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托夫·拉森·肖爾斯

克里斯托夫·拉森·肖爾斯

肖爾斯最早的鍵盤可能是出現在17世紀初,那時的歐洲就有人發明了格式不太成熟的打字機,鍵盤就是套用在這些打字機上的。 Sholes),獲得了打字機模型專利並取得打字機的經營權。 Dvorak設計的目標就和QWERTY鍵盤完全相反,最大限度提高打字速度。

克里斯托夫·拉森·肖爾斯(Christopher Latham Sholes)(February 14, 1819 - February 17, 1890)Christopher Sholes

鍵盤的故事

肖爾斯肖爾斯
最早的鍵盤可能是出現在17世紀初,那時的歐洲就有人發明了格式不太成熟的打字機,鍵盤就是套用在這些打字機上的。在1868年,被稱作“打字機之父”的美國人克里斯托夫·拉森·肖爾斯(Christopher Latham Sholes),獲得了打字機模型專利並取得打字機的經營權。隨後幾年,人們設計出實用形式的現代打字機並首次規範了鍵盤基本格局,即出現了現在的“qwerTY”鍵盤。但目前使用更廣泛的電腦鍵盤,人們通常稱為“keyboard”。Christopher Sholes
為什麼要將鍵盤規範成現在這種的“QWERTY”鍵盤按鍵布局呢?這是因為,一開始打字機的鍵盤是完全按照字母順序排列的,而打字機是一個機械結構的打字機器,因此如果打字時速度過快,某些鍵的組合非常容易出現卡鍵問題。是克里斯托夫·拉森·肖爾斯(Christopher Latham Sholes)解決了這個問題,他發明了QWERTY鍵盤的布局,他將最常用的幾個字母安置在相反方向,以此最大限度放慢打字時敲鍵速度,從而避免卡鍵。克里斯托夫·拉森·肖爾斯在1868年就這個設計申請了專利,1873年採取這種布局的第一台商用打字機成功地投放市場。
但是,實際使用時人們發現,QWERTY的鍵盤按鍵布局方式非常沒有效率。例如:一般情況下人們慣用右手,但使用QWERTY結果的鍵盤,確使左手負擔了57%的工作量。兩個小拇指及左無名指都是沒有力氣的手指,卻要頻頻要使用它們。使用率僅占整個打字工作的30%左右的字母排被放在了鍵盤的中列,因此,為了打一個單詞,人們經常需要上下往復移動手指。

QWERTY鍵盤發明人——肖爾斯

肖爾斯肖爾斯
在1888年全美舉行了公開的打字比賽,一個叫做馬加林的法院速記員按照明確的指法分工進行盲打,速度非常快,而且錯誤僅有萬分之三,使在場人都驚訝不已。據記載,當時馬加林得到的獎金是500美元, 從這以後很多人開始效仿這種打字方法,盲打技術在專業打字領域大行其道,在美國也開始出現了專門培養打字員的學校。
今天,個人電腦最常用的輸入設備是鍵盤和滑鼠。通用101鍵或102鍵鍵盤根據英文字母的排列方式而命名,稱為QWERTY鍵盤。毋庸置疑,它“脫胎”於英文打字機。比爾·蓋茨曾用這種鍵盤來說明什麼叫“事實上”的標準:“英語打字機和計算機鍵盤上排字母的順序是QWERTY,沒有一條法律說它們必須這樣排列。但它們卻行之有效,大多數用戶會執著於這種標準。”有趣的是,這種排列方式並不是合理的布局。Christopher Sholes打字機QWERTY鍵盤的發明者叫克里斯托夫·肖爾斯(C.Sholes),生活在19世紀美國南北戰爭時期,是《密爾沃基新聞》編輯。肖爾斯在好友索爾協助下,曾研製出
肖爾斯印表機肖爾斯打字機
頁碼編號機,並獲得發明專利。報社同事格利登建議他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研製打字機,並給他找來英國人的試驗資料。
在傾注了肖爾斯與兩位合伙人數年心血後,1860年,他們製成了打字機原型。然而,肖爾斯懊喪地發現,只要打字速度稍快,他的機器就不能正常工作。按照常規,肖爾斯把26個英文字母按ABCDEF的順序排列在鍵盤上,為了使打出的字跡一個挨一個,按鍵不能相距太遠。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手指的動作稍快,連線按鍵的金屬桿就會相互產生干涉。為了克服干涉現象,肖爾斯重新安排了字母鍵的位置,把常用字母的間距儘可能排列遠一些,延長手指移動的過程。
反常思維方法竟然取得了成功。肖爾斯激動地打出了一行字母:“第一個祝福,獻給所有的男士,特別地,獻給所有的女士。”肖爾斯“特別地”把他的發明奉獻給婦女,他想為她們開創一種亘古未有的新職業———“打字員”。1868年6月23日,美國專利局正式接受肖爾斯、格利登和索爾共同註冊的打字機發明專利。
以現在的目光看,肖爾斯發明的鍵盤字母排列方式缺點太多。例如,英文中10個最常用的字母就有8個離規定的手指位置太遠,不利於提高打字速度;此外,鍵盤上需要用左手打入的字母排放過多,因一般人都是“右撇子”,所以用起來十分彆扭。有人曾作過統計,使用QWERTY鍵盤,一個熟練的打字員8小時內手指移動的距離長達25.7公里。然而,QWERTY鍵盤今天仍是電腦鍵盤“事實上”的標準。雖然1932年華盛頓大學教授奧古斯特·多芙拉克(A.Dvorak)設計出鍵位排列更科學的Dvorak鍵盤,但始終成不了氣候。

