色素沉著等。

病理常識

環境因素也是導致近年來兒童濕疹(特應性皮炎)患者逐年上升的因素之一。特別是工業化程度、城市居住、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均是兒童濕疹(特應性皮炎)發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誘發兒童濕疹(特應性皮炎)的環境因素分為變應性因素和非變應因素。如,飲食中奶、蛋和海產品空氣中的粉塵蟎、屋塵蟎、花粉等都可能是重要的變應原;而破壞皮膚屏障的刺激或洗滌劑、搔抓、微生物定植(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糠秕馬拉色菌)以及心理因素(如精神緊張、焦慮、抑鬱等)的非變應性因素也在發病中起重要作用。
患兒往往由消化道攝入食物性變應原如魚、蝦、牛羊肉、雞蛋等致敏因素,使體內發生Ⅰ型變態反應。兒童濕疹(特應性皮炎)的高度發病率主要是由於患兒皮膚角質層薄,毛細血管網豐富,以及內皮含水及氯化物較多,因而容易發生變態反應。此外,機械性摩擦如唾液和溢奶經常刺激,也是本病的誘因。
有些兒童有遺傳過敏素質,家族中也有特應性皮炎、魚鱗病、哮喘或過敏性鼻炎等病史,患兒對食物過敏,血中IgE數值增高,嗜酸細胞增高。隨著年齡增長,皮膚損害逐漸限局於四肢屈側處(肘窩、膕窩),往往劇烈抓癢、反覆不愈,直至兒童期甚至延續到成人期。某些外在因素如日光、紫外線、寒冷、濕熱等物理因素,接觸絲織品或人造纖維,外用藥物以及皮膚細菌感染等,均可引起濕疹或加重其病情。

診斷方法

根據發病年齡、濕疹的多形性表現,顯著搔癢和反覆發作,不難診斷。
耳後、腹股溝、肛周、頸頦部的急性期濕疹應與擦爛鑑別。後者多發生在肥胖嬰兒,夏季或流涎、腹瀉小兒,不注意局部皮膚清潔者。有時需與接觸性皮炎鑑別,此病有接觸史皮膚損害發生於接觸部位邊界清楚。懷疑有接觸因素時可用斑貼試驗鑑別,但在新生兒期,斑貼試驗往往不易表現出。
在尿布區域或肛周、腋下等處發生濕疹時,須與尿布皮炎及念珠菌感染相鑑別。前者位於尿布區域會陰、股內側,境界清楚的瀰漫性紅斑或少許丘皰疹。勤洗換尿布,保持尿布區域清潔乾躁即可治癒。念珠菌感染則為淡紅色斑片及扁平小丘疹,邊緣隆起,境界清楚,外圍散在小斑片,邊緣可有少量鱗屑。很容易查到真菌,同時往往常合併鵝口瘡、口角炎等。
兒童濕疹(特應性皮炎)通常出現在孩子的前額、臉頰或頭皮上,但也可能延伸到手臂、腿、胸部或身體的其他部位。兒童濕疹症狀表現可以是乾燥、增厚、鱗片樣皮膚,也可能是皮膚有一些輕微的紅腫,有水泡,或滲出液體,搔抓後可能會感染。因為發生兒童濕疹的部位特別癢,所以,很難控制孩子不去撓抓。
兒童濕疹與特應性皮炎的異同
兒童濕疹與特應性皮炎的相同點:
兒童濕疹和兒童特應性皮炎的病發症狀十分相似,病發患區均為頭面部較多,症狀顯示為針
頭大小的白色丘疹,還會出現對稱性紅斑及鱗屑,嚴重時會紅腫、潰爛、滲出等,最明顯的症狀
就是瘙癢。
兒童濕疹與特應性皮炎的不同點:
1.特應性皮炎較兒童濕疹病發症狀嚴重,兒童濕疹皮損區比較局限,僅出現在患兒身體的某
個部位。如面頰部、手背等。而兒童特應性皮炎的皮損區不僅僅局限在面部和手部,患兒的頭部、
耳根、軀幹、四肢包括手背和足背均可受累。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其頸部、肘窩、膕窩逐步顯
示典型的肥厚、苔蘚樣皮疹。
2.特應性皮炎比兒童濕疹更容易復發,病發時病情時輕時重,病程漫長,常連續3個月以上。
3.特應性皮炎患兒的皮膚異常乾燥、粗糙,且60%~70%的兒童還伴有哮喘、過敏性鼻炎或有特應性皮炎家族史。
4.特應性皮炎的患兒會出現面色慘白、眼圈發黑、魚鱗病、唇炎等症狀。

常規治療

1.外治藥方
 中藥清瀝草煮水取汁,擦洗患處,一日3次,數日見效。該法簡便易行,無副作用,尤其對兒童濕疹特效。
 2.含皮質激素藥物的套用
 對輕症或範圍小的濕疹可以選擇;對面積大的濕疹或反覆發作的濕疹,如果頻繁或大量或長期套用含皮質激素的藥物,會有全身和皮膚局部的副作用,全身副作用先不說,其皮膚局部副作用則提醒我們要慎重選擇。
 含皮質激素藥物的皮膚局部副作用較突出的是藥物依賴性皮炎和反跳性皮炎,所以儘量避免較長時間或短期大劑量外用皮質激素類藥物。
3.非激素藥物治療
目前,皮膚科臨床上激素藥膏是傳統的有效治療方式。但隨著近年來關於激素負面訊息增
多,家長們最擔心長期使用激素,可能引起激素依賴性皮炎,皮膚萎縮、鬆弛,因毛細血管擴張引起臉頰變紅,色素沉著,皮膚易受感染,多毛,甚至產生系統影響,抑制生長發育,以及免疫力下降等副作用。因此在選擇激素的時要慎重,兒童皮膚的厚度只有成年人的1/3,一般選用弱效激素。成人可選擇中強效激素,而且使用時間不能太長,一般連續使用不能超過2周。頭面部皮膚薄嫩處,要避免使用強效激素。非激素藥膏是比較新的治療方式,在療效上可以達到中、強效激素效果,同時沒有激素的副作用,適合兒童嬌嫩皮膚和敏感部位皮膚。
由於兒童濕疹(特應性皮炎)易反覆發作,預防復發是在症狀緩解之後,建議採用積極維持治療,也就是兒童濕疹復發期間,間歇性使用藥物(如一周兩次),可以有效減少特應性皮炎復發的次數,延長復發時間以及減輕復發症狀。這種治療模式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也不會增加醫療費用,很大改善患兒和家長的生活質量,正在被越來越多的醫生認可。需要注意的是,由於激素不適合長期使用,因此在維持治療階段選擇非激素。
 4.其它
 (1)可服用抗組織胺製劑或鎮靜劑以止癢和輔助抗過敏。
 (2)避免再刺激常見的外源性再刺激有搔抓、摩擦,肥皂洗,熱水燙,用藥不當等。對兒童濕疹千萬不能用肥皂水洗,只需經常塗一些植物油,使痂皮逐漸軟化,然後去掉。
 (3)長期使用抗生素如果孩子出現發熱、皮膚紅腫加重、流出黃色膿性分泌物或淋巴結腫大等情況,提示孩子的兒童濕疹已經發生感染了,不能自行服抗生素,應在醫生指導下選擇抗生素。
(4)特殊類型的蟯蟲濕疹除局部治療外還需治療蟯蟲病,驅蟯蟲的藥物多數在2歲之內是不允許服的,所以只能通過注意衛生去除蟯蟲,好在蟯蟲的壽命只有20~30天,家長只要連續1個月每天將孩子的衣褲、床單等用開水燙洗,玩具徹底消毒,孩子的手勤洗,不把手放在嘴裡,就能夠切斷蟯蟲的途徑了。

護理常識

1、遠離過敏源,避免一切可能的刺激,孩子的臥室環境應保持清潔乾淨、通風透氣,避免
過度使用空調,保持室內濕度,必要時使用加濕器。
2、做好皮膚清潔。因為皮膚屏障功能受損,慢性炎症及長期外擦皮質激素治療引起局部皮
膚易患性,使得患者皮損處微環境有利於細菌及真菌生長。建議兒童特應性皮炎患兒用無感溫度

圖8圖8

32~34℃沐浴皮膚,避免過度清潔、使用鹼性沐浴露。
3、兒童特應性皮炎患兒飲食要合理。家長首選注意觀察孩子吃新食物後的反應,避免食入可導致過敏的食物。母乳餵養的媽媽要禁菸酒,忌咖啡、濃茶。此外,注意營養均衡,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糙米,少吃煎炸食品、蝦蟹等海鮮類食物和刺激性較大的食物。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每天保持一定飲水量,以防缺水引起皮膚乾燥而加重皮膚瘙癢。
4、做好兒童特應性皮炎患兒的肌膚保濕工作。兒童特應性皮炎患兒皮脂腺數目減少、體積變小、分泌能力降低,皮膚角質層保水能力降低,屏障功能受損,水分的揮發也增加,致使表皮裂隙乾燥、敏感性高,導致乾皮症等皮膚問題。多塗抹滋潤劑能延緩皮膚水分的揮發,改善患者皮膚的乾燥,減輕癢感和清除皮膚表面的脫落角質,增強皮膚屏障功能,提高對外界刺激的抵禦能力,減少疾病復發次數。
5、正確使用外用藥膏護理。目前,非糖皮質激素類的局部免疫抑制劑對特應性皮炎的治療有很好效果。兒童特應性皮炎患兒若長期用激素類藥物容易引起局部皮膚的萎縮、色素改變和毛細血管擴張造成的皮膚潮紅等不良反應,特別是寶寶嬌嫩的頭面部,一定要慎用激素類藥膏,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用藥,並密切觀察皮損變化,萬不可隨意濫用。
此外,一些容易導致過敏的場所寶寶們要少去,兒童特應性皮炎患兒家裡最好不要養寵物。貓、狗也可是兒童特應性皮炎的過敏源之一。

合理飲食

1.注意飲食管理,不要將孩子餵的過飽,給孩子添加輔食時,可先少量添加,逐漸增多,這樣可以減輕某種食品引起的過敏。
2.母乳餵養可以減輕濕疹的程度。蛋白類輔食應該晚一些添加,如雞蛋、魚、蝦類,一般寶寶從4個月開始逐漸添加,而有濕疹的孩子,建議晚1~2個月添加,且添加的速度要慢。孩子的飲食儘可能是新鮮的,避免讓孩子吃含氣、含色素、含防腐劑或穩定劑、含膨化劑等的加工食品。
3.如果已經發現某種食物因食用出現濕疹,則應儘量避免再次進食這些食物。
4.有牛奶過敏的寶寶,可用豆漿、羊奶等代替牛奶餵養。
5.對雞蛋過敏的寶寶可單吃蛋黃。
6.人工餵養的寶寶患濕疹,可以把牛奶煮沸幾分鐘以降低過敏性。
7.寶寶食物以清淡飲食為好,應該少些鹽份,以免體內積液太多而易發兒童濕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