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稱謂]

先生[稱謂]
先生[稱謂]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先生是稱呼,字面的意思表示:出生比自己早,年齡比自己大的。以此外延為對有一定地位、學識、資格的人可以稱為先生。古漢語“先生”一詞是對有學問者的尊稱,並非所有人都可稱為先生,現時日語、韓語和越南語仍然保留這種用法。“先生”這個稱呼由來已久。不過歷史上各個時期,對“先生”這個稱呼是針對不同對象的。《論語·為政》:“有酒食,先生饌。”註解說:“先生,父兄也。”意思是有酒肴,就孝敬了父兄。《孟子》:“先生何為出此言也。”這一“先生”是指長輩而有學問的人。

基本信息

簡介

先生先生

由來:

論語為政》:“有酒食,先生饌。”註解:“先生,父兄也。”意思是,有酒食就要孝敬父兄。

《孟子》:“先生何謂出此言也。”這裡的先生是指長輩並且有學問的人。

《國策》:“先生坐,何至於此。”這裡的“先生”指的是有德行的長輩。

後來,“先生”開始指代老師,第一個用“先生”稱呼老師的,始見於《曲禮》:“從於先生,不越

禮而與人言。”註:“先生,老人教學者。”即今日的老師。
漢代,“先生”前加上一個“老”字。
清初,稱相國為老先生。乾隆時官場上已少用“老先生”這個詞了。辛亥革命後,這個詞又盛行起來,

交際場上,彼此見面, 對老成的人一律稱老先生。
現在,妻子多稱自己丈夫為“先生”,對其他婦女的丈夫也稱“先生”。

有時,這個詞不一定指男士,對德高望重的女士也稱先生,如“宋慶齡先生”。

一般用途:

1.對老師的敬稱。
2.對知識分子和有一定身份的成年男子的尊稱。
3.稱別人的丈夫或對人稱自己的丈夫(特定用途:前面都帶人稱代詞或定語;比如你先生、我先生)。
4.舊時稱管帳的人。如:他在當鋪當先生。
5.舊時稱說書相面算卦、看風水等為業的人。如:風水先生。
6.服務行業對男性客戶的稱呼。

當然,以前的老師也就是“先生”大部分為男性,漸漸的就變成了對知識分子和有一定身份的成年男子的尊稱。

明 黃道周《節寰袁公傳》:“董先生(董其昌)曰:‘ 公(袁可立)才兼數器,心運四慮。’”按明代的董其

昌和本文的作者黃道周的先師主考官袁可立是同年,這裡的“先生”仍有傳統稱呼的意義。

風水先生

民間稱謂

先生的民間稱謂就是“風水先生”為何叫風水先生,其來歷是什麼,他的祖師又是何人?相傳先秦時期,隱於邙山上清宮的道教始祖老子李耳,昔日曾有兩名弟子,一名鬼谷仙師、俗名王栩,一名九天玄女、俗名鍾靜,兩位仙長俱通堪輿。其中九天玄女前世乃西王母駕下九天秘笈使者。一天,九天玄女雲遊八百里燕山,忽見一座山崖叢立,山崖之上,獨有一條青色岩石直通一孔泉池,其狀如青龍倒吸泉水,山間透出誘人的龍脈之象。在山之半腰,數十丈瀑布如飛簾般地直衝山下的黑龍潭,此潭方圓千尺,水色如墨,深不見底,黑潭深處,暗浪翻滾,只見一個怪物遍體漆黑,身如巨蟒,頭生兩角。玄女知是黑龍現身,欲擒此怪。黑龍見玄女逼近,急忙竄入潭邊黑洞,此時九天玄女緊追入內,忽見黑洞一分為三,右為風洞,左為水洞,中為冰洞,玄女從右至左,當追到冰洞時,不知從何射來陽光,在冰壁折射中發出七彩幻光,真是瑰麗萬千,詭異之極。黑龍被逼隱入冰壁。玄女趕到此處,只見壁上寫道:“吾乃崑崙西王母駕下黑龍使者,奉命於此鎮守《九天秘笈》,以待風水聖姑九天玄女駕臨,吾在此已有1200餘年,今功德圓滿,將回山復命,望聖母尊重。”實際冰壁就是天書,只見天書寫道:“《九天秘笈》乃天地乾坤萬物奧秘之總匯,全書共分三大部,上部為《天機道》,中部為《人間道》,下部為《地脈道》。《天機道》者,乃天機天兆之大者,天以二十八宿為經,以東南西北為四垣,臨制四方。紫微主王侯卿相,天市主府庫錢財,太微主富貴壽數,少微主威武權謀,故天上各路神仙及人間文武百官,皆天星四垣之主宰也。昔姜子牙懂半篇《天機道》,便可封神為相。《人間道》乃人倫大道,凡一切處世、處政之法及謀略、兵法、武藝皆含其中,若知一二,便可成帝王之師。昔黃帝得此《人間道》,便一舉平復蚩尤。《地脈道》,首重龍,龍即山脈,亦為大地之氣,而氣之來需有水導之,氣之止,需有水限之,氣之聚必須無風,有風則散。由是地脈之道,須藏風得水,故稱風水。《地脈道》即風水之道,亦稱尋龍之學。三道之間,天機主宰地脈,地脈主宰人倫,上接天機,下育人倫,實為《九天秘笈》之母,此乃《地脈道》奧秘所在。玄女看後,仔細揣摩,不覺大悟。天書剛剛隱去,忽然冰壁暴縮,七彩幻光異常耀眼,原來三洞各有寶物相贈。第一件是冰洞的“天幻鏡”。此鏡乃先聖伏羲之物,上可探天下可測之地,下可照世間萬物,即使修煉千年異類,若被此鏡一照,便化為烏有。第二件是風洞中周文王上演的《易經》原本。學會周易,能卜凶吉,知過去未來。第三件是水洞中漂來木盒一隻,內置“地玄盤”一個(即陰陽家所用羅盤),盤有天、地、時三針,能測地脈之優劣。三件寶物及冰壁天書助九天玄女修成大道,那得道之地,又是風水兩洞,故玄女娘娘又稱風水聖姑,學此道者便將九天玄女尊為風水始祖。後來,大道傳入人間,所有徒子徒孫執羅盤、看地脈習學風水之道者,均被人稱為風水先生

