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美鸚鵡

優美鸚鵡

優美鸚鵡所屬脊索動物門,分布於澳洲東南和西南等地。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優美鸚鵡體長22厘米,體重40-51克。鳥體為橄欖黃色;前
優美鸚鵡圖片優美鸚鵡圖片
額有一條深藍色的條狀羽毛延伸到眼睛的上方;鳥喙和眼睛之間黃色;臉頰、胸部為深橄欖黃色;腹部黃色,有時帶有少許橙色;尾巴內側覆羽和尾巴內側為黃色;翅膀彎曲的地方為藍色,在外側的小覆羽顏色較深;外側中間覆羽為淺藍色;次要飛行羽和主要飛行羽覆羽為藍紫色,主要覆羽附近的羽毛為藍黑色;尾巴上方藍灰色;鳥喙黑色;虹膜深棕色。
雌鳥體色較深,額頭的藍色帶狀羽毛範圍較小,飛行羽棕色,腹部和尾巴內側覆羽深黃色,有些雌鳥翅膀內側會帶有淺色的斑紋。幼鳥和母雌鳥羽色相似,頭部沒有藍色的條狀羽毛。幼鳥的雌雄性別很難用目測判斷,要到6或7個月才能長成像成鳥般羽色。

棲息環境

優美鸚鵡棲息於各種不同的環境,低矮的桉屬植物和灌木叢、樹木茂密的平原、草地、開闊的林區、農耕區和沙丘等處。

生活習性

在繁殖季大多成對或是以小群體活動;其他的時間則會組成
優美鸚鵡優美鸚鵡
20到100隻不等的數量一起行動,到了冬天群聚的數量會更多;個性相當謹慎小心,無法接近觀察;通常會和同屬中的藍翅鸚鵡(Blue-winged Parrot)一起集結活動;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地面覓食,身體的羽色時常融入周遭環境,成為相當好的掩護;如果受到驚嚇會先靜止不動,到了最後一刻逼不得已才會飛起停在鄰近的樹上,等到危險過去,會飛回到原來的地方繼續覓食,如果危險還是持續存在會是繼續逼近,才會遠走高飛;在某些地區有季節性遷移的習性,遷移的地點完全視食物充足與否來決定。
主要以各種草類的種子、野草、植被、漿果、小型水果等為食。

分布範圍

分布於澳洲東南和西南部。

繁殖方式

優美鸚鵡一年就進入成熟期,將在第二年
優美鸚鵡優美鸚鵡
開始繁殖。一隻雌鳥每年產二至三窩,每窩產卵4至枚。父母雙方共同餵養雛鳥。大約需要18天的哺育期,幼鳥的羽毛3至4周后長成,4至6個月大時達到成年羽毛。幼鳥要達到成鳥的程度大約8至12個月。
人工飼養的鳥籠:長度最小2米,理想3米;寬度900毫米;高度2米。
安置在籠子裡的鳥,在繁殖季節或暫停籠時期應該被允許進入鳥舍,在非繁殖季節,要適當運動,恢復良好的健身水平。

亞種分化

無內容

種群現狀

無內容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ver 3.1 2009年鳥類紅色名錄——低危(LC)。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