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民紀念館

先民紀念館

先民紀念館位於南非比勒陀利亞城市南部入口處的一座小山上,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有大量遊客前來遊覽。先民紀念館是南非最大的紀念館(高41米),同時,它也是1994年後,南非政治舞台認真遵循國家改建和發展計畫的最好的證明。先民紀念館自1949年建立自今,獲得了無數的獎項,並在2006年的時候,榮獲非洲最佳博物館的稱號。

景點簡介

宏偉的先民紀念館位於南非北部比勒陀利亞(茨瓦內)地區的一個自然保護區內。保護區內環境宜人,並有多種動物供遊人觀賞。每年大約平均有20多萬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觀光訪問先民紀念館。

這個獨特紀念館是為了紀念那些於1834年至1835年期間最早進入南非的歐洲先驅者而建立的,它坐落在一個漂亮的環境裡。現在,它是豪登(Gauteng)地區參觀人數最多的遺址類景點,也是國家排名前十位的歷史文化景觀之一。

先民紀念館還管理著Erfenisstigting(遺蹟機構),以及國家範圍內各種各樣其他的紀念碑和歷史文化遺址。

背景資料

先民紀念館的建立是為了紀念早期冒險進入南部非洲內地的先驅們,該館於19世紀中期——大約在1834至1854年間進行了大遷徙(也譯為大移民)。紀念館由64塊雕刻有四輪馬車的花崗岩圍繞而成,它描述了先驅們早期歷史的各種場景。這些馬車,每輛高2.7米,象徵性地保護著紀念館免受攻擊。紀念館的英雄大廳內有一根92米長的義大利大理石中楣(世界之最),上面雕刻有描述了大遷徙場景的淺浮雕。此外,地下室里的展覽廳和世界著名的紀念塔禮堂也是先民紀念館的組成部分之一。衣冠冢(即:象徵性的墓穴)位於紀念塔禮堂的中部,每年12月16日正午12點的時候,陽光就會由紀念塔的穹頂開口照射進來。

紀念館做為最受歡迎的景點,坐落在占地面積為251公頃的自然保護區內。通常,它也被稱為先民紀念館遺產遺址。紀念館內所有設備均為殘疾人提供了便利,此外,它也是南非國內最安全的旅遊景點之一。在南非豪登省內任何地方經由高速公路都可以便捷地到達紀念館的所在地,如約翰內斯堡、比勒陀利亞以及奧利佛·坦博國際機場。先民紀念館遺址內的其它旅遊景點有:一座完整修復的英布戰爭中遺留下來的堡壘,一個有外幣兌換處的禮品店,茶苑和快餐亭。更具冒險精神的遊客可以嘗試進行牛拉車旅行或在導遊帶領下到保護區進行騎馬觀賞野生動物活動。

紀念館所在的自然保護區裡有很多的野生動物,如大羚羊、斑馬、黑斑羚、跳羚、山葦羚和白尾角馬。此外,也還有很多教小型的動物,如豺、貓鼬和蹄兔等,可供遊客近距離觀賞。

不久的將來,遊客將會在紀念館的遺址上看見另一個旅遊景觀——遺蹟中心。它包括檔案室、圖書館、研究中心、展覽廳和辦公室。展覽廳將用作南非白人(最初歐洲殖民者的後代)的博物館,它的中心主題為:“20世紀的南非白人——燈塔和橋樑”。它也將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全面、客觀、準確地描述南非白人在南非歷史和發展上所作的出貢獻的博物館。

紀念館遺址上還有很多得到準許且優秀的餐廳,以及一個提供快餐的亭子。此外,還有一個著名的禮品商店,在那裡,您可以以優惠的價格購買到紀念品和小禮品。

先民紀念館由著名建築師GerardMoerdijk設計而成。它的整體結構和宏偉氣勢會讓每個參觀的人印象深刻,就如同身處一個矗立了上千年的紀念館一樣。

旅遊景觀

宏偉的先民紀念館(Voortrekker Monument),它的建立是為了紀念1835至1854年間,離開開普殖民地的上千Voortrekkers(移民先驅們)。紀念館的建築師是Gerard Moerdijk,同時,紀念館的建立也是出於他的構思:“建立一個描述非洲歷史,蘊涵大遷徙對子孫後代們深長意味,可以延續上千年的紀念館。” 儘管紀念館有著宏偉的結構,但是,還有另外兩個要素共同促成了這個遺址的價值觀的開發:與歷史有關的中楣和紀念塔禮堂(cenotaph Hall)。

紀念塔禮堂

先民紀念館先民紀念館

紀念塔是紀念館的中心聚焦點所在。單詞“cenotaph”的意思是“空墓穴”。因此,它也是彼得·雷蒂夫(Piet Retief)和其他所有在大遷徙中犧牲的移民先驅的象徵性的安息地。紀念館是用自由邦省Parys地區的紅色花崗岩建成的。

