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臉鯛魚

光臉鯛魚

光臉鯛魚是一種會發光的魚,分布於印度尼西亞到紅海沿岸的海洋里。光臉鯛的眼睛下緣不僅有很大的一層暗色的皮膜,附著在它的發光器官的下面。皮膜一會兒上翻,遮住了它的發光器官,一會兒又下拉好似電燈開關一樣,一亮一熄,閃藍出黃綠色的光。這種奇妙的閃光現象,在魚類中是十分罕見的。

基本信息

光臉鯛魚

1964年,海洋生物學家戴維?弗里特曼在紅海首次發現一種十分奇特的閃光魚--光臉碉。

奇妙的魚

會發光的魚。在印度尼西亞到紅海沿岸的海洋里或者在較深的珊瑚礁上有一種體長約8厘米的光臉鯛魚。黑暗中這種魚能發出強光,能使離它二米遠的人看清手錶上的時間。光臉鯛魚每分鐘可發光2次~75次。海洋生物學家認為,到目前為主,光臉鯛的發光亮度在所有發光動物(包括陸生動物和 海洋動物)中是最亮的,因此有“壯觀的夜魚”之稱。尤其引人感興趣的是,光臉鯛的眼睛下緣不僅有很大的一層暗色的皮膜,附著在它的發光器官的下面。皮膜一會兒上翻,遮住了它的發光器官,一會兒又下拉好似電燈開關一樣,一亮一熄,閃藍出黃綠色的光。這種奇妙的閃光現象,在魚類中是十分罕見的。白天,光臉鯛隱匿在洞穴或珊湖礁中,僅在沒有月光的夜晚才冒險出來,常常12條~60 條一起活動,多時可達200條。它們不成線狀排列,而排成球形佇列。當它們一齊拉下皮膜 時,群魚的發光器官好似無數的明亮星星,組成了一個巨大的亮球,以此來引誘小型甲殼動 物和蠕蟲作為自己的食物,但同時,也不可避免招來了一些大型的兇猛魚類。當它將要受到威脅或襲擊的時候,會立即巧妙地拉上了皮膜,頓時漆黑一團,它則乘機溜之大吉。光臉鯛的正常閃光是每分鐘2次~3次,受到驚擾時,次數明顯增加,每分鐘可以達到75 次,以此來模糊敵人的視線,這是它逃避致害的又一種方式。像許多其它魚類一樣,光臉鯛的發光也依賴於共生髮光細菌作為它的光源。據測定,這種魚的一個發光器官中大約有10億個發光細菌。這些細菌侵入到魚的發光器官上,為自己安排了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寄主則為它們提供了充足的養料,它們也幫助寄主引誘食物和逃避敵害。由發光細菌共生而引起的發光現象,甚至在動物體死後的幾小時,還能繼續發光。最近,一個海洋生物學家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他把捕捉到的光臉鯛放在室內的水族箱裡,同時做了一個能閃光的臉鯛的精細模型。當模型放入水族箱的時候,光臉鯛就紛紛向模型游來,並拉下皮膜、閃顯出黃綠色的光。這說明了光臉鯛的閃光是彼此聯絡的信號,也是它們群居生活的一個特徵。

其他

海洋生物 閃光魚 光臉鯛 皮膜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