史上最愚蠢的發明:QWERTY鍵盤

美國南北戰爭的時候,米國的肖爾斯(Christopher Latham Sholes)在嘗試改進現代英文打字機。在字母的排列上,他遇到了麻煩。最初的設計26個字母是按照ABCDEFG排列。由於有的常用字母挨的很近,所以打字的時候只要手指的速度稍快,當時的工程水平制出的按鍵連桿就會互相掛蹭干涉,必須適當放慢速度才行。但是人的手太快了,經常不由自主敲快發生卡鍵。
肖爾斯煩的不行,不得不想個辦法人為拖慢打字速度。最終他翻了半天字典,粗略統計出英文當中最常用的字母,然後把這些常用字母之間的距離儘可能排的遠。這樣手指在打字的時候移動的過程就儘量延長,敲擊單詞的每個字母的時候節奏基本一致,正好解決了卡鍵問題(機械打字機按鍵還是要很用力的,大家現在在軟軟的鍵盤上的敲擊速度在機械打字機上面是根本沒有可能的)。他將最常用的幾個字母安置在相反方向,最大限度放慢敲鍵速度以避免卡鍵。這個就變成現在QWERTY鍵盤的樣子:
肖爾斯紀念肖爾斯紀念

Q W E R T Y U I O P
A S D F G H J K L ;
Z X C V B N M , . ?
所以,這個QWERTY鍵盤發明的目的就是要拖慢打字速度,因此在英文中最常用的10個字母就有8個離規定的手指位置太遠。另外鍵盤需要左手輸入的字母排放過多,對於大部分“右撇子”來說,用起來十分彆扭。經過統計,使用QWERTY鍵盤,一個熟練的打字員8小時內手指的移動距離長達25.7公里,一天下來疲憊不堪。非常諷刺的是,因為習慣成自然,後來的計算機也延用了1860年的這項為了拖慢速度而產生的發明。當前計算機鍵盤根本不存在機械打字機的金屬棒干涉卡鍵之類的問題。

更好的鍵盤:DVORAK

1930年August Dvorak發明了一種更優越的DVORAK鍵盤系統,將9個最常用的字母放在鍵盤中列。這種設計使打字者手指不離鍵就能打至少3000多個字。而 QWERTY只能做到50個字。DVORAK是通過減少手指的運動量來降低工作強度、提高工作效率的。使用DVORAK,打字者的手指平均每日運動1英里,而QWERTY則是12到20英里。Dvorak設計的目標就和QWERTY鍵盤完全相反,最大限度提高打字速度。
: , . P Y F G C R L
A O E U I D H T N S
Z Q J K X B M W V -
二戰期間,Dvorak曾集合14位海軍打字員練習DVORAK,1個月後,他們的速度驚人地提高了68%。 DVORAK鍵盤讓右手負擔56%的工作;最有力的手指工作量最大;70%的打字工作是在中列進行而不必移動手指。
在Windows系統裡面,已經內置了DVORAK鍵盤的支持。只要修改Windows鍵盤布局就可以了。製作DVORAK鍵盤基本有兩種辦法,效果比較差的就是花幾塊錢去買個鍵盤字母貼紙把你QWERTY鍵盤上面的鍵帽貼成DVORAK的布局,對於中間有指點桿的筆記本鍵盤或者鍵帽怪怪的鍵盤來說基本只能這樣。最好的方法就是買個俗的不能再俗的雜牌鍵盤,撬下鍵帽重新排成DVORAK的布局。我大學裡有個同學就在使用DVORAK鍵盤。因為他的QWERTY指法十分爛,所以就是學用DVORAK對他來說也不存在我們這些人所謂的克服習慣的問題。不過用下來似乎感覺不好。因為英文的最常用字母和漢語拼音的最常用字母還是有區別的,不管是QWERTY還是DVORAK對於用拼音的人來說常用字母不一定就是最遠也不一定就是最近。可能只有經常輸入英文的人才能體味到它的好處了。Christopher Sholes

