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姓氏制度考索

先秦姓氏制度考索

三、姓與氏的區別 第一節 第一節

圖書信息

《先秦姓氏制度考索》封面《先秦姓氏制度考索》封面
書名: 先秦姓氏制度考索
作者: 張淑一
出版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書號: 9787211056088
發行時間: 2008年1月
地區: 大陸
語言: 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

在中國先秦史的研究領域,姓氏制度應該是一個很有意義的課題。因為姓氏制度不只是一種名號規則,它與當時的政治制度、經濟關係、家族形態、社會心理、禮俗特徵等方面都有著密切的聯繫,它的發展演變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社會性質的變革。
中國對於先秦姓氏制度的研究由來已久,如果從戰國晚期算起,那么有關的研究歷史可以追溯兩千多年。這其間既產生了《世本》《風俗通·姓氏》《潛夫論·志氏姓》《元和姓纂》《古今姓氏書辯證》《通志·氏族略》等一大批有關先秦姓氏制度研究的文獻,同時也產生了應劭、王符、林寶、鄧名世、鄭樵等許多古代姓氏學研究“專家”。但是古人受其思維方式、研究方法和理論水平的限制,他們對於先秦姓氏制度的研究多數停留在史料梳理、源流考證和對姓氏特徵的說明上,很少能對他們所觀察到的姓氏現象進行合理的解釋。而由於姓氏特徵的有限性,後人往往只能祖述前人之說,卻不能超越前人做更深一步的探索,這就使中國古代的先秦姓氏制度研究始終處於徘徊不前的狀態。
進入近現代以後,隨著新的研究理論、研究手段的運用,先秦姓氏制度研究領域也出現了新的氣象,首先,突破了狹隘的研究目的,將先秦姓氏制度研究由為某姓找尋光榮體面的祖先的手段轉變為探索社會形態演進規律的途徑,使研究的出發點得以提升;其次,擺脫了低水平的譜牒式的研究方法,將孤立地就姓氏論姓氏轉變為將先秦姓氏制度研究與家族形態和社會形態的研究結合起來,使研究的視野得以放寬;第三,借鑑了新的解釋性理論,用社會學、民族學、文化人類學等新理論闡釋了某些具體的先秦姓氏問題,使一些聚訟千年的問題得以澄清;第四,開闢了新的資料空間,將考古學、民族學、古文字學、古聲韻學等方面的材料也引入到先秦姓氏制度研究領域,對傳世文獻進行了補充,使先秦姓氏制度研究的資料更豐富,基礎更廣泛。
前人的研究為我們今後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毋庸諱言,研究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研究的系統性還需要加強。雖然古往今來歷朝歷代學者有關先秦姓氏制度研究、考述、辨訂的論著不止百千篇,但因各位學者研究問題的角度不同,指導思想的差異,以及受研究方法、資料環境等方面因素的影響,所以及至目前有關先秦姓氏制度的探索基本上還是處於零敲碎打的階段,系統研究還未建立起來,人們看到的還是一棵棵樹木,而不是整片的森林,有關先秦姓氏制度整體的總體面貌還模糊不清,廓清先秦姓氏制度結構、脈絡的系統性研究工作仍需展開。
第二,研究的深度和科學性還需要提高。前輩學者的努力為我們今天的研究鋪墊了道路,開啟了思路,但前人的研究中也有很多缺憾和不足,比如對某些具體問題的考察還不夠深入,停留在淺嘗輒止的狀態,該挖掘的理論沒有挖掘,該套用材料的沒有套用,致使對此問題的結論流於空疏和膚淺;再比如對某些問題的思考路徑、研究方法還不夠科學,以錯誤的探索程式指導研究,以主觀臆斷代替合理推論,其結果自然是偏頗的研究過程導致了偏頗的結論。
第三,研究力量的分配還需要調整。雖然前人的研究幾乎涉及了先秦姓氏制度的每個方面,但就研究力量的配比來看還存在很大的不均衡現象,某些選題方面人員相對集中,而其它方面的研究力度則遠遠不夠。比如作為楚文化研究的熱點,祝融八姓問題、楚國族姓問題吸引的學者頗多,研究成果也十分豐碩;但同樣是作為先秦姓氏制度重要內容的姓氏與宗族、宗法制度的關係的問題,研究者卻寥寥可數,研究狀況也冷冷清清。再如,先秦姓氏制度在春秋戰國之際發生了巨大的變革,探索姓氏制度變革的具體過程也應引起學者們足夠的重視,然而從目前的情形來看,也有研究力度不足的問題。
