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釋道與魏晉玄學形成

《儒釋道與魏晉玄學形成》是由王曉毅編著的,主要圍繞漢魏之際的思想變革、正始玄學奠基人王弼。從狹義上說,則是黃老“因循”、“形名”,老莊“自然”、“言意”等思想要素與儒家倫理學說的融合。佛教譯經則對玄學由生成論向本體論轉化,起了某種間接的刺激作用。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儒釋道對魏晉玄學的理論建構均產生了影響,但三者的影響力度大不相同,其中儒道互補構成了玄學的理論主體。儒家倫理是士人的生命底色,而道家中的“黃老”與“老莊”作為最有活力的思想因素,居學術變革的主導地位。由於“黃老”道家已經將儒家倫理融入其中,因此從廣義上說,魏晉玄學是“黃老”與“老莊”的融合;從狹義上說,則是黃老“因循”、“形名”,老莊“自然”、“言意”等思想要素與儒家倫理學說的融合。佛教譯經則對玄學由生成論向本體論轉化,起了某種間接的刺激作用。

目錄

導言

上篇

第一章 漢魏之際的思想變革

一 “黃老”復興及其演變

二 “老莊”濫觴及融入主流

三 荊州官學的興衰與特點

四 佛教譯經與何晏《無名論》

第二章 正始玄學奠基人王弼

一 山陽王氏家族故里的文化地理

二 名理、本末與言意

三 《老子》、《周易》、《論語》新義

下篇

第三章 魏末政局與玄學退潮

一 思想史視野中的司馬懿及其政變

二 鍾會的學術與權術

三 “竹林七賢”考——從佛經“竹林”譯名談起

四 從《達莊論》到《大人先生傳》

第四章 西晉玄學的復甦

一 司觀炎與西晉前期玄、儒的升降

二 向秀《莊子注》新探

三 西晉玄學與佛教般若學的互動

第五章 玄學理論巔峰——郭象《莊子注》

一 從《莊子注》看《莊子序》的真偽

二 “自生獨化”說與“性”本體論

三 歷史哲學發微

四 郭象聖人論與心性哲學

主要參考書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