最容易轉換的鍵盤:XPeRT

DVORAK鍵盤對於習慣了QWERTY鍵盤的人來說是根本不願去學習的。而XPeRT鍵盤解決了這個問題,它是2003年由一些實在是無法忍受 QWERTY的白痴設計但是又習慣了QWERTY鍵盤的人發明的。相對於QWERTY鍵盤,它僅僅移動了兩個高頻字母:A和N,和少量的其它字母。並且多加了一個E鍵(最常用的一個英文字母,占輸入量的13%)。這點改進非常好適應,但是大大提高了輸入速度和縮短了手指的移動距離。經過測試XPeRT鍵盤遠遠比QWERTY鍵盤快速,但是卻很好適應。
X P E R T Y U I O J
Q S D F N H A E L K
Z W C V B G M , . ?
遺憾的是現在多數系統沒有提供XPeRT的支持,如果你想試驗一下XPeRT的話,可能可以嘗試用KeyTweak軟體來重新定義Windows鍵盤的鍵位(個人沒有實際嘗試,只是理論可行),有興趣的可以試試。

打字機簡介

打字機原形打字機原形
定義:打字機就是用以代替手工書寫、 謄抄、 複寫和刻制蠟板的機器。Christopher Sholes 打字機是用於書寫的一種機械的,電機的,或電子的設備。使用時,通過敲擊鍵盤上的某一個按鍵,該按鍵對應的字元的字模會打擊到色帶上,從而在紙或其他媒介上打出該字元。每一次字元的敲打,打字機都回把紙向左移動,以備列印下一個字元。
文字字元鍵是按照“QWERTY”順序排列的,分為三行。除了一般的字元鍵外,打字機還有空格,回車,換行,上移等一些功能鍵。
打字機鍵盤對後來計算機鍵盤有很大影響。
打字機類型
打字機有硬打、軟打兩種打字方式。硬打是將字母或字頭直接擊打輥筒,屬機械打字方式;軟打是以點陣,通過噴墨、針式、熱敏轉印、雷射等方法打出字跡,屬電子打字方式。打字機種類繁多。按文字形式可分為整字文字(如中文)打字機和拼音文字(如英文)打字機兩種。
中文打字機通常為整字文字打字機,由機身、機架、字盤、拖板、橫格器、直格器、色帶、輥筒架、輥筒等部件組成。字盤可容納常用漢字2400多個,另有備用字3600多個。打字時,機身上的字錘通過聯動機構從字盤上抽取字母,然後敲擊固定在輥筒上的色帶或蠟紙上,後自動復位,落到原來的字格孔內。
機械式拼音文字打字機,通常由機身、機頭(皮輥)、鍵盤、色帶和打字裝置(有字排式、菊花式、球形式等)等組成。打字時,按動字母撳鈕,通過各種不同幾何尺寸的鉤子,起動字排,打擊到皮輥上,再由鋼絲彈簧的拉力使字盤迴復到原來的位置。Christopher Sholes 按大小可分為手提式打字機和標準式打字機(台式打字機)等。
按操作結構性能可分為:機械式打字機屬手動打擊式,是早期的打字機,效率較低,功能單一。動打字機屬觸及式,打字力量輕,打出的字型輕重一致、顏色均勻,換行快速準確。電子打字機屬智慧型型,設計上融合了機械和電子技術,功能包括程式化的改錯裝置、記憶裝置、定位自動打表格裝置等,打字噪聲指數較低。電子打字機又分手寫打字機、聲控打字機、光筆打字機和圖文打字機等。
打字機的發展
肖爾斯肖爾斯
隨著微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各種新型的電子打字機、微型計算機、圖文傳真機等現代化辦公和文字信息處理設備的不斷湧現和廣泛套用,大大拓寬了機械打字機概念的範疇。由於通信系統和計算機的需要,打字機又向自動控制和高速列印方向發展,出現了用編碼電信號形式的“共同語言”。
80年代以來,打字機進一步向智慧型化方向發展,出現帶液晶顯示的打字機、有存儲裝置的打字機、針打打字機、與通信設備連用的電傳打字機,以及與電子計算機連用的輸入、輸出打字機等等。 Christopher Sholes
打字機歷史
19世紀時,辦公室里辦事員一統天下。他們坐在高級寫字檯旁,用手費勁地寫著各種東西。定貨單、發貨清單、商務函件和報表,全都是用筆蘸墨水寫成的。 多少年來,許多人試圖發明一種使這個工作變得容易些、快速些,並且更為有效的機器。早在1714年,英國工程師亨利·米爾便獲得了一項關於寫字機器的專利,但沒有留下這個東西的任何圖樣。以後相繼發明了多種不同類型的打字機,但都沒有具備實際使用價值,未能正式生產。
