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鼻袋熊

光鼻袋熊

硬毛光鼻袋熊,袋熊體長70~120厘米(連它的短小的尾巴在內),體重15~27千克。分布在澳大利亞東南部地區、塔斯馬尼亞島以及巴斯海峽的弗林德斯島。這種袋熊耳廓呈圓形,鼻子平滑無毛,毛為淺黃或灰色,甚至呈黑色,變異很大。

基本信息

種群分布

另一種是軟毛寬額毛鼻袋熊,與前一種不同之處在於它們的毛軟,耳廓也尖,鼻上長有短毛。從前,這種袋熊分布在昆士蘭東南部的丘陵地帶,現在,看來那裡的這種袋熊也被獵光了,如今只見於南澳大利亞的最南部地區。這種袋熊,胸部和頸部一般為白色,其他部位的毛為灰色、黑色或帶褐色斑點。

形態特徵

袋熊體長70~120厘米(連它的短小的尾巴在內),體重15~27千克。袋熊的牙齒極其特殊,不同於其他有袋類動物的牙齒。袋熊的牙齒沒有真正的齒根,而像齧齒類的牙齒一樣,終生不斷磨損,不斷生長。這一點可以說明,袋熊是吃較硬的食物。如同海狸鼠一樣,袋熊的上下頜有兩顆大門齒。因此,它們也被稱為“有袋嚙齒類”。袋熊是純粹的植食性動物,喜歡吃草、植物根和樹皮,得便時還吃些蘑菇。

生活習性

它們是穴居動物,特別喜歡到處亂挖。別看袋熊的洞是那樣寬闊,連小孩子都能很容易地爬進去,一直爬到它的“臥室”。絕望時,袋熊也要竭盡全力爭得自由。如果背部被抓住了,它往往同時用兩條後腿猛然一蹬,給追逐者以有力的打擊。就連狗也很難把袋熊從洞裡拉扯出來,因為它既沒有可以咬住的長尾巴,它的皮又厚又結實,難以下口,實際上牙齒是咬不進去的。同時,這些肌肉發達、分量很重、笨手笨腳的袋熊,每逢遇上這種情況,便會用短而有力的爪子抓住洞壁,用背部使勁把狗頭擠壓在洞壁上。袋熊用這種辦法進行抵抗,可以將狗的頜骨弄斷。

生育繁殖

雖然袋熊一般是單個生活,只有在交配期才聚攏到一起,可是它們的地洞之間,有時經地下通道可相互連通。袋熊的洞通常是安排在伏倒的大樹下或平坦的場地附近,以便中午時到場地里曬曬太陽。這些大型有袋類踏出的堅硬小路,有時可延伸幾千米。在塔斯馬尼亞島,它們竟然跑到城郊公路下面打洞作窩。在巴斯海峽的金島上,漁民很願意讓袋熊生活在自己的院子裡,好像養狗一樣。漁民們飼養大的袋熊,白天到樹林裡去,傍晚時回到家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