歷史代表

歷史上著名的風水先生應該是晉代的郭璞,它的繼承者很多,歷史上把郭璞風水學理論發揮到極致的則是唐代的楊筠松。又稱楊公,名“益”,字“筠松”,號“救貧”。公元854年入科第,官至金紫光祿大夫,主管宮廷建築、皇家陵園,天文觀察、皇族祭祀等事宜。公元875年因黃巢起義,楊公攜帶皇宮風水秘籍逃離長安。後在江西贛州一帶收徒,傳授風水之術。後人把由他傳播的風水理論稱之為“楊公風水”或“楊公水法”。他的核心思想是住宅、墳墓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協調性,強調自然山水的選擇,以求趨吉避凶。
楊公風水理論,主要體現人與自然和平相處的思想。在堪輿學理論上力主巒頭形勢為上,強調因地制宜、因龍擇穴。楊公風水理論著作《撼龍經》、《疑龍經》、《青囊奧語》、《天玉經》、《玉尺經》、《人子須知》、《四大穴法》、《拔砂圖》、《胎腹經》、《望龍經》等著作傳世,給研究中國古代地理留下了大量詳實的文字資料和實物遺產。楊公風水術承繼了晉代郭璞“乘生氣”的堪輿學精髓,強調龍、水、向三者的有機結合,在理氣方面注重龍氣和堂氣的配合,以七十二龍乘龍氣為核心,乘龍氣者為吉,乘旺盛的龍氣者為大吉,不能乘龍氣者為凶,破壞龍氣者為大凶。陰陽宅的吉凶,決定於對內能不能乘得旺盛的龍之生氣,對外能不能合理接納堂局之氣。楊公風水術認為,龍氣要配合陰陽宅的“坐山”,而來去之水要配合陰陽宅的“朝向”,這也是楊公風水理論的主要法則。楊救貧興國縣梅窖鄉三僚村定居期間,在為當地民眾堪定陰陽宅址,為人排憂解難,遍閱贛南的名山大川的同時,著書立說,授徒傳藝,建宅修墓,使地理堪輿文化流傳於世,供後人學習研究。
楊公風水是一門學問,更是一種文化,同時也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方法。在風水的實踐過程中,建築是體現風水文化的重要載體,許多牌樓、橋樑、廟宇、宗祠、住宅及墳墓以及皇宮丘陵都烙有風水文化的痕跡歷代楊公風水的弟子正是這種文化的繼承者與傳播者。如曾文辿、劉江東(劉七碗)、黃妙應、厲伯紹、葉七、劉淼等堪輿名流均是楊救貧的真傳弟子。其後,堪輿學在贛南廣為傳播,世代相傳至今。當代楊公風水的知名學者也有很多,如曾氏一脈傳承第36代弟子梁惟朝,劉氏一脈傳承第37代弟子劉國勝等,均繼承了楊公風水的秘法。楊公風水既重形勢、重龍脈,又重於理氣。楊筠松被尊稱為中國風水術之祖師,楊公風水也就成了贛南客家文化舉足輕重的一個組成部分。贛南也就成了中國堪輿學的故鄉和發源地。凡得到楊公真傳的歷代堪輿師大多技藝精湛。楊公及其高徒所堪定的古墳、古墓歷經千年而不衰。不但贛南,在廣東、福建、廣西等各省的許多望族的族簿上都記載了他們的名字。歷史是最好的證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事實證明楊公風水術是中國堪輿學的主流和旗幟。楊救貧的堪輿活動,使堪輿文化迅速傳播,大量的建築實踐,使楊公風水在無意中給後人留下了許多寶貴的歷史和文化遺產。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