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術與王道:董仲舒倫理政治思想研究

儒術與王道:董仲舒倫理政治思想研究

《儒術與王道:董仲舒倫理政治思想研究》主要內容包括政治模式的嬗變:從混合走向分解、“嚴刑峻法”與社會結構的錯位、“水德”“法教”與漢承秦制、“休養生息”與“蕭規曹隨”、黃老之學與漢初政治、舊問題與新矛盾、先秦儒家的政治情懷、涌動的潛流——漢初的“儒術”、漢家向何處去等。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儒術與王道:董仲舒倫理政治思想研究》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栗玉仕,男,遼寧本溪人。1998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師從著名、倫理學家羅國傑教授、許啟賢教授、宋希仁教授、王偉教授、焦國成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祟博士後,師從著名經濟學家、金融學家李揚研究員。曾任教於清華大學。發表哲學、經濟(金融)學論著多篇。作為控股公司管理專家和公司金融專家,展業於投融資領域。

圖書目錄

導言:倫理與政治之間
第一章社會轉型與漢代意識形態定位
一前車之鑑:刑殺亡國與漢承秦制的實質
(一)政治模式的嬗變:從混合走向分解
(二)“嚴刑峻法”與社會結構的錯位
(三)“水德”“法教”與漢承秦制
二無為選擇:休養生息與黃老之學
(一)“休養生息”與“蕭規曹隨”
(二)黃老之學與漢初政治
(三)舊問題與新矛盾
三奇異的悖論:儒學的歷史命運
(一)先秦儒家的政治情懷
(二)涌動的潛流——漢初的“儒術”
(三)漢家向何處去
第二章董仲舒新儒學的實質、結構和功能
一多元互補,綜合創新
(一)董學的思想來源
(二)“天人三策”與董學的理論品格
(三)董學的實質和核心
二本立而道生:董學的邏輯結構
(一)“天學”——倫理政治的形上之本
(二)君權的張力及其界限
(三)倫理社會化與社會倫理化
三創造新秩序:董學的社會功能
(一)整合與重建
(二)調控與複製
(三)主弦、和聲與“文化中國”
第三章永恆的理念:大一統政治的倫理架構
一《公羊春秋》的基本精神
(一)政治的“大一統”
(二)“三統”、“三正”與“三世”
(三)“新王改制”與“救文以質”
二“三綱”“五常”的倫理架構
(一)“三綱”——倫理向政治過渡
(二)“五常”——道德向倫理復歸
(三)綱常秩序的政治意蘊
三王道政治的倫理目標
(一)以國為家——倫理目標的現實性
(二)中正和諧——倫理目標的價值取向
(三)太平之道——倫理目標的理想性
第四章立國的原則:仁義之道與德主刑輔
一仁政的人學闡釋
(一)“性有善質而未能為善”
(二)聖人之性、斗筲之性與中民之性
(三)“人學”與仁政
二道義與功利
(一)義利問題的歷史梳理
(二)道義、功利與政治
(三)悠遠的回聲:道義立國的思想影響
三德主刑輔論
(一)德教與刑罰
(二)“《春秋》決獄”與“原心定罪”
(三)法律的儒化
第五章治國的方策:倫理政治的現實運作
一吏治之改革
(一)“治國以積賢為道”
(二)儒士入官:從軍人政府到文官政府
(三)轉變政府職能
二貧富之“調均”
(一)限名田,塞併兼
(二)去奴婢、薄賦斂、寬民力
(三)禁止官吏兼營產業
三生活之重塑
(一)“更化”與教化
(二)社會生活的改造
(三)精神世界的開拓
結束語:解構與創生
一董仲舒倫理政治思想的歷史影響
二倫理政治的歷史反思
三倫理政治的現代轉換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