世界上最早的打字機誕生於1808年,它是由義大利人佩萊里尼·圖里發明的。他發明打字機的動機是幫助自己的一位失明女朋友。後來這台打字機失傳了,所以我們今天無法知道它的外形與結構,但使用該打字機打出的信件至今仍保存在義大利勒佐市的檔案館裡。 首次投入商品化生產的英文打字機是由丹麥哥本哈根的尤爾根斯機械公司出品的,該機器的發明人是一位名叫馬林·漢森的神甫。 第一台實用打字機的設計者是一位美國人。19世紀60年代,克里斯多弗·拉撒姆·肖爾斯和卡洛斯·格利登正試製一台能自動給書編頁碼的機器。忽然,格利登向肖爾斯討教,為什麼機器不同時也在書本上印字。肖爾斯奮起應戰,製作了一架木製的打字機模型。 肖爾斯製作的木製打字機模型 肖爾斯打字機的文字盤和今天的打字機基本一樣,而且設計了打完字後能自動移位的裝置,打出來的字也很清晰。但肖爾斯打字機的體積很大,外形很難看,而且操作也比較麻煩,因為他設計的字盤是大寫和小寫字母分別有自己的鍵,鍵盤上有78個鍵。另外,這種打字機無法觀察到打出來的字,即使打錯了,也要等整頁紙打完後才能看到。打字機幾乎與此同時,曾經是肖爾斯合作者的約斯特也在一家公司的資助下研究打字機。他通過一根控制桿使同一個鍵能分別打出大、小寫字母,這使鍵盤上的鍵一下子減少了26個。約斯特還對打字部分作了改進,使操作者能隨時看到所打出的字。1874年正式進入市場。自此,打字機很快得到推廣,英國、德國、瑞士、瑞典、義大利等國也紛紛相繼製造打字機,形成了一個新興的打字機製造工業。
到1927年,當義大利奧利維蒂公司的這個廣告刊登出來時,打字機在整個歐洲、美洲的辦公室里已是平常之物了。一家武器製造商—雷明頓公司明察到肖爾斯設計物的潛在用途,買下了它的生產權。1873年他們開始投產,3年時就銷售了數千台打字機。辦事員開始被秘書所取代,商務函件也徹底改變了其外觀。
打字機打字機
經過許多人的改進,機械式打字機的結構到本世紀初基本定型。到了20世紀70年代後期,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在美國出現了電腦打字機。電腦打字機又稱文字處理機,僅從名稱我們就可以看出它在功能與傳統機械式打字機的不同。它不僅可以打字,還具有存貯功能,修改、編輯也很方便,因此80年代風靡世界,以研究和生產電腦打字機而著稱的王安電腦公司曾是美國效益最好的高技術公司之一。除了英文等以字母直接構成語種的電腦打字機外,世界各地還出現了中文、日文、朝文等方塊文字的電腦打字機。但好景不長,隨著個人計算機(PC)技術的進一步發展,電腦打字機很快就被功能日益強大的個人電腦所取代。王安電腦公司由於沒有及時順應技術和需求發展的潮流,在20世紀90年代初陷入了困境。但我們從今天電腦鍵盤上的26個英文字母的排列順序中,仍可以看到舊日的機械式打字機的影響。中國於20世紀初試製成舒式和俞式兩種中文打字機,70年代開始生產拼音文字打字機。
四、雷明頓牌機械打字機
相關背景資料:繼1868年,美國雷明頓軍械公司在美國市場上就推出了著名的“雷明頓牌”打字機之後,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等一些機械製造比較已開發國家也相繼生產了各種品牌的打字機。當時的打字機主要是由一些縫紉機製造廠或是鋼琴製造廠生產的,因此,打字機的外形還有一點縫紉機或者是鋼琴的模樣。最初的機械打字機包括有很多的金屬零配件,包括齒輪、槓桿、螺釘、撥叉、滾筒等部件,整台機器的重量有十多公斤。經過不斷的改進,到了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之後,打字機的整體機械和鍵盤設計已經定型,製造材料方面也有了質的飛躍,生產出了台式、便攜、手動、自動等各種性能良好的打字機。
QWERTY鍵盤的專利建立於1868年。1873年,雷明頓公司購得了這項專利,並開始了打字機的商業生產。1888年進行了一場著名的打字比賽。世界上第一個掌握了快速盲打技術的人——弗蘭克·麥谷瑞贏得了比賽的勝利。流行的說法是,麥谷瑞偶然地選擇了雷明國打字機,於是,QWERTY鍵盤就此確立了優勢地位。而且,這種地位一旦確立,就由於網路效應的存在而再也無法動搖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