第四,某些研究結論還需要重新認識。前人的結論構築了我們今日研究的基石,但我們對於前人工作的感激並不應表現為盲從盲信,對前人勞動的尊重也不應表現為不假思索拿來便用。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約,前人結論也可能有它的局限性,有不盡合理的地方,迷信前人之說只能影響學術的進步,比如對於前人結論中“古姓起源於圖騰”的問題,“先秦庶人無姓氏”的問題,“金文女子稱謂規律”的問題,就都有重新認識的必要,我們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作進一步的探索才是對前人成果最好的解讀和尊敬。
本書對於先秦姓氏制度的考察是從姓、氏的起源開始的,全書的結構脈絡如下:一,姓、氏的起源;二,先秦姓、氏概貌;三,先秦各階層的姓氏制度;四,先秦姓氏套用規則;五,春秋戰國之際姓氏制度的變革,水平方面的設計在於展示先秦姓氏制度的靜態特徵,垂直方面的設計在於表現先秦姓氏制度的動態發展規律。
我們在研究中注意遵循歷時性研究與共時性研究相結合的原則。以時間為順序的歷時性研究是一種縱向研究模式,通過這種模式,可以比較清晰地展示出所研究事物的發生、發展、轉變全歷程。就本文的主體來說,即是沿著姓氏制度在氏族時代的起源,在夏商、西周、春秋時代相對平穩的發展,在春秋戰國之際的變革這樣一條邏輯線索和時間脈絡進行研究的。在這種歷時性的考察之下,先秦姓氏制度在各不同歷史時期的表現特徵及其總的發展演變趨勢能夠比較清楚的顯現出來,比如姓氏結構從單級到多級再到單級;姓氏套用規則從男女有別到男女無別;“同姓”從同血緣到不一定同血緣,等等,都明白地呈現在人們面前,有利於人們對先秦姓氏制度的總體掌握。
同時,將處於同一時期的、彼此相關聯的研究對象結合起來進行對照性考察的共時性研究也是我們注意運用的一種研究方法。共時性研究是一種橫向研究,將相互關聯的研究對象放在同一時空背景下進行比較性探討,可以給予所研究對象更準確的定位,也可以更鮮明地揭示所研究對象的某些特徵。比如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人是並存於先秦社會,但等級身份卻又截然不同的幾個人群,將它們放在同一時間平面上進行比較性考察,不僅可以更準確地勾劃出各階層在姓氏坐標上的位置,同時可以更鮮明地揭示出天子諸侯階層姓氏制度深受政治關係影響、卿大夫士階層姓氏制度深受宗法關係制約、庶人階層作為當時血緣社會中的一分子也應該有姓有氏等特徵。再如,先秦的男、女兩性雖已不存在等級的區別,但將他們結合起來進行比較研究,更有利於發現兩者在人格上的等差。我們希望通過這種縱、橫交錯的研究模式,將先秦姓氏制度的本來面貌儘可能全面、系統的展現出來。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姓、氏的起源
第一節 姓的起源
一、姓的起源時間
二、姓與氏族名稱的關係
三、姓的來源方式
第二節 “古姓來源於圖騰”辨證
一、“古姓來源於圖騰”說舉例
二、“感生”傳說的問題
三、“圖騰說”的另外兩點誤區
第三節 “賜姓”的問題
一、氏族時代的“賜姓”
二、周代的“賜姓”
第四節 氏的起源
一、氏的起源時間
二、氏的指稱範圍
三、姓與氏的區別
第二章 先秦姓、氏概貌
第一節 有關先秦古姓的考察
一、前人統計述評
. 二、先秦古姓詳考
三、只見於金文的姓的問題
第二節 有關先秦少數民族姓的考察
一、少數民族族姓舉例
二、不同民族共有一姓的原因
第三節 有關先秦命氏方式的考察
一、前人分類情況述評
二、先秦命氏方式詳考
第四節 姓與氏的結構形式
第三章 先秦各階層的姓氏制度
第一節 天子諸侯階層的姓氏制度
一、天子諸侯系姓合族的措施
二、天子諸侯對近親族人國氏使用權的限制
第二節 卿大夫士階層的姓氏制度
第三節 先秦庶人無姓氏發覆
一、先秦庶人無姓氏說回顧與辯駁
二、有關先秦庶人之姓的考察
三、有關先秦庶人之氏的考察
第四章 先秦姓氏套用規則
第一節 女子方面的套用規則
一、“女子稱姓”
二、已婚女子氏的兩重性
三、姓的唯一性
第二節 男子方面的套用規則
一、“男子稱氏”
二、不稱姓但傳姓的特徵
第三節 金文女子稱氏“規律”質疑
一、問題的源起
二、“規律”中存在的問題
三、“楊姑壺”的問題
第五章 春秋戰國之際姓氏制度的變革
結語
附錄一:《春秋》經傳女名列表
附錄二:《春秋》經傳族氏列表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