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雷格大氣水線

克雷格大氣水線

克雷格大氣水線(Craig's meteoric water line,global meteoricwater line of Craig,GMWL of Craig)又稱克雷格降水線。克雷格(Harmon Crai9,1961)在世界各地採集了天然大氣水(包括河水、湖水、雨水和雪水等)樣品,利用質譜儀測定了水中氫、氧穩定同位素組成——D(2H)和18O的濃度。測定結果表明,全球降水中氫、氧穩定同位素δD(‰)和δl8O(‰)之間存線上性關係。

基本信息

簡介

該相關關係是對未經蒸發的水而言的。

發展歷史

克雷格大氣水線在世界各國許多科學領域,如水文學、環境水文地質學、同位素水文地質學、同位素地球化學、地熱地球化學、地熱地質學以及礦床地質學、第四紀地質學等學科中得到廣泛套用。實踐表明,克雷格大氣水線為全球大氣降水的均值線。各地天然水中凡未經明顯蒸發的水樣,氫氧穩定同位素濃度的數據點都會落在“克雷格降水線”上。經受大量蒸發的水樣,則將偏離大氣降水線,一般位於大氣降水線的右側,斜率通常為46。它在大氣降水線上的交匯點代表蒸發富集前大氣降水的穩定同位素組成。在世界許多地熱田,地熱水的數據點都落在“克雷格降水線”上,表明地熱水源自大氣降水。在高溫地熱系統中熱水、汽的氘含量一般無明顯變化,而占18O含量變化較大。δ l8O的富集,通常解釋為水與地熱儲岩體之間在高溫下發生同位素交換的結果。中國學者分別對中國和中國東部的大氣降水、南極大陸中山站附近新鮮雪水等氫氧穩定同位素開展研究和大量測試工作,表明δD和δl8O之間的線性關係十分接近“克雷格大氣水線”。測定了青藏高原不同地區降水及河水中δD和δ18O的含量,並存此基礎上,建立了青藏高原從北到南降水中穩定同位素大氣水線,並解釋了不同地區大氣水線的差異性與水汽來源的關係。對北京地熱田及其外圍地區地熱水氛氧穩定同位素分布特徵調查表明,除個別點外都落在“克霄格降水線”上,說明地熱水是由大氣降水補給的。所謂大氣降水補給,主要包括現代大氣降水、較老的大氣降水以及第四紀冰期或間冰期的古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