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益宗

元益宗

簡介

元益宗(1342年~1388年),名孛兒只斤·脫古思帖木兒。元益宗脫古思帖木兒1378年-1388年在位
北元皇帝,元朝第十七位皇帝,北元第三位皇帝,1378年農曆四月---1388年農曆十月在位,在位十年,年號天元。因為年號是天元,又稱為天元帝。父為元惠宗(妥歡帖睦爾),兄為元昭宗(愛猷識里達臘)。他於1378年即位,年號天元,1388年遭阿里不哥後裔也速迭爾襲殺,死後由兒子恩克卓里圖繼位。廟號為元平宗或元益宗,漢文諡號寧孝皇帝,蒙古語諡號為烏薩哈爾可汗。益宗名脫古思帖木兒,一說為昭宗子,一說昭宗弟。現普遍認為是昭宗之弟。洪武十一年(1378年),昭宗懷著滿腔遺憾去世,其弟脫古思帖木兒繼位,並改元天元。
編輯本段

元益宗時期元朝和明朝的戰爭

元益宗脫古思帖木兒1378年即位前期,元朝還控制著雲南地區和東北地區,隨著明軍的不斷進攻,雲南地區1381年被明軍占領,東北地區1387年被明軍占領。在元惠宗1368年八月逃離大都,元朝退回漠北後,雲南行省的梁王,當時是把匝剌瓦爾密仍然堅守雲南,而且每年遣使去漠北覲見北元皇帝,執臣節如故。因雲南險僻,明太祖不欲用兵,數次派人勸降。不從。1381年,太祖命傅友德為征南將軍,統帥三十萬大軍向雲南進攻。梁王派司徒平章達里麻率兵駐曲靖。明將沐英乘霧抵白石江,傅友德率兵進擊,達里麻兵敗被捉,失精兵十萬。他逃至普寧州忽納砦,驅妻子赴滇池死。自與左丞達德、右丞綠爾夜入草舍自盡。在元惠宗1368年八月逃離大都,元朝皇帝退回漠北後,元朝將領納哈出一直控制著東北地區,納哈出控制東北近二十年。明朝初期開元路等整個東北地區尚處在北元勢力控制之下。明初開元一帶為故元丞相也速亥占據,統治秩序一如元朝。直到1387年,明朝大軍二十萬擊敗東北地區的元軍,迫使納哈出歸附明朝。元朝勢力退出遼東,開元等遼東地區在納哈出橫行二十年後,終於納入大明版圖。明太祖朱元璋封納哈出為海西侯,賜鐵券丹書,其部下諸官皆封為指揮及千戶等職,並將他們遷往南方沿海邊地。到了1387年,失去雲南地區和東北地區後,這位第三任北元皇帝元益宗脫古思帖木兒統治後期所能控制的領土已經縮小到蒙古帝國最初興起時的規模,恢復祖上的榮光更顯得毫無可能了。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一支10萬人的明朝軍隊在大將藍玉的率領下在合勒卡河和克魯倫河之間、貝爾湖南岸大敗元益宗的軍隊,殘元諸王、平章以下官員三千多人及軍士七萬餘人被俘,益宗逃走後被其部將縊殺,死後諡號寧孝皇帝。通過這次戰爭,元朝皇帝的主力軍被徹底擊潰。
編輯本段

北元皇帝世系表

1368年八月元惠宗(元順帝)逃離大都,元朝退回漠北後,直到1402年鬼力赤殺死元愍宗順天皇帝坤帖木兒,鬼力赤去元國號,稱可汗。史書上稱之為北元,北元共歷六帝,歷時34年。元惠宗妥歡帖睦爾,元明宗長子。1368年農曆八月-1370年農曆四月在位,年號至正(1368年-1370年)。元昭宗愛猷識理達臘,元惠宗長子,1370年農曆四月-1378年農曆四月在位,年號宣光(1371年-1378年)。元益宗或元平宗脫古思帖木兒,元惠宗次子,1378年農曆四月-1388年農曆十月在位,年號天元(1379年-1388年)。因為年號是天元,又稱為天元帝。元恭宗恩克卓里圖,元益宗長子。1389年-1392年在位。元康宗額勒伯克,元益宗次子。1393年-1399年在位。元愍宗坤帖木兒,元康宗之子。1400年-1402年在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