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平衡醫學

元素醫學又稱元素平衡醫學。
元素醫學是從元素角度研究病因、治療用藥及保健方法的醫學科學分支。這是隨現代醫學、藥學、營養學、環境科學等學科的發展而興起的一門交叉學科,與量子生物學、規範模式理論、病理學密切相關,或是本學科的基礎。產生的背景是:流行病學研究的進步,使學者們日益認識到疾病與環境因素關係密切。環境因素包括整個地球的環境因素、區域內土壤、水質、食物結構等外界因素,也包括人體內甚至是細胞內結構不完善或失衡等內在因素。近年研究已經證實,體內某種元素缺乏或過剩均會使人患病,如缺鐵患貧血,缺鋅會發育不良、智力欠佳,缺鉻易患心血管病,缺錳患皮膚瘙癢,缺硒患克山病等。相反,硒過高患脫髮、脫甲症,鉈過高亦患脫髮症等。不同的元素也會對人體功能、智力、體格、性格、性情起不同的調節作用。癌症及其他疑難症患者的細胞內亦與某些元素缺乏有關,治療時亦應考慮元素藥物。在研究人參、何首烏等許多中藥時,也從藥的特殊元素含量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解釋。元素醫學與營養學關係密切,與環境醫學的結合亦必將日趨緊密,並為克服危害人類健康的多種疾病做出貢獻。研究發現,微量元素硒對肝癌細胞具有選擇性殺傷和抑制作用,對正常肝細胞卻沒有明顯影響。顯然,補硒可成為人們預防肝癌、防治肝病的有效措施。人體記憶體儲硒的能力很弱,因此需要經常食用含硒較高的食品才能獲得足夠的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