每年的12月16日這一天,太陽光都會通過紀念館的一個穹頂開口照射進紀念塔的中部。它照射在語句“Ons vir jou, Suid-Afrika”上,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切為了你——南非。”建築師Gerard Moerdijk詳細地解釋了這個做法:太陽光線的照射象徵著上帝對於移民先驅的生命和工作的祝福。

紀念塔禮堂占地面積為34.5×34.5米,禮堂離裝飾有各個移民先驅共和國的國旗。由於牆壁上掛有描述移民先驅的織錦,也隨著幾個展有大遷徙時期物品的展廳的開放,禮堂里現在更受遊客們的歡迎。

與北牆相對的是一個中央廣場,廣場裡有一個燈室,裡面的火焰自1938年以來就未曾熄滅過。具有象徵意義的牛拉四輪車遷徙(Ox Wagon Trek)活動發生於1938年。它開始於開普敦,結束於紀念館所在的山丘,在那裡,人們立下了奠基石以建立紀念館。

人們通常認為紀念塔禮堂是紀念館最嚴肅的地方。也因為這個原因,這個地方的活動僅限於與宗教和文化有關的活動。

織錦

“南非白人文化組織”(ATKV)的婦女和母親運動團體將這幅歷史性的織錦捐贈給了先民紀念館。九位婦女花費了八年時間完成了這個大遷徙時期的十五幅場景圖。織錦總共包含了330萬個針腳。婦女們所刺繡的織錦畫場景是由藝術家W.H.Coetzer畫上去的。

英雄大廳

遊客們穿過巨大的柚木前門進入到紀念館,此時,迎接他們的是一個令人驚奇的建築物:宏偉的高穹頂大廳,它的體積是25×25×41米,它有大理石地板、給人印象深刻的大理石中楣(92米長,2.3米高),大廳描述了大遷徙時期的歷史場景。四個黃色比利時玻璃製成的巨大拱窗位於大廳的側面,它們給人以深刻的印象,讓人覺得這裡就是一個敬畏的地方,就如寺廟一樣……

英雄大廳里所有的大理石,除了中楣,都來自北部省份大理石聚集的採石場。當您從穹頂頂部俯視大廳內部時,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擺放在地板上的大理石所形成的特殊風格。這些大理石形成的景象就像是以紀念塔為中心,不斷成圓形擴寬的水的漣漪一樣,它象徵著自由之旅開始於一個很小的規模,但是最終演變成歷史上強大的移民潮流,這股移民潮流的作用我們至今還能感受到。

與歷史有關的中楣由27塊Quercetta義大利大理石面板組成。上面的雕塑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景象,儘管它們是由四個不同的藝術家共同完成的——它確實是一個矚目的成就。上面描述了1835至1852年遷徙過程中的悲傷和喜悅,它不但描繪出了大遷徙的政治歷史及其意義,也描繪出了它在社會文化方面的巨大意義。

上面還描繪出了英雄的故事,人們的堅定不移、疾病、死亡、失敗、征服、友誼以及背叛。中楣不但描繪出南非白人民族的誕生,還描繪出了19世紀黑人民族的內部聯繫及他們的關係——這個時期對於這些國家來說,也是一個內部力量爭鬥,以及為生存而鬥爭的世紀。

中楣上的雕刻工作開始於1942年,四名雕刻家Hennie Potgieter、Peter Kirchhoff、Frikkie Kruger和Laurika Postma扎紮實實地在這份工作上花費了多年時間。中楣的建築總成本為60,000英鎊。

博物館

在大遷徙的百年慶典間,ATKV舉辦了一個國家範圍內的收集移民先驅紀念物的活動。此次活動所收集到的大量物品都暫時存放在哈坦柏斯(Hartenbos),人們想要有一天在先民紀念館自己的博物館裡陳列這些紀念物。在那個時候,德蘭士瓦省的女性老前輩Kotie Roodt-Coetzee女士就曾努力想要創辦這樣的一個博物館。

雖然紀念館裡沒有地方創辦博物館,但是,在1949年開幕時期在地下室舉辦的暫時性展覽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也重新燃起了人們對於創辦永久性的移民先驅展覽館的夢想。同時,位於比勒陀利亞的國家歷史文化博物館正在管理著這些捐贈給紀念館的物品。

1960年,一個新的“先民博物館”最終在當地被建立起來。這個博物館還收藏了1960年ATKV“Vrou en Moederbond”部門捐贈給董事會的15幅織錦畫板。歷史文化博物館一直管理著這個博物館,直到2000年,先民紀念館和自然保護區的董事會最終接手了它的管理工作。

2000年十二月的時候,博物館搬回了紀念館的地下室。為與反應移民先驅及與他們的生活,他們和非洲南部其他居民的關係的圖片保持一致,博物館還專門添加了信息欄。織錦被移到了紀念塔禮堂,那裡還掛有各個布爾共和國的國旗。這個博物館確實值得一游。

博物館所在的大樓也被用作紀念館增加的工作人員的辦公地點。大樓的一部分還被改成了藝廊。“移民先驅的”辦公總部也在